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里的创业者:联创团队,专做“有爱”的产品
象牙塔里,焚膏继晷日夜苦读的有之,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有之,能歌善舞左右逢源的也有之。
无论怎样,每个人在年轻的注定要做一些让周围人产生“这有什么用啊”的疑惑的疯狂的事,也许仅仅只是为了乐趣。在面对乐趣的时候,我们大可心安理得地回答一句,“这没什么用!”
武汉之行我的第三个采访对象,就是由一群追求纯粹乐趣的学生组建的团队——联创。
2000 年 6 月,联创团队(Unique Studio)在华中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团队名称来自坚信“联众人之智”必能“创辉煌之事”,以 Teamwork 和 Creation 为团队核心精神。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杨永智和刘铁峰共同组建了这么一个民间学生团队,二人毕业后成立了百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核心产品就是我们熟知的海豚浏览器。
联创建立的是一个“精英学生平台”,曾独立开发过基于 .NET 平台的办公系统,CRM 系统等企业级应用程序,MIS/OA/ASP 等多种应用和系统软件。获得过包括微软“创新杯”世界总冠军在内的诸多国际奖项,为世界 500 强企业输送人才超过 30 人。
“我们不是创业团队”
联创团队现任负责人蔡蔚向我介绍,联创团队使用比较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团队中灵活设置多个项目组,每个项目组下设组长和组员。
“每个成员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每个人的方向不一样。如果你想做某个产品,或者你有一个不错的 idea,那么就可以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
类似联创的学生团队一般由指导老师主要负责,老师还会带一些项目过来,指派学生完成。联创在这方面比较独树一帜,虽然有自己的指导老师,但日常管理和项目安排主要由学生自己把控,项目也基本是独立完成。
团队中的“老人”,华中科技大学 2009 级的学生汪超骏向我介绍联创与“创业团队”的区别。
“联创的历史可以分成几个阶段。刚成立时队里只有 13 个人,他们的想法就是要创业,于是一拍即合,联创应运而生。当时的联创以创业为核心目的,偏向于使用公司化的管理模式,对成员有工作时间和任务量的要求。这些‘元老’们毕业之后,还是会对团队做一些管理上的帮助,比如经常会派一个 manager 过来给学生上课等等。”
第二个阶段,从 2010 年开始。汪超骏告诉我,当时有些成员觉得团队不应该是这样,他们觉得学生在校园里不应该受到过于严苛的约束,团队的人出去应该要“走出去”。于是经过了多番努力,联创争取了独立,成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学生团队。
“两年前,每一个团队成员很很迷茫,不知道来这里的目标是什么,团队的意义又是什么。经过思考,我们总结出了和自己其他团队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的核心产品是‘人’。”
在团队里,“老人们”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团队提供场地和工作环境,不要求成员为团队做出什么贡献,留在这里只是为了提高自己,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做铺垫。
谈到资金问题,蔡蔚告诉我由于团队不会去接收外包的项目,因此维持运作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校方的拨款,以及参加一些比赛获得的奖金。
“变态”的选拔
虽然团队内部管理比较宽松,但想加入联创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刚加入不久的新成员,李倩文和恽瑛这两位同学向我描述了面试的“变态”程度。
“我们的筛选很严格,总共有五轮测试。”
第一轮,笔试。考虑到想加入的都是一些新生,技术和经验尚缺,于是笔试多是一些视野性的题目。据了解,这一轮选拔淘汰率并不高,只会筛掉那些态度较差的同学。
第二轮,单面。这一轮主要会问及一些时间分配上问题,尽可能避免出现时间冲突和精力不足的问题。前两轮的选拔比较简单,好戏从来都在后头。
第三轮,熬夜测试。
团队里的一位“码农”肖弘同学告诉了我一些熬夜测试中出现的题目,比如用一晚上的时间设计并完成一个网页,以及为这个网页设计一个 logo,比如要求同学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套微博系统。这是淘汰率最高的一轮测试。
“这一轮测试主要考察同学们的熬夜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考察时间从晚上十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不同的组题目不一样。”
第四轮,素质拓展,也就是召集每一位候选人做一些小游戏,考察同学们团队协作的能力。
最后一轮,群面,也被称为压力测试。台下坐着许多老成员,向台上的面试者提出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考察面试者的抗压能力。汪超骏告诉我,这一轮中的许多题目其实并不算困难,能否回答这些问题也不是重点,重点是考察同学面对压力时的反应。他向我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群面的题目是一道数学题,在面试者计算的时候会有人不断在下面提醒剩余时间。“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道题不算太容易,面对时间的压力更是困难。”
蔡蔚告诉我,联创平均每年会招五十人左右,而每次招新都会有上百人报名。尽管如此,还会有一半左右的新人会在招新之后离开。
要做“有爱”的产品
联创团队开发过的产品数不胜数,比如最近爱范儿介绍过的“发微博”客户端——Fuubo。
Fuubo 突出三个 Smart —— Smart Panel、Smart Drawer、Smart Gesture。
Smart Panel 是指右下角的灰色触发区,点开之后可以看到发微博、查看 @、以及刷新三个按钮。其中中间的按钮会根据不同的界面变换为查看评论或者回到主界面。Smart Drawer 是时间线上的一个快捷操作栏,点击一条微博的左侧或者右侧即可唤出。你可以快速收藏、复制、转发或者评论这条微博。Smart Gesture 是一个非常棒的快捷手势功能。在一条微博上向右滑动即是转发操作,向左滑动即是评论操作。
可以看到 Fuubo 有很多非常用心的设计,此外它对多账户的支持,支持定时发微博(评论、转发也可)的功能也都非常实用。
此外,联创团队还发布过女性防盗软件“Within”和简洁的 To-Do List 软件“Tuudo”。
微信的热潮,他们不会错过。
前段时间火起来的“武大助手”并不是微信进校园的唯一尝试,由华中科技大学新媒体中心和联创团队共同首创的“微信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微信墙的功能依托于华科的官方微信“华中科技大学”,它可以利用指定的微信公众号把一些关键词和用户想说的话发上大屏幕。3 月 22 日晚,华科校友张良伦回校演讲时,现场大屏幕上滚动了许多观众的互动留言。当晚,“微信墙”收到现场 174 名用户发来的 633 条微信。
“我们希望自己做的东西是‘有爱’的、人们会喜欢的,这也就足够了。”
这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结语
“现在通过互联网学习 IT 技术的门槛很低,人人都可以做出自己喜欢的东西。”
尽管这些忙碌的学生很让我羡慕,尽管他们的产品很“有爱”,尽管他们努力的劲头很值得我们学习,但就像蔡蔚说的一样:“像我们这种模式,社会认可度其实很低,也很少有学生愿意尝试这种方向。”
个中问题,没有必要过多探讨,动手去做、奋力去拼比矫情的呼吁更有意义。不管怎么样,回过头看看,看到跟在后面的是这样一群孩子,也就足够了。
这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