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一家传统手机制造商该如何进行社交整合?

公司

2013-05-22 12:30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热衷于讨论智能手机与社交网络的整合?大约是 2009 年吧。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淡忘了硬件厂商的社交化努力,认为它只是空中楼阁?大约是 Facebook 上市前吧。

纵观过去几年的旗舰智能手机,打出社交概念的寥寥无几。多数还是在配置和交互上做文章,例如三星 Galaxy S3 和 S4 是主打“人机自然交互”,HTC One X 和 One 是主打影音内容享受。

再往前数数,会发现一些惊喜的社交概念,扼腕于它们没有成为主流。webOS 的协和(synergy),Windows Phone 的人脉(People Hub),都暗含着大统一的思想。同样,摩托罗拉在早期版本的 MotoBlur 和诺基亚在 maemo 上的大统一尝试,都被寄予厚望,成为三年前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从平台变钥匙的愿景

该失败的和不该失败的社交尝试,几乎全部偃旗息鼓。当社交网络已经由一个新奇概念变成日常生活中的基础应用时,是不是智能手机仅仅变成了一个透明层?智能手机系统的作用只是提供一个云端到用户的链路?这并非最佳形态。

此时,站在终端制造商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并实施社交整合,应该是恰当的时机。尤其是 Android 阵营,一个对开发者非常友好的阵营,它应该承担更多的探索任务。

我能想到未来的趋势应该是:系统级整合,单点登录,多服务同步。

最终,智能手机应该成为一把钥匙。它足够方便,同时也足够安全。

从平台变钥匙的先例有没有?有!在即时通信领域,我非常喜欢 imo.im 这款应用。它真正了实现跨平台(Web,iOS,Android)多账户的单点登录。imo 账户承载了 Facebook 、Google Talk、MSN、AIM 等上十种通信服务的功能,并且比 IM+ 和 Nimbuzz 的体验更好。

221

再看回手机系统,这涉及到几个方面:

  • 系统级整合:要求脱离第三方 App 来提供服务,并管控手机本身的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等基础应用;
  • 单点登录:要求手机厂商提供一套有信心的 ID 系统,并把社交帐号下挂在这套 ID 中,实现“一次登录,处处使用”;
  • 多服务同步:要求被整合的社交服务能同步多台设备上的信息,并实现极快速的推送。

举个例子,进入手机的短信界面,能发送短信、微博私信、QQ信息、甚至回复某篇博客的评论,是一种理想的社交形态。

正如三年前我们讨论协和(synergy),它不应该局限成一个功能,而是进化成一种协议,一种服务状态。用户仅仅需要得知最新的信息,并做出响应,就这么简单。不需要思考打开哪个 App,不需要启动很多后台服务,不需要重复下载信息,一切从简,It just works.

魅族的做法

上面谈了概念和想法,具体看“传统手机制造商”该如何做呢?作为一家“缺乏互联网基因”的传统制造商,魅族这次把通讯录和短信功能拿出来跟新浪微博整合,属于一种尝试。

第一步是梳理基础应用,找出哪些可以被社交服务替代的。原则是在保证隐私的情况下,选取多种多样的服务来接入,而不是单选一家。否则就变成另一个“Facebook Phone”或“QQ Phone”了。

第二步是根据接入服务的不同,重新设计系统交互。让它们看上去浑然一体,而不是刻意地露出。比如在拨号界面增加一个小箭头,可以选择电话、Skype 或 Kakao。

第三步则是未来的努力的方向,提升 Flyme ID 账号系统的管理功能,实现单点登录。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增加的社交功能千万不要打搅到非目标用户。在 Flyme 2.2.5 中新增的新浪微博匹配+微博私信功能,就是这种理念的诠释。

wb1

添加新浪微博账户后,可以对通讯录进行加密匹配,然后把微博的用户信息抓取下来。

wb2

完成之后,进入通讯录可以看到头像旁边有微博标记。如果在短信界面,直接打出“@”符号,能选取对应的 ID 发送私信。同时在待机画面里,能用最方便的形式进行“已读、回复、删除”操作。这一切,都脱离微博 App 来进行。

当然,这个版本的交互还称不上完美。但是把平台变成钥匙的思想,会延续下去,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最后的话

恰恰今天 9to5Mac 的消息说,苹果 iOS 7 系统也会整合更多的第三方社交网络,包括 Flickr 和 Vimeo 。我知道,在微信这种“超级 App”成为主流的日子里,终端厂商的社交整合步履维艰。而对于国内魅族 Flyme 的整合尝试,你可以赞同它,也可以反对它,但唯一做不到的就是忽视它。

One More Thing…

IMG_7

把新浪微博 ID 用激光刻在手机后壳上,会不会一个好的选择?

 

[利益相关声明]:作者为多年的移动互联网评论者。目前在魅族任职。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先后在华为技术和炬力集成做码农和 PM,并在华强北摆弄过手机档口。致力移动互联网,LBS,垂直社区,新媒体观察,致力于 iSeed 访谈的推动和建设。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