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小”时代
我目前在使用两个手机,一个小屏的当普通电话使用,另一个大屏的手机连 SIM 卡都没装,仅当做一个可无线上网的智能设备。我想这种使用场景大有人在。
昨天说到,旗舰手机大屏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在机身变大的同时,智能手机的功能也在丰富。越来越多的芯片传感器等元件被集成到智能手机体内,一台旗舰手机机已经可以扮演除了移动电话之外的卡片相机、MP3、MP4、收音机、录音笔、计算器和掌机等等角色了。诸如诺基亚 Lumia 1020 或者 Vivo Xplay 这样的手机在某一方面甚至有比较专业的表现,而现在的卡片机和播放器的市场已经不再红火了。
既然如此,为何我要使用两个手机呢,明明一台手机就能完成我的所有功能需求;为何诺基亚神机 105 会激起购买热潮,这台机器虽然便宜,但连应用都装不了;又为何智能手表屡屡出镜,试图成为手机屏之外的移动第二屏?
这不科学——仅仅用智能手机电池续航不行是难以解释的,智能手机加移动电源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大家应该都感觉到了,智能手机在十项全能的同时,也慢慢臃肿起来了。这就像前几天微信 5.0 更新的时候,有些读者不满微信集成了太多的功能,菜单层级越来越深。
我们曾评论,物极必反,智能手机 All in one 在海纳百川无所不及时,带给我们的却不仅仅是便利。我只是要看下时间,为什么要掏出那硕大无比的手机?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种轮回放在当今手机产业里也不无道理。从博客到微博,从三星 Note 2 到诺基亚 105,人们对于“轻量化”的追求始终没停。这种对于“轻量化”的追求就体现在智能手机集成越来越多功能的时候,也有设备在分化并担当起这些功能。
以诺基亚 105 为例,这个返璞归真的手机已经跟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无法相提并论了。如果把 105 称作标准手机的话,那么现在的智能手机可能得称之为综合智能移动终端之类的名字了,但是把现在的智能手机认作是标准手机的话,诺基亚 105 就仅相当于一个配件或者一个单纯的通话通信工具。
人机交互的便利性和人机的距离是正相关的,它也跟机器的重量体积息息相关。大屏手机相比于较小屏幕手机其实在操控便利性上是呈下降趋势的,而它的不便于携带不便于拿出放进也限制了人机交互。单就通话功能而言,是选择 Note 2 还是 105 作为通话工具这个选择题中,我相信选 105 的人更多。类似的把通话配件做到极致的大概就是 HTC mini 了。
而目前智能手表的形态很多也是作为智能手机的附件或者缩小版的智能手机存在,这就是比 105 更贴近更全面的交互工具,中间直接省去了掏手机的步骤。触屏的出现创新了人和手机的交互方式,在智能手机功能日渐强大之后,我们曾随身携带的卡片相机、播放器等物件渐渐被锁在抽屉里,这是智能手机集成度和便利性的胜利。但我们对于便利性的追求又让大屏化的手机显得不那么便利了。
因此,在智能手机功能集成化的现在,以手机为中心的功能分化型设备回暖起来了。功能多样性和便利性始终还是有些矛盾,证明这一点的例子就是 Lumia 1020 背后突出的镜头部分,还有 Vivo Xplay 内部占据了不小体积的三块音频芯片组。
这其中的趋势已然很明显,各种技术在往手机内部集成,而手机的功能却有外延的趋势。用之前的话说就是,合与分的趋势。
题图来自:bio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