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辉:碎片化时间与我的阅读习惯
前一段时间传出 Google Reader 即将关闭的消息,引发了不少讨论。我对这个事情颇有点不以为然,都什么时候了,忘掉 Google Reader 吧,现在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阅读工具和阅读习惯都需要改变了。
我曾经是 Google Reader 的深度用户,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大约要起码要花两个小时浏览各类文章。不过自从 Google Reader 上一次改版取消社会化推荐的功能之后,阅读效率和质量就急剧下降了,因为自己要花一定的时间筛选值得读的内容,投入产出不好。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阅读也不可避免的被“碎片化”,以我个人来说,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多。手机目前一个主要的内容获取渠道是微信。我订阅了不少微信公众帐号,因为这类信息一般是即时性比较强,所以更适合快速浏览,如果发现某篇文章值得细读,我会邮件发送到自己的邮箱,留作备份或是后续处理。
我自己运营了一个微信公众帐号,“小道消息”,目前已经是行业内读者最多的一个帐号,每天在准备内容之前需要读完读者给反馈过来的所有信息,虽然有些狂轰滥炸,但其中不乏有价值的内容,因为是集中时间批量处理和回复,所以目前还能处理过来。很少去看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的内容,缺乏有效的过滤机制,大部分都是垃圾信息,不值得花时间阅读。另外,我也从来不觉得朋友之间的推荐会产生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倒是一些素不相识的行业专家推荐的内容更有权威性。这也是我搭建 Startup News 这个一个实验性的工具的原因。目前已经能够帮用户筛选到每天值得阅读的行业相关信息。
在笔记本电脑上发现的有价值的长文我会通过 Pocket(该工具的前身是 Read It Later) 这个服务保存归档,内容同步到手机和 iPad 上。每周会选一个空闲时间集中精力阅读。类似 Pocket 这样的服务另一个好处是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阅读的体验。有一类内容的阅读必须在电脑上进行,那就是技术类的文章,因为一边阅读一边要查询相关的背景知识,这样的内容不适合通过手机或是平板设备阅读。
阅读也需要信息归档管理,类似 Delicious.com 的服务现在用的不是很频繁了,Evernote 和 Pocket 更适合是移动互联网时代。
微博上有一些图片格式的长微博,有价值的就一键保存到花瓣网上,顺手打个标记,便于后续查找。虽然我在微博和 Twitter 上关注了不少人,但我不会读完所有的消息,而且这也没有必要,这并非不尊重我关注的这些朋友,我相信有价值的信息会再次浮上来。有时间看一眼,没时间就算了,盯着时间线不停的刷新不会得到什么有质量的内容。
电子书的阅读方面,唐茶和多看目前做的各有千秋,唐茶做得极致,但内容不够丰富。多看书店里互联网相关内容的多而全。遗憾的是,买来的电子书有些到现在还没看完。
以上是我的一些阅读习惯。需要强调的是,不管在电子设备上阅读了多少文字,纸质书对我来说依然有最好的阅读体验。希望大家也能认可这一点。
本文来自城市画报 325 期:
题图来自:城市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