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读懂《少年 Pi》之一:我有信仰

公司

2012-12-13 18:11

雷勇是华南师大的一位老师,也在做一些移动互联网项目。他是一位基督教徒,他说《少年派》是一部宗教电影,很多人看不懂,他看懂了。本篇起,雷勇将连载他对《少年 Pi》的解读和看法。让我们来感受科技与人文交汇处的文艺气息。

字幕。灯光亮起。唏嘘一片……

这是我一周之内第三次观看《Life of Pi》。无一例外,每次结束放映时,剧场内的情绪都是一样的——哑然、讶然。除了赞叹那些美轮美奂的画面以外,“你相信哪一个故事?”俨然已经成为观后第一个拿出来跟朋友交流的话题。是啊,您相信哪一个故事呢?亦或者,您更愿意相信哪一个故事?

较英文名《Life of Pi》来讲,我并不太喜欢这部电影中文名中“奇幻漂流”四个字。年纪大点儿的人容易让人联想到鲁滨逊、马可波罗、郑和, 90 后会想到七龙珠和海贼王。我也不喜欢有人把 Pi 写成中文的“派”,它失去了π 这个数字代表的含义。——小说原作者杨·马特,曾经在一段访谈中说过:“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相同的,都是一个简单的圆形,无论大或者小;但是每个人的生命又是不同的,无穷无尽但绝无重复”。

人生的轨迹不同,却遵循同样的规律。什么才是这个规律呢?这恐怕就是少年 Pi 想告诉我们的一个东西:人类一致的规律无外乎生来和死去,是所有人都逃不出去的圆。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内在的共同规律恐怕就是“信仰”二字了。在西方和伊斯兰社会,信仰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东西,无需解释。但是在中国,信仰二字却显得特别陌生。

翻看百度百科收录的词条:

信仰:Faith/Belief/Conviction。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指南或榜样。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解读方法。在国内,信基督、信佛、信天主是不能够摆在台面上来说的非主流思潮。我曾经问过一些学生:“你们有信仰吗?”往往得到的回答是:“我相信我自己”。Faith/Belief/Conviction 只是不同程度的“相信”,远不足“信仰”。《少年 Pi》想要告诉我们的信仰是 Religion,特指宗教信仰。

人是世界中的人,是宇宙中的人,是无法凌驾于世界和宇宙之上。平日里,“我相信好人有好报;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我相信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我相信你爱我……”这些都还只是“相信”层面的东西,一种内心情绪的表达。可是,人们遇到不可抗力,如天灾人祸的时候,内心寻求人类力量之外的庇佑,是所有人都会有的一种内在本能。这种本能是生命本身赋予人类的东西,是不可能被政治、文化等外界因素消除的。也就是因为这种本能,才使人类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得以持续发展。

《少年 Pi》讲述了两个故事,两个故事同样凶险残忍。明知道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但是绝大多数人还是不愿意接受人吃人的画面,宁愿相信第一个故事。大多数人内心渴望美丽、善良和爱,是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的动因,也是信仰的土壤,《少年 Pi》希望告诉观众的——除了生死以外,人类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信仰。

(本文为解读《少年 Pi》系列文章之开篇,下一篇文章为:《少年 Pi 之二:黑夜的力量》。)

 

题图来自 timeinc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