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磊友黄何:“围观 HTML5 的人太着急了”
2010 年,彼时黄何在腾讯就职已经六年,反复思量的他最终选择出来创业。浏览器团队的从业背景让他看到了 HTML5 广阔的前景,于是他花费大量时间研究 HTML5。起初他专注于开发工具、游戏引擎和平台支持的研发,但由于未能找到赢利模式,八个月后,他转行 HTML5 游戏领域。在这一行业摸打滚爬了近两年,黄何积攒了不少经验,他也向我们分享了关于 HTML5 的一些看法。
HTML5 是一个技术,不是产品
针对 HTML 5 技术在近两年极度火热的情况,黄何认为由于这一领域的从业太少,发展太急。前一段时间,马克·扎克伯格在 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上公开表示押注 HTML5 是战略错误后,媒体就对 HTML5 就出现了一片唱衰之声,甚至大有引导产业风向的趋势。谈到这个问题,黄何笑称这只是个“笑话”。他认为,一个 CEO 不可能直接决定技术的取舍,此外,Facebook 作为一个做 web 的公司,从长期来看不可能完全放弃 HTML5 技术。即便是 HTML5 用于客户端的开发失败了,公司仍然基于这一技术开发移动版。
“HTML5 只是一个技术,它是为市场需求服务的,而不是说因为技术,我们要去实现什么样的产品,它终究会被新技术所替代。”
尽管业界对 HTML5 的关注度极高,但却未见非常实质的发展。特别是今年 6 月底我们举办三场 HTML 5 专场沙龙后,了解了一些圈内人士的看法,更加感受到这种“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观望情绪极其浓厚。黄何表示,与市场不同,HTML5 这样一种技术的成熟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思考、产品、Demo、市场化接受最终到工程师的采用。
“从媒体到用户,围观的人太急了。”黄何解释道,“即便把所有的网站都变成 HTML5 可能也需要五年的时间。”
“用牙签拼成海盗船很难”
黄何认为,当下 HTML5 的概念被极端化了,有些人“看了两篇文章就觉得 HTML5 无所不能”,这种技术的优点被反复渲染以致于每个人都很兴奋。
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人们认为 HTML5 的技术非常简单,容易产品化。黄何援引了 Appcelerator 的报告说,开发者放弃 HTML5 技术的原因除了赢利问题,还包括安全性、用户体验等软肋。
“我觉得 HTML5 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说它简单是指入门简单,但是在配套工具不完整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新技术开发复杂的应用非常难。打个比方,把牙签拼成汉字很容易,但要把它拼成一个海盗船绝非易事。”黄何担心这种“极端化”会对开发者产生误导。
跨平台是优势也是劣势
HTML5 跨平台优势一说由来已久,Facebook 之所以起初使用 HTML5 技术开发 iOS 应用正是看中跨平台带来的迭代优势。
黄何换了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他认为跨平台优势只是对于开发者而言的,用户对此并不在乎,因为用户只会介意自己使用的平台的应用。他提到,开发者如果要跨越几个平台,就会面对兼容性等问题,PC、平板、手机甚至不同浏览器之间都会导致性能的差异,“定义标准和最终标准实现必然存在偏差。”此外,跨平台的应用开发出来,不同版本的推广对开发商的运营能力也是个极大的考验。他举例,网页版的推广渠道可能是广告,而推广客户端则需要应用商店。
他总结称,盲目的跨平台前期会增加难度,后期会增加风险。
“HTML5 的确具有跨平台优势,但不一定非要利用这个优势。”黄何告诫创业者不要将“跨平台”当成一个目标,不应该一窝蜂而上全平台通吃,应该优先一两个平台重点开发,要有一定倾向性。他认为,跨平台的优势是体现在从一个平台移植到另一平台上的。
性能不是最大桎梏
HTML5 的另一个短板在于它无法调用本机硬件的性能。黄何坦言 HTML5 的性能肯定无法超越 Native 应用。“你总是在一个受限的环境里开发。”但是他又认为,手机的性能终究是在不断提升,比如 iOS 5 的性能就比 iOS 4 提升了好几倍。黄何说他在开发 HTML5 游戏之初会考虑很多问题,后来也就释然了。
“起初我比较担心的可能是性能、网络带宽。现在也不担心了。”黄何提到,现在大部分用户玩手机游戏都是基于 Wi-Fi 或 3G,GPRS 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有所得必有所失。黄何分析,用户群体必然有高中低之分,低端用户尽管有量的优势,但是他们创造的价值不大。“没法面面俱到,只要照顾好那部分最有价值的用户就行了。”
最后,黄何还提到了他眼中最有价值的三个游戏市场——以 HTML5 为主要实现方式的跨平台游戏、3D 游戏和重度设计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