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不难

产品

2022-04-27 19:50

「打完疫苗后没有手机的他们,这半个小时都在想什么呢?」

前段时间,一个老人干坐半小时等待留观结束的视频,让麦子想起了她的奶奶

在她的印象里,奶奶的生活是一次次周而复始:

「跟家人一起看电视,看一两个小时跑到房间睡觉,睡醒了就在房间各个角落转一转,或者跑到阳台上发发呆、晒晒太阳,基本每天就过着这样的日子。」

看到同样没有手机的老人,麦子动了为奶奶买一部智能手机的念头。

事实上,智能手机与老人,本就是麦子日常工作的关键词。她是「教爸妈玩手机」豆瓣小组的管理员,也是「麦龄」小程序团队的一员。

3000 多个「老年冲浪教程」

故事要先从「教爸妈玩手机」豆瓣小组说起。

这个小组于 2021 年 10 月 12 日建成,群成员昵称设定为「小说明书」,现在已有 9400 多位成员。

在这里,有人求助如何为长辈挑选手机、教长辈玩手机,各种建议奔涌而至;有人主动分享方法和心得,如投石之后水面荡开波纹;也有不少分享感动、心酸和吐槽的帖子,从中更理解彼此,也更理解长辈。


细节各有不同,共同点是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这些交流互助是必要的、有用的,但光靠小组是不够的,仍有人在找更高效、更直接触达老年人的方法。

去年 11 月 2 日,管理员麦子在组内发布了文章 《为了教会长辈玩手机,我们做了个小工具》,邀请感兴趣的组员加入内部测试。这里的小工具,便是小程序「麦龄」。

「麦龄」的谐音是「迈龄」,希望长辈们能迈过年龄的障碍,融入智能时代;麦子的花语是「合作」和「赞美」,意在让年轻人与老年人互相合作,携手跨越数字鸿沟。

打开「麦龄」的直观感受是,字体大小和页面布局对老年人都挺友好。

而在最重要的教程设置上,「麦龄」选择了一种介于图文和视频之间的形式——全程语音指导,每个步骤都能在对应位置点击,让长辈产生真实操作的感觉。

当初参与内测的豆瓣组员有六七百人,参与共创制作教程的有三百多人,现在「麦龄」后台已经有 3000 多个教程,涉及 100 多个软件。

微信、支付宝、淘宝等「全民应用」都在其中,也有长辈特别喜欢的糖豆(广场舞教学)、美篇(中老年图文创作分享社区)、妈妈的戏曲等等。

每个软件都有教程合集,方便老年人系统化学习。总体来说,覆盖了便捷支付、社交通讯、休闲娱乐、消费购物、知识学习、运动健康等诸多领域。

想要自己为长辈做教程的人,也可以自行上传教程。

怎么样的教程是适合老年人的?在接受爱范儿采访时,麦龄团队的麦子分享了她的看法:

首先,步骤详细很重要,比如,同意软件使用协议和下一步,我们都会分成两步,让老人操作时不会迷茫。
其次,语音讲解要清楚明确,不能太简略,最好让老人听懂这个步骤的意思,以及具体怎么操作。
再次,截图界面要干净。我们的教程都是由一张张截图做成的,要是截图打码多,背景乱,对老人来说就容易眼花。

除了教程以外,麦龄还提供常用工具、每日新闻、问答版块、老照片修复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在「常用工具」页面,用户点击图标可以直接跳转到对应的小程序,如「健康码」「行程码」,一个入口解决多种问题;每日新闻可以全程语音播报,适应老年人的媒介使用习惯。

麦龄还在不断迭代之中,最近一次更新是加入「社区」板块。这个板块里,既有老人日常感兴趣的话题,也有针对各种提问的答疑解惑,实现同辈或代际的交流。

麦子告诉爱范儿,下一版的麦龄会增加方言版本教程,适合不同地区不会说普通话的老年人,也在考虑增加文字转语音功能,让不识字的老人也能通过麦龄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从麦龄的经验来看,老年人最想学的是微信、抖音这种全民软件。此外,他们还希望学会一些刚需的技能,比如打开健康码、查核酸结果、手机支付、线上买菜等:

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就是希望用智能手机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能因为不懂手机而被世界抛弃,毕竟现在几乎到处都需要手机才能通行。

当然,要让小程序持续发光发热,我们首先要将它的使用方法介绍给长辈。

用年轻人去连接老年人

美国学者舒尔茨在《老年经济学》里说:「老年人并不是一个由相似成员构成的群体。」

初期调研阶段,麦龄团队在武汉几个老年大学发放了近 300 份调查问卷,了解老人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以及对互联网的需求。

与此同时,通过一对一深入访谈的形式,麦龄团队跟 20 个不同城市、不同知识程度、不同年龄的老人,各进行了为时 30 分钟的访谈,确定老人的智能手机使用水平。

目前,麦龄主要通过教程的难易程度来兼顾不同类型的老人。在 3000 多个教程里,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性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麦龄团队的一位志愿者平时工作很忙,在基层帮老人处理医保、社保等事务,但仍会在晚上抽空制作一到两个教程。

因为日常与老人接触多,她做的教程文字描述很清晰,步骤也很详细,基本都是一遍通过。

在「麦龄」这样的通用工具之外,千人千面的「民间智慧」也不可忽视。

较为常见的是一步步截图并加备注、用录屏记录操作过程、手绘使用说明书……2014 年已经有手绘漫画解释微信的用法和用途。

还有用户通过苹果的 FaceTime、华为的畅联等功能,或腾讯会议、Zoom 等应用,在视频中共享手机屏幕,一步步告诉长辈想要的功能在哪里,以及如何操作它们。

▲ 华为畅联的共享屏幕功能.

就像需要先教长辈打开「麦龄」一样,或易或难的数字化道路上,年轻人都要承担起引路人的角色。

用工具去连接人,本质还是用人去连接人。

麦子同样认为,工具只是一种辅助:

无论小程序还是 app,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能帮助老人解决不想学的,是老人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心;真正能解决不想教的,是子女对长辈的孝心。而我们小程序,更多的是起辅助作用,为那些想学的老人提供学习工具,为那些想教的年轻人提供教学捷径。

更多的问题,依然要靠年轻人的智慧与耐心。

觉得没必要不想学、怕瞎点出什么问题、怕被诈骗和乱扣钱、视力不好、完全不识字…… 这些都是老年人学不好智能手机的原因。

但相对应地,「教爸妈玩手机」小组的组员们也根据自身实践,群策群力地给出了许多解决办法,爱范儿总结出了几点心得:

1. 年纪更大的老人,学会便捷实用的基础功能就好,也可以老年机和智能手机共用;
2. 先教老人更感兴趣的功能,有同龄人一起学也会更有兴趣;
3. 在环境中加深老人对某项功能的迫切感,比如逛菜市场和扫码支付、外出旅游和滴滴打车;
4. 用老年人更感兴趣与记得住的语言教学;
5. 教学过程中赋予足够的耐心和适当的夸奖,一项功能的掌握主要还是靠死记和熟能生巧;

可见,工具能够在其中起到一部分的作用,使得整个过程更加愉快和便捷,但良好的代际关系依然是根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目的。

总有人正年轻,也总有人正老去

智能手机不适老的背后,映照出数字化社会年轻人至上的运行逻辑——当老年人褪去劳动者角色并退隐家庭,通常被看作需要社会供养而不产生价值的群体

而被数字化社会抛下的老年人,不仅仅意味着失去更便利的生活,甚至连生活本身都在失去。比如看病和打车更便利了,却有可能让老年人手足无措、寸步难行。

一个事实是,接触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老人依然是少数。

CNNIC 第 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购买生活用品、查找信息等网络活动的老年网民相对较多,但占比也不过半数左右;能够独立完成叫车、订票、挂号等网络活动的则更少。

数字化社会,应该给老年人更多温柔的过渡期。

如果说麦龄解决的是「不会用」,那么 2020 年底开始的适老化改造是让互联网「更好用」,两者相得益彰。

职业陪诊师行业在悄然兴起。顾名思义,他们所做的是陪伴老人就诊,要做的除了挂号、拿片子、取药,更重要的是帮助老人放下就诊焦虑。

疫情以来,「健康码」成了出行必备,也是不少老年人的出行难题。无锡火车站曾为无法出示健康码的旅客开通「无健康码通道」;河南、上海、安徽等地,推出亲属可帮忙代申领的纸质版「健康码」

老人对于互联网信息没有辨识能力,他们像对待过去的电视报纸一样,将自媒体信息视为权威。由年轻人创办的公众号「国学爱生活」,用魔法打败魔法,模仿老年人最爱的文风,告诉爸妈方便面没有毒,也劝他们吃多少煮多少别吃剩菜。

总有人正年轻,但没有人永远年轻。有趣的是,在微博大 V@迪仔 Dizzz 推荐「麦龄」的评论区,有条热门评论是:

「搞不好是我比较需要。」

「银发青松助手」和麦龄类似,也是一个教爸妈玩手机的小程序,由腾讯技术公益推出,在去年重阳节前夕上线。研发团队这样定义它

长远来看,银发青松助手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我们终将变老,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未来应该用不上它了。也就是说,银发青松助手的使命,是可以看见终点的,我们会一路跑着跨过去。

当我们拉长时间的维度,适老化,乃至更广泛的无障碍化,不止关乎当下的老年人,也关乎现在的年轻人和未来的老年人。

每一届的代际和社会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哪怕只是为了最朴素的一句话——「所有人都会老」。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