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一个 Geek 眼中的无线互联网简史(下): 消失的界限及未来

公司

2010-10-08 07:00

本文是  ifanr 与 21 世纪网大声栏目联合开办的爱范观察专栏文章,在本站与 21cbh 大声频道同步发表。

顽强生存的 WAP 以及消失中的界限

WAP 没有死,而且 WAP 一直不会死,只是 WAP 和传统的桌面互联网的界限在逐渐消失。

WAP 2.0 标准是升级版的 WAP,其引入了 XHTML Mobile Profile,也使用了直接端对端的 HTTP 协议,而前者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色彩缤纷的手机网页的技术基础。

访问 m.facebook.com,我们可以看到熟悉的蓝色界面,而这便是 WAP 2.0 带给我们的更好的用户体验。 WAP 1.0 则由于当时的手机技术限制,规定的 WML 语言并不支持如此丰富多彩的样式。

一言以蔽之, WAP 1.0 不支持彩色。

但现在,即便是 WAP 1.0 也仍然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没有经济能力购买个人计算机的学生、年轻的打工人员几乎唯一的信息获取渠道就是这小小的手机了,而他们大都使用只支持 WAP 1.0 以及部分 WAP 2.0 的山寨机。而另一方面,小学生、中学生可能并不容易接触到计算机,他们中的很大部分也是用无线互联网来获取信息。

在更广泛的意义上, WAP 和桌面互联网的界限正在慢慢的消失。有些时候,很难说这些网站是手机网站或者是PC网站,因为,他们的界限正在慢慢的模糊。

手机的分辨率越来越大了——从开始时的文本显示器,到后来的彩屏96*128,乃至172*220,320*240,最近更是在流行320*480甚至480*640,而某些手机更是冲向了800*480。这些分辨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是计算机的常用分辨率,而它显示普通网页的信息已经完全足够。而其余的很多网站的移动版与桌面版的区别也仅在于更简洁的排版上了。

桌面互联网和无线互联网的界限也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慢慢的模糊着,最终必将消失。

3G 技术的兴起

于是,在千呼万唤下, 3G 终于来了。顾名思义, 3G 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缩写,而更正式的名称是 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phonicommunications — 2000 (IMT — 2000) ,国际移动电信 — 2000标准。目前它存在 4 个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以及 WiMAX :这几种标准在各国都被广泛应用着。

与以前的 2G, 2.5G 乃至 2.75G 技术相比, 3G 以及后续标准的最显著地特点就是它有更高的链路速度以及更短的延迟。目前, UMTS 最近的版本, HSPA+ 可以达到高达56
Mbit/s 的理论下行速度。

在这样的链路之上,无线应用蓬勃的发展了起来。基于无线网络的手机电视已经不是什么奢侈品,而 VoIP 等应用也慢慢的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至于视频通话更不在话下了。

3G 技术的兴起和 GSM 网络上可以传输数据一样,不能不说是有划时代的意义的。如果说 GSM 还处于 16 位阶段,那么 3G 技术就是那打开 A20 地址线的敲门砖(注:这意味着使 x86 CPU 打开保护模式,可以进行大内存寻址)。相对于桌面互联网来说,这就像是从拨号时代进入了宽带时代。而实际上,现有的技术使无线互联网的速度已经可以超过某些有线宽带了。

iPhone OS, Android 以及其他

这些智能操作系统并不是传统的手机操作系统。传统的手机操作系统是以传统通信为导向设计的,而这些系统则大不一样,它们更多是为无线互联网设计的。随时随地收取邮件、上网获取信息、使用 IM、与朋友及时分享——在几年前还被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正在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技术的发展直接提高了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使用这些设备的体验。

这些新型操作系统和传统的手机操作系统相比,更加方便使用,或者说,更加 UNIX:每个应用都负责干好一件事情,每个应用都将这件事情干好,每个应用都足够简单——而仔细研究一下,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基本上都是符合 Eric S. Raymond 提出的 17 条 UNIX 哲学的基本守则

更高的硬件配置,更大而且高分辨率的屏幕,更易用的系统配合着新兴的 3G 技术一齐使这些手机变得与众不同。优秀的设计使无线互联网变得不同,优秀应用纷纷涌现,使得现在的无线互联网应用丰富多彩。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一样,无线互联网已经远不是以前的单调的只能看新闻下图片的无线互联网了,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迅猛发展的技术,正慢慢的使第一节中我们说到的无线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的界限慢慢消失。

未来展望

Sun Microsystem 有一句被世人熟知的口号——网络就是计算机。云计算作为当今最火的概念之一正被各大 UNIX 厂商所不断提及。移动设备的计算能力终究是要受到限制的,而云计算配合不断发展的高速无线互联网技术正在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在线办公、在线格式转换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概念——大规模计算正在逐渐的从桌面向云端转变。尽管现在手持设备的计算能力已经和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相比桌面机,仍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高配置换来的是低待机时间——这是一个 trade-off 。

其实,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那就是在服务端进行大量的计算。 Opera Mini 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其在服务端将 HTML 进行渲染,压缩,以 OBML 的格式压缩给客户端,在客户端进行少量计算即可显示这个网页。随着无线互联网的链路层技术的快速进步,未来,更多的应用将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在计算能力受到限制的无线设备上。

随着 MID 设备的普及,对未来的想象已经慢慢的变成现实。iPad 等终端究竟是笔记本电脑呢还是手持设备呢?而非常流行的 Android 平板,上网本也正处于传统设备和手持设备的界限上——这个界限已经非常模糊。

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切的设备都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相连接,每个设备都通过 IPv6 技术获得了自己的唯一地址,而桌面设备可以完成的每一件事情也可以用无线设备完成,或者。桌面设备和手持设备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界限——这大概也是无线互联网可以达成的终极目标吧。

致谢

这是本系列文章的最后一篇,大致讨论了从 1996 年到 2010 年的无线互联网的发展情况。这仅仅是对这一时期的技术以及重大事件做了一个很粗糙的概述,并不是严谨的学术研究。

为了完成这一系列文章,我主要参考了 3GPP 文档以及 Wikipedia 中的相关条目。文章的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了 @echokou 以及 OSQDU 全体成员的大力帮助,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难免有不少纰漏,也感谢各位读者对这些错误表示出的极大宽容。

欢迎各位读者在本文后继续留言讨论,或者在 Twitter 上与我取得联系。我的 Twitter 帐号是 @tifan 。本文的链接地址是https://www.ifanr.com/21560

延伸阅读:
一个 Geek 眼中的无线互联网简史(上): 开天辟地
一个 Geek 眼中的无线互联网简史(中): GPRS, EDGE, 山寨机 以及 JAVA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