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图:十年硬件创业老兵邂逅微信的浪漫后果
印美图,我们去年曾经报道过这个公司,它的产品成功地利用了微信的“类 App”属性,减低了用户安装的门槛,让用户通过微信简单地上传图片,并可以在印美图的终端哪里得到一张印刷精美的 LOMO 卡;同时,它利用微信“附近的人”,导引了消费者的流量。
而在微信 5.0 上线之际,印美图一马当先成为支持微信支付的硬件产品。我们可以有一个比较粗浅的印象,印美图是一个与微信联系非常紧密的互联网硬件产品与 LOMO 自助印服务。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产品背后的故事吧。
第一波物联网热潮是个坑
黄昱钊是印美图的创始人、设计者、开发者。2003 年,他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而在没毕业之前就已经成立自己的公司。当时他深深被微软“维纳斯计划”里的“家电信息化”的概念所吸引,甚至自己制作出完全可由网络控制的洗衣机,毕业论文的题目也是《软家电的控制原型》。但是,谈论过往,黄昱钊带有一丝苦涩地说,“后来做公司都差点做倒闭了。”
即便是微软投入数十亿美元,比尔·盖茨亲自全球推广,“维纳斯计划”最终还是失败。客观条件上看,当时中国的网络基础建设尚不到位,宽带速度慢、网费贵是微软面前的拦路虎。但再往下深挖,却能发现,“家电信息化”的概念在当时太超前了。
黄昱钊对此深有体会,当时硬件集成度不够高,在单片机上设计电路的时候,常常会遇到模拟电路的问题,而这个时候就非常麻烦了,模拟电路不光频率低而且功率也不够大,往往增加了设计的难度;至于软件部分,虽然当时黄昱钊已经设计出承载整个业务逻辑的软件,但是没有硬件落地,“软件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除了产品本身的问题外,薄弱的网络建设其实也是一大障碍,由于 ADSL 尚未普及,当时覆盖面最广的宽带服务,其实是有线电视网。“但我们不可能把自己的业务逻辑叠加在有线电视的网络上。”
那个时候,全国有许多家公司在做相关产品的研发,比如说有人开发出一种能够控制窗帘开关的摄像头。但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物联网”的产品,功能比较单薄。比如说那时候广州有几家公司也推出“智能家居”的产品,但在功能上仅仅实现了基本的远程开关家电而已。黄昱钊说,“这种东西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你走到门口,手伸一下,就能开关电灯了,这个过程已经很短。如果你把这个过程转移到手机上,反而变得很长。”
就这样,黄昱钊带着好几十号师弟一起投入到第一波“物联网”热潮中,但遭到了现实狠狠地狙击。黄昱钊从头脑发热的状态中清醒过来,“(物联网)仅仅是一个设想,各个方面都不可能(成为现实)。”为了公司的生存,他很快决定停止物联网产品的开发,整个公司的业务转为“做项目”为主,2007 年,公司规模一度发展到 五六十人的规模。
“我们宁愿饿死都不做项目”
不过,也正是 2007 年,做了好几年项目后,当时团队发誓“宁愿饿死都不做项目”公司业务又迎来一次大转型,这一次黄昱钊决心投入到新的硬件产品上。黄昱钊说:
硬件发展比较慢,哪一个时间点是最好的时间点,谁也不知道,但一直朝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可能可以碰到(最佳时间点)。
我还是想做硬件,做项目不是我应该做的。
公司转型后所推出的一款产品叫“飞印”,这是一款无线云打印机,只要接收到手机信号,飞印就会打印单据。有意思的是,我们之前介绍过一个很类似的“小小打印机”(Little Printer)。它由伦敦 BERG 设计,按一下热敏打印机上的按钮,就会打印出一张纸,上面有 To-Do、新闻等等。
黄昱钊曾经在去年的 MobileMonday 上分享了关于这个产品的一些情况,很有意思——它被用在达能快速消费品配送系统、消防出车证系统、114 号码百事通以及淘宝外卖订单打印系统上。黄昱钊还透露,有 500 强的外企也用飞印,但他们的用法很特别:
消费者发一条短信,或者是网站上有什么操作,线下就会有一张订单出来,把整个环节做成一个闭环。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在哪儿消费、消费时间是什么、买了什么,最终送的什么东西、消费次数、在城市中哪个网点消费过。而对于售货员来说,飞印的操作也很简单,消费者操作完之后,他只要拿到一张纸,就结束了。这样公司就完成了所有的数据收集工作,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让人意外的是,飞印这个产品最初是面向订餐网开发的订单确认系统,一开始甚至和互联网没有关系,它使用的是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到后来才逐步地与互联网结合,将业务逻辑叠加在自己的服务器上。黄昱钊说订餐行业里的从业人员很草根,有部分人小学没毕业,“他们根本不懂什么叫互联网。许多次(他们)打电话过来说产品有问题,最后发现是他自己连电源线都没有插上。”
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产品的要求就要足够简单。黄昱钊的经验是:
我要尽量让产品保持简单,我不希望在硬件上叠加太多的功能。每叠加一个功能,(产品)的应用面就变窄一点,用户使用的难度就增加一点。比如说,打印功能谁都可以打,但如果在上面加一个屏幕的话,那个屏幕不见得是谁都要的;然后再加几个按钮,就更复杂。
那时候,我是顶住了许多人的压力,坚持不加按钮。”
黄昱钊说,“加按钮其实很简单,但加上去之后,(飞印)就可能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专用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当时不想做方案,还是希望把它做成一个通路的产品。”
接触了这些“草根”群体后,黄昱钊觉得,他们都“被排斥在互联网之外。”我们现在的互联网行业主要面向高端人群,需求也先考虑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其实,从今年初开始,科技行业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二三线城市,甚至是县、村里面,希望能够发掘到草根群体的市场潜力。
黄昱钊觉得这部分群体的市场空间比现在的互联网市场还要大,但开发这个市场,需要更加简单的硬件,更加简单的用户体验,“如果用户体验能够简单到极致的话,那时候每个人将真正与互联网相连。”不过,“这种用户体验不是说想一想就能想出来的。”
黄昱钊还认为,“每一次变革都是由用户体验来推动的。”
从硬件上看,“飞印”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终端,它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分布式 I/O 系统,一个云端,这让它有宽泛的应用面。
比如说,有人在传达室放上一部飞印,这时候他就已经以某种形式跟互联网连接起来。他在使用产品的时候,只要看到单据,但对后面的服务器、数据库、怎么存储、订单格式怎么生成,不必了解。他只要知道单据上有一个事情就行了。
其实涉足硬件创业,还会遇到许多挑战,供应链的管理、库存的管理、品质控制等等都是让人头大的部分。当时,飞印所使用的一个调制解调器芯片有问题,会拨错电话线路,这时候送货员把电话接了之后只能听到服务器“滴滴滴”的声音。为此黄昱钊不得不紧急地把机器召回,一个个手动修改。“所以说,硬件生产一不留神就会出现问题,供应链管理非常麻烦。”另外,到底使用怎样价位的原件,也让人头大,“俗话说便宜没好货,但(元件)价格要高一点,利润又全部被吃掉。”
黄昱钊总结与工厂打交道的经验,“简单问题重复说,复杂问题不要提。”“简单问题重复说”是因为工厂里面留不住高素质的人才,双方在沟通的时候常常出现意外,所以即便是简单的问题,都要重复说,确保对方完全理解为止;至于“复杂问题不要提”,一个是对方听不懂,另外也是避免对方帮忙出主意。
与微信结合,印美图发力
但可惜的是,飞印这个项目本身并不怎么赚钱。黄昱钊总结说,网上订餐这个行业的利润比较薄,门槛也不高。“你看,现在还有人在做订餐,只不过是从以前的网站订餐,转移到微信订餐。”另外,飞印的产品完全面向企业市场,这决定它的拓展速度不是那么快。黄昱钊重新思考产品,他的结论是“飞印缺少一个杀手级应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继续飞印项目的同时,2012 年黄昱钊开始“印美图”项目。
微信支付与印美图
而微信 5.0 上线后,则让印美图的体验更加简单。之前,印美图在广州珠江新城的曼索蒂咖啡馆、广州北京路的歌莉娅概念会所、联合书店等地方里放一些机器,既是合作,又是试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黄昱钊和团队发现印美图的“收费”体验很痛苦。
此前印美图的消费方式是通过通过提供“消费码”的方式,统筹机器与消费者之间的交互,消费者上传了图片后在印美图的微信公众账号中输入消费码后,就能打印属于自己的照片。
但是,怎样才能把“消费码”卖出去呢?黄昱钊首先的想法是,通过点卡来收费。但经过实践后发现,点卡管理起来很复杂——把点卡放在一个店那里卖,你每天需要结算给他,如果他卖不出去,那么卡还要退回,而点卡本身到了消费者手上,还有出错,或者刮开之后用不了等问题,所有这些都增加了点卡的运营成本。
后来黄昱钊想到的一个解决办法是,利用原本的飞印产品,将消费码打印出来,再卖出去,简化中间的过程。这时候,飞印就变成了“零库存的点卡系统”。但即便这样,也不是最理想的方式:既然上传照片等过程都已经放在手机上完成,那么手机如果也能集成支付的流程,那么才是最方便用户的方法。
微信 5.0 所提供的结合二维码的微信支付方式,简化了印美图的支付流程,让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至于具体的支付过程,可以看我们昨天的文章以及视频。
产品
对于“印美图”产品本身的特点,我们之前有过详细的介绍:一旦你站在这个 LOMO 自助印面前,手中的智能手机就变身成为一部可即拍即得的宝丽莱相机,而这个无线装置就像一个“暗房”,帮你把“底片”在片刻之间冲印成相。黄昱钊说,印美图“即时冲印”的特性,让用户不必重复前往冲印店取照片——比起这一点痛苦,用户宁愿在印美图面前呆上比较长的时间。
现在的印美图已经开发出第二代产品,代号“ICON”。比起第一代产品来说,这部机器的外形更加时尚,符合大众的审美观点;前面板内嵌的屏幕显示面积比过去有所增大;体型比过去小巧,便携性方面有所提升;配置 Wi-Fi 的过程也比过去方便,一键即可;机身外多了一个放空白 LOMO 卡的小门,更换卡纸的过程更加方便。
商业模式 – 品牌宣传
黄昱钊介绍说,印美图现在主要有三项业务:品牌宣传、打印。关于前者,我在印美图的宣传册上看到这么一句话,“印美图正迅速成为社会化线下营销跟品牌线下推广的首选方案。”这句话应该怎么解释呢?
黄昱钊说,品牌宣传这个业务不是团队自己想出来的,这是市场给他们的答案。在印美图团队与歌莉娅合作的时候,双方一起发现,印美图所打印出来的 LOMO
卡,其实可以附上品牌的 LOGO、二维码等等,成为不错的营销工具;另外,在店里面放上一台印美图机器,就会有人重复地过来玩,相当于增加了商店的卖点。
我在宣传册的背后还发现了一句总结印美图宣传效果的一句话,“根据现有的运营数据,印美图平均每天能为客户带来 50~500 个微信粉丝,100~1000 条互动信息,50~400 张 LOMO 卡制作量。”黄昱钊透露,这是之前与宝洁合作的时候,所得到的数据。现在已经有巴黎春天、联想、OPPO 等高端的客户与印美图展开合作。
而除了与品牌商合作外,印美图也适合放在一些聚会以及活动上。比如说,去年在四川宽窄巷子的“创意市集”以及《城市画报》在广州所举办的“创意生活节”上,印美图的机器都成为了活动上的焦点。我参加过“创意生活节”这个活动,当时印美图展出了两天,一共打印了 800 多张照片。
商业模式 – 打印
除了在商店、活动等地方放上印美图的机器外,黄昱钊觉得其实人们的家里也可以放上一部。很快印美图将与易迅等电商网站合作,通过网络向消费者直接销售产品。 不过,似乎虚拟相册已经逐步取代实体相册,冲印照片的店面越来越少,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的数量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印美图的打印业务有戏吗?
黄昱钊说,“打印照片的需求不是消失了,而是被隐藏了起来。”比如说,有的人在家里放上了照片墙,或是将照片放进相框里摆好。这些行为的背后,反映人们对纸质照片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消失,它可能会不断缩小,但从商业角度来考虑,市场仍然是存在的。
此外,其实像佳能等公司也推出了相片打印机,这些设备会影响到印美图打印业务的开展吗?黄昱钊说,印美图的应用场景是分享、娱乐,而不是打印。两者的定位并不相同,所带给用户的体验也完全不同。相片打印机将照片打印出来之后,使命就结束了;而印美图通过微信将照片打印出来之后,还能起到一定社交的作用。这是不同工具处于不同使用场景所导致的差异。
黄昱钊透露,届时单台 ICON 印美图机器的售价会较高,但基础服务将终生免费。
现在,印美图的主要通过地区代理商来推广自己的业务,这部分代理商购买了机器之后,可以承包该地区所有印美图的活动。 另外,印美图自己也会接到业务,这时候可以将活动业务直接分配给代理商承办。至于打印业务,则会在一些地方布点,然后直接以“十元三张”的方式销售。
物联网与微信结合的未来
从网络控制的洗衣机,再到做项目,后来又回头做飞印,以及物联网产品印美图,黄昱钊经过了 10 年的浮沉。而刚好,智能家居、物联网等概念也经过了十年的轮回,软硬件、网络等客观条件逐渐成熟,开始走出技术酝酿期,进入产品爆发期。
去年,我们介绍印美图的文章发布后,被张小龙转发到朋友圈里,他评论说:“最终,物联网会到来,微信不光连接人,还可以连接能上网的机器,每个机器都有个二维码作为设备 ID,在微信里可以和设备对话来控制设备。”
重复我们之前说过的那句话:微信与物联网、硬件相结合,不是复制超链接(hyperlink),而是去创造连接真实关系,连接所有物件,包括成为人机交互界面的 微链(weilink)。
下面是黄昱钊与部分团队成员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