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螺旋式发展,开始思考如何做“好公司”
历史的沧桑,反映在每个人、每个公司身上,通过观察他们,我们可以窥见历史的痕迹。
——黄龙中
关于点心最新的消息,是它被百度收购。当我向点心 CEO 张磊求证的时候,他只是回答“商业秘密”。这一表态,往往是对真实事件的暧昧回应。不过真实情况我们无从得知。
实际上,早在去年 12 月就传出百度收购点心的传闻,当时一位圈内朋友谈到收购金额大约在 5000 万美元。当然,这一数字在求证时也被张磊回避。前几周的消息,聚焦在百度收购收购后点心是否独立话题上。当我问及时,张磊也只是泛谈对“独立公司”的看法:公司架构是否调整,董事会是否独立,款项是否独立。他并未对点心情况进行评价。
点心是李开复创办创新工场后钦点的项目,张磊为其物色的合适项目人选。2010 年 8 月张磊带领点心 OS 成立公司,2011 年 3 月获得千万美元 A 轮融资。如果售价在 5000 万美元以上,于创新工场而言投资回报是可观的。
由点心 OS 转型到应用服务
我们在 2011 年 9 月对张磊作过 iSeed 采访,彼时他所论述的,还是点心 OS 的理念:
我当时判断整个移动互联网有三类事情可以做,一类事情是应用,一类是普适性的服务,最后一类是做一些基础性的设施。这三类在一个新行业兴起的时候是必需要做的东西。应用的是很多很小很散很乱,抓机会点不容易抓,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也是体量稍小一点的规模。服务人人都想做,做什么样的服务是很纠结的事情,也是不容易找到很好的切入点。而操作系统这块基础性设施,在 2010 年初的时候,我认为行业时机成熟就带着这个想法创业。
时隔近三年,点心为人所熟知的产品恰恰是其所评价的“机会点不容易抓”的各类 App 应用:点心桌面,点心省电,点心拨号,点心闹钟,点心通讯录,安卓优化大师……点心变了吗?张磊回答点心是“螺旋式上升”:
我们的大方向是对的,那就是做移动互联网的服务商。但过程是螺旋式上升:创业很难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它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我们选择了从系统解决方案入手,后来简化到了应用服务,再从应用拆出来内容运营(点心桌面)。我们的团队擅长满足用户的零碎需求,但我们做应用跟别人不一样,我们是先把平台搭起来了,分发平台、LC 管理平台、后端内容商家平台,然后围绕系统工具做了很多应用。现在我们做,能够保证三个月破百万,正是之前积累所产生的价值。
(点心团队在 2013 年初搬到了新办公室,还是延续创新工场系节约的“密集型工位”)
回顾点心两年多的发展,张磊记得两个节点:一是 2011 年 3 月将团队的方向由 OS 扭转到应用开发;二是 2012 年上半年整肃产品线,从系统工具中拎出点心桌面进行内容运营,并尝试营收。“前一个节点是生死存亡,后一个节点是微转型”,张磊如此点评。
张磊是对于 2011 年 3 月的转型很庆幸的。因为在 2011 年底国内互联网大公司进军该系统工具 App,如果没有两个季度的先发优势,作为创业公司,在品牌建设、渠道推广方面很难与大公司匹敌。张磊说先发优势的结果是“每天 20 万的激活用户”。
但实际上,2011 年底也是张磊最苦闷的一段时间,因为醉心于技术,希望以此作为差异化竞争手段。“当时专注技术研究,忽略了产品,发现虽然有很多技术创新,但没有产品可以嫁接”,张磊说,“不过现在这些技术已经有产品形态作载体了。任何一段时光,都是你的人生经历”。
第一次转型非常突兀,根据之前张磊向媒体透露的消息,这次转型事发突然,完全由张磊个人意志驱动。我问张磊这种固执好不好,他说创业初期还是固执一点好,懂得坚持,不能做墙头草,不然会自乱阵脚。“首先要相信自己,其次遇事不要慌,三要依赖团队,特别是专业的人”,张磊如此总结,“在自己专业的领域,我坚持自己的固执,扭转他们的错误意识。但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依赖专业的人”。
第二次转型则直接诞生了点心现有的三条业务线:系统工具(省电、闹钟、拨号等),获取用户规模;点心桌面,获取用户粘性,探索流量变现;安卓优化大师。
收购安卓优化大师
点心收购优化大师的消息目前还从未正式公布。这也是张磊一贯的行事风格。
收购优化大师缘起于点心第一次转型,当时点心除了自己做省电、桌面软件外,由于刚刚拿到金沙江的投资,点心也在物色其他系统工具团队。“当时安卓优化大师刚刚推出来,是蔡文胜投的项目,我们跟文胜关系也很好,跟他谈了之后,在当年 6、7 月份拿下来”。
当时点心团队的结构还没有理清楚,安卓优化大师没有马上加入点心的团队。从 2011 年 9 月开始点心有意加速安卓优化大师发展,在 2011 年底的时候行业内基本就知道点心收购了优化大师。“不过最先知道的是竞争对手。”
实际上在收购安卓优化大师同时,点心也在作内部调整。最大的动作莫过于把北京团队悉数投入应用开发,把点心 OS 团队剥离到了上海,在 2011 年 4 月成立了上海办公室。点心的考量是是操作系统“太重”,不是移动互联网公司的特点,点心应该更轻量。
上海公司的人员数量维持在 30 人左右,采用的是设计公司的模型来赚钱,接过夏普、TCL 等品牌手机的单子,据说每笔在百万元以上,这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现金流。但随着点心业务重心的调整,点心 OS 的地位日益下降。在 2012 年三季度,点心将操作系统业务卖给了一家手机贴牌公司,换取的是现金和可观的应用装机量。张磊说从整体来看,操作系统业务是盈亏平衡的,“但做了很多产业的积累”。
亿级用户,追求产品价值
目前点心全线产品累积有效用户超过 1 亿,每日活跃量(DAU)在千万量级。
具体来看,安卓优化大师是点心应用的拳头产品,累计用户激活数达到 8000 万,每月活跃用户接近 2000 万;点心桌面每月活跃用户数 700 万左右,一个用户每天打开点心桌面 100 次。点心桌面集成的“点心精品”每日 PV 量超过 2000 万,这是一个流量变现的渠道。
张磊说未来优化大师和点心桌面等产品每季度都会要求往前走一大步。“点心在过去两三年解决了生存问题,后三年要解决价值问题,有价值才能成为‘好公司’”,张磊还谈到伟大公司的梦想,“好公司有两个标志,一是你的产品有价值,二是你有稳健的商业模式。再往后,是有社会责任,能创造善的伟大公司”。点心还在追求“有价值的产品”路上,稳健的商业模式还没有建立,张磊的原话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如果以数字来衡量,张磊希望点心在接下来的两三年里能积累 1 亿留存用户,“这意味着你的产品被 1 亿人使用”。目前点心离这一目标尚远,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进军海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敛聚用户。
进军海外市场,点心省电探路
点心进军海外的先锋是点心省电,这显然是针对 3G 门户以 Go 桌面进军海外的差异化竞争手段。
点心为特意为海外产品建立了“DU”品牌。张磊说原先计划用“DO”,但参考多国的语言,发现“DU”更适合发音。不过这是否是百度完成对点心收购的一个例证呢?
关于点心海外市场战略,“一是做规模,二是做商业模式”,张磊介绍,“付费的情况出乎我们意料,在日本,付费转化率很高,品牌认知度高;在韩国,盗版率太高,都是盗版产品;东南亚虽然付费率低,但用户规模大”。点心在海外主打省电应用,预备在海外做到 2000 万以上用户规模,“这才谈得上商业模式”。
据张磊介绍,点心省电在今年 1 月进军海外市场后,一个半月获得了 200 万用户。这甚至是快于国内市场用户增长的速度,张磊的感受是:国内讲产品的技巧,国外一是拼品质,二是拼服务。比如点心刚推出国际化产品的时候,产品有一些问题,用户发来邮件,点心没有那么多人来维护,就直接给用户退钱。“这一举措让很多用户很感动,他们直接把退的钱捐给我们了”。
目前张磊成立了海外特攻组,亲自带领,主要职责是把点心省电这个产品打透。“国内用户喜欢 All-in-One,一款应用解决所有需求;海外用户则喜欢一款产品做一件事情”。但点心省电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是,摸清海外市场推广、营销、活动、服务、反馈的流程化管理,为将来更多的产品探路。
盛世思危:两次焦虑
张磊本人是属于那种低调做事的人。
在这次聊天中,他讲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不吭声的,肯定是既得利益者;在外面叫唤的,是没有挣到钱的。他说自己第三个创业项目——点心出自创新工场,生下来就在太阳底下曝晒。而黑暗处,有多少公司在默默数着钱。我相信如果点心不是出自创新工场,他是很愿意当那类默默挣钱的人的。
创办点心至今,张磊有两次焦虑。第一次是甫一创业时,第二次是眼下。2010 年刚刚组建公司的时候,群情激昂,斗志高涨,团队的人觉得做的东西(手机操作系统)挺有技术含量,“那个时候,觉得太乐观了,就会有隐忧”。
这次焦虑的结果,就是很武断地号召全公司转型,由手机操作系统转身手系统工具应用。事宜证明,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转型,时间窗口也非常好。
眼下的焦虑是公司已经没有生存问题,“一时半会死不了”,那么如果做产品创新,如何创造持久的价值。拼资源,不是拼不起,而是没有必要,因为那本身就是“拉着手榴弹共存亡”。张磊希望点心在接来来的两三年把全球留存用户积累到 1 亿,那么如何做到?他给出的答案创造产品价值,做一家“好公司”。
对于“拼资源”,张磊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
从战略角度,能不拼刺刀,尽量不拼刺刀,你做运动战;能不运动战,就不运动战,按个核按钮,投个导弹最好。实在不行的时候,拼刺刀时你也别胆怯。但作为战略制定者,你首先想的应该是核弹,其次是运动战,最后才是想狭路相逢,撞上了,拼一下。
谈论创新工场:给予创业机会
当我要求张磊谈点心与创新工场的关系时,他回答说“太敏感”。
由于商业机密,这里无法写明创新工场与点心的股权关系,但张磊还是诚恳地评论了创新工场。
关于创新工场的角色,张磊说创新工场与点心之前没有管控,更多的是支持和鼓励。“在 2011 年最危险的时期,竞争不期而至,开复和我们的投资者给了我们实质的帮助”。
张磊说创新工场的成立紧随 Android 兴起的大潮,对于创业者来说,创新工场和李开复认准的 Android 方向,给予了他们一个创业的机会。平心而论,在 2010 年认清并拥抱 Android 浪潮的企业,基本上都成功了,最典型的莫过于三星电子,李开复创新工场所提供的机遇,确实教很多创业者赌对了方向。
张磊对李开复的另一个评论,是“帮助别人成功,才能帮助自己”。他说自己也教育公司的同事,怎么做有价值的事情?一是做小事情,点心好不容易从大领域缩小到小领域,要珍惜做小事情、做好小事情的机会;二是帮助别人成功。这既是作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准则。
对创业者说:享受孤独
我让张磊对时下新晋的创业者说几句,没想到开头一句竟是玩笑话:千万不要创业。
他对创业者说的话是:
创业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你是孤独的,但你绝对不会寂寞。如果你愿意的话,享受孤独,忍受孤独,创造乐趣。如果你想创造一些财富,而不是孤独,那么做外贸、做生意、打工往上爬都可以很好地挣钱。创业在我心目中还是挺神圣的。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做事业。这样的人,其实大公司也存在。如果你有这种素质,你有一天总会去创业的。
去年跟张磊聊天的时候,他很看重微信这个平台——这次聊天的时候,他说看着微信的一系列举措,自己叹为观止——我问他微信创业的可能性。他说微信是颠覆的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它自己变成基础设施。对于创业者来说,微信是一个机会,但目前微信太苛刻了,要求太高了,对于草根创业者来说,你不知道它的规矩。不过“有勇气做事比担心强百倍,做永远都比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