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hout】十年教育经验:技术不应漠视教育的规律

公司

2013-03-21 16:21

编者按:庄秀丽是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技术学院教师,有十年教学经验。从 2007 年开始,她尝试将自己学习成长经验与自身专业学科特点结合,开始尝试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选修课:“网络社会互联学习技术与工具”、“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与方法”。2008 年,她与他人发起 “教育大发现 ” 社区,现在成为网络上有影响力的、强调教育与技术结合的公益社区。本文结合她的教学经验,从教育从业者的角度出发,谈技术与教育的发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人行,必有我师”,是古人对个体如何学习成长的经验智慧的高度提炼,既包含千古不变的深刻教育原理,又呈现实践形象的鲜活。然而,技术的飞速发展,是否使这些至理名言失去了效用?答案是否定的。

这篇文章的中心就是探讨技术给教育究竟带来了什么变化,并围绕以下六个问题逐一阐述我个人的认识和观点。

  • 技术应如何使用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发展?
  • 技术发展背景下学校的未来发展?
  • 技术究竟给个体的学习成长带来了什么变化?
  • TED Education 、MOOC 和可汗学院点评
  • 技术教育应用的未来走向?
  • 技术发展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应如何使用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发展?

我认为,技术应用以尊重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为首要前提。由于不同语义背景下,对 “教育” 的理解不同,这里所表达的 “教育”,是指个体学习成长的角度,个体对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对个体成长而言,无论对儿童还是对成人,直接经验的丰富与积累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途径。例如,你告诉一个儿童 “热水烫”,如果他没有相关的直接经验体验,他是难以去想象和理解 “热水烫” 是一种什么感觉,可能存在哪些危险。因此,技术应该以丰富个体直接经验的发生为首要应用前提,技术还应该以尊重遵循个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为应用前提。

基于以上前提,不管技术的发展如何迅猛,它的应用所应遵循的基本教育规律不会变化。这是我们考察技术教育应用的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和视角。当我们需要评价一项技术教育应用的现状和对进一步发展方向作出判断,首要的就是考察这项技术的应用是在多大程度上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在发展,对于 MOOC 等课程发展的考察,方法视角亦如此。

技术发展背景下学校的未来发展?

技术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变化,学校不应再是一个人获取知识资源的主要来源途径,互联网上有着享受不尽的优质资源,如网络公开课,如 TED 视频,以及其它各种门类的内容资源与参与机会。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学校的功能角色需要放到社会更大的系统中重新去思考它的定位,而不是仅仅在学校体系内的思考。学生完全可以不去学校学习,并有可能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成长体验。学校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提供学习者面对面的机会和空间。教师的角色,最重要的不是讲课,而是如何把学习者在有机会面对面的情况下,使群体收获最大化。

以高校为例,通常认识中,高校具有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我不了解其他专业发展,就应用技术相关的专业而言,学校在应用技术课程开设层面的知识更新速度,远落后于行业发展中从业者知识水平,更不用说科学研究了,知识的陈旧,实践的滞后,怎么能挖掘出引领性的研究问题?

为什么这里特别要提学校教育,因为很多的人思维中,认为只有在学校学习,才是受教育。相反,相比外部快速发展更新的变化环境,在学校终身从教的人员,常常成了温水青蛙。我在这里,不是刻意要突出学校教育,而是希望我们能够站到社会发展层面,来看到更大一个层面教育发展的可能,而非仅仅立足于学校体系内部来看待教育发展的可能。

技术究竟给个体的学习成长带来了什么变化?

技术让个体与他所处的周边环境的连接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个体都有了可能把握他生活周边的一切数据和信息,例如,轻易找出方圆一里地跟自己共读一本书的人群信息;甚至,对墙角的一株草的认知,可以立即参考到世界植物学研究数据库中提供的信息。技术的进步,催生出互联网,让我们更容易找到学习上的伙伴,也更容易接触到新知。

除此之外,任何个体,都可能成为本地社会革新者,个体可以把生活周边的资源更好地组织起来,参与到身边的环境改进中。豆瓣同城活动,就是最简单的一种例证。

TED Education 、MOOC 和可汗学院点评

TED Education、MOOC 和可汗学院,它们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从间接经验习得的角度,目前网络上流行的开放网络课程,都是针对间接经验的习得,并且是延续了传统学校传授知识的思路和框架进行的设计。因此,这些服务和平台在本质上没有差异,可能的差异,是其在运营模式机制上略有不同,而从对个体的成长教育来说,没有质的差异。如果说稍有差异,TED Education 提供的内容模块,更碎片化更灵活一点,而通常国际上几个知名的 MOOC 和可汗学院,显然学习参与模式是比较呆板的。

技术教育应用的未来走向?

一是优秀内容提供的机制革新。优秀的内容更多地会从社会各个行业中涌现出来,而不是像目前出现的公开课 MOOC 等,还只是停留在学校教师提供这个层面。技术的发展,会让优秀的内容、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从社会各个行业涌现出来。
二是内容的消化方式会发生一个急剧变化。人们不会应用像从前学校学习那种模式,为学习而学习课程。优秀内容的传播,将是为了更好地促成本地行动创新而被消化应用,各种利用开放教育资源的行动方式都会被创造出来。从教育的角度,技术教育应用的未来走向,是不断创造更多丰富个体经验体验的机会。

技术发展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远远超过人们应用的想象,能够驾驭技术变化的,依然是社会中的少数,多数人远远被互联网甩在后面。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跟制度发展密切相关。例如每年高考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埋头在应付考试中的年轻学生,对互联网发展创新文化的陌生,达到惊人的地步,至少我十年教学中,发现网络技术自身在这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届届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水平并没有变化。那些能够冒出来,洞察技术变化驾驭变化有创新意识和行动能力的年轻学生,凤毛麟角。

 

题图来自 imgur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累计已发布 1 篇文章

最近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