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iPad 出版业:是时候 2.0 了

公司

2011-01-12 07:00

这是 Frédéric Filloux 的一篇关于 iPad 电子杂志的思考文章,他总结了电子版的优劣,也说出了自己期待的一些改进点。这将会是乔布斯即将带来的 2.0 吗?

谁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iPad 上的第一批电子杂志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初六个月的兴奋期过去,现在情况已经越来越糟,下面列出的一些数据,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 《连线》(Wired):在六月份的下载量是 10 万次,在十月和十一月的下载量是 2 万 2 千次,下降了 78%。出版商表示,它只占到实体出版量的 3%,简直微不足道,这可是一本典型的科技杂志。
  • 《名利场》(Vanity Fair):在八月份的下载量是 1 万次,在十一月的下载量是 8700 次,下降了 17%。这只占到实体出版量的 1%。

根据 WWD 的统计数据,电子杂志的下降趋势几乎蔓延到整个 iPad 平台。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其实这样的数据并不让人惊讶,我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于阅读纸质的《连线》和《名利场》。但是,对于非美国本土读者来说,iPad 版的优点显而易见:没必要煞费苦心寻找高级报刊亭,你随时都能获取到新鲜的杂志,而且,电子版的价格或许还更加优惠呢。在欧洲一本 9 欧元或 12 美元的杂志,在 iPad 上可能只卖 3.99 美元,电子杂志里还额外赠送一些视频,多棒啊。

优点这么多,下载量却逐月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啊?

1.质感

我发现,在报刊亭上拿起杂志,会出于本能地跟周围的杂志进行对比,然后决定是否购买。而在 iPad 上呢?突然间它就失去了这种魅力。

更明显的情况是,印刷精美的纸质杂志,比印在比特流上的电子杂志更好。阅读的体验,排版,照片,甚至纸的物理光泽,都让人更加愉悦。出版社试图在电子版上增加一些额外的惊喜(例如视频)来填补它跟纸质杂志的差距,但他们失败了。纸质杂志赢了。(电子报纸是另外一回事)

2.便利

OK,交互式体验很有趣,能够用声音和视频营造出一些气氛。但这也是一种噪音,它降低了阅读的乐趣。

或许有人会说,电子版的方便之处是便于搜索。是的,要想在一堆旧杂志中寻找一篇旧文章,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当你真把一整年的杂志储存在 iPad 上时,又有多少机会去翻阅旧刊呢?

3.下载

当我写这篇文章时,我试图下载 1 月 3 号的《纽约客》,连接速度很不稳定,100 MB 的体积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下载完毕。而最新一期的《名利场》甚至下载了几天时间才搞定。

《经济学人》就不错,在我的 iPod 和 iPhone 上都装了,打开这个 App ,它就能显示出最新一期的封面和下载按钮。下载的过程很快,WiFi 环境下 20 秒完成,3G 环境下 2 分钟也够了。不需要登录帐号,也没有繁琐的确认流程。

4.价格

要求消费者用纸质杂志的价钱购买电子版是不明智的。这是屈服于短期的资金压力吗?电子杂志的成本到底低不低?其实出版商一直在设立门槛,来保护自己的业务。科技公司无法进入这个领域。这带来的危险后果是阻碍了真正的创新。

所以,根据目前 iPad 上的经验,可以总结出一些教训。

1.不要再抱着陈旧的观念了,拥抱新事物。在文字和图片之间取得新的平衡。例如,图片呈现的方式必须适应新媒体。或许还应该雇佣新的美工团队,重新设计杂志在横屏上的表现。《连线》和《时代》正在这么干。

2.选择合适的道路。对于杂志来说,有两条路:一是像《经济学人》那样走纯文字的道路,二是走多媒体道路。理想状况下,可以两者兼顾。为小屏幕,低网速的设备提供文字内容,为大屏幕,高网速的设备提供多媒体内容。

3.离线阅读。我自己喜欢在地铁等离线状态下快速阅读一些东西。所以我的 iPad 可以一次性下载 200 个网站的内容,然后慢慢阅读。在现实生活中,蜂窝网络总是痛苦而缓慢的。联网时,理所当然地使用搜索和推荐等功能,但出版商要考虑到离线的状态。

4.价格更诱人。不要指望把电子版的杂志卖到纸质版的价钱。Pew 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大多数用户只愿意每月花 10 美元来购买网络内容。

这样算下来用户每年的支出会是 100-120 美元,这个数字也不小了。要知道很多以广告为生的网站,每年每用户的收益才 10 美元。

当然现阶段收入最高的群体是电子杂志的主力消费人群,就像这张图显示的:

不知道默多克和乔布斯联手打造的新媒体,会不会让 iPad 电子杂志浴火重生。2.0 ,来吧。

via mondaynote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先后在华为技术和炬力集成做码农和 PM,并在华强北摆弄过手机档口。致力移动互联网,LBS,垂直社区,新媒体观察,致力于 iSeed 访谈的推动和建设。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