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 让我们变路痴?或许更糟
记得小学时候,有篇课文教我们野外迷路了怎么办。
在夜晚,我们可以依靠北极星辨别方向。白天呢,我们可以通过树的年轮和树叶哪边更繁茂来确认方向等等。不知道在 GPS 导航盛行的今天,这样简陋的生存技能还需不需要,小学课本里不知道还保留着这篇课文没有。
类似的,曾经手机没流行的时候,我们脑海里总会牢牢记住几个不会遗忘的电话号码,而现在,不翻通讯录就能说出来的电话号码没几个了吧,我现在只能记住两个了。
现在,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了方向指引上,GPS 导航和手机地图为我们提供了便捷的指引,依靠这些,正常人基本上是和迷路说再见了,同时,我们也不需要在自己的脑海中构建一个意识中的地图了,一切交给电子产品就行了。
空间记忆是比数字公式记忆更具体的记忆类型,《波士顿环球报》近期报道了一系列的研究,以证明 GPS 等科技在提供准确便捷的导航的同时,却也侵蚀着人们的大脑功能。
概括地来看,这些研究表明,我们脑海中的“意识地图”功能因为缺乏实际应用而正在退化,这也影响了我们与外部世界的互动。
早在 2005 年,一个实验显示了司机在使用了导航之后,很难记起他经过的路线和沿途环境细节,而使用纸质地图的司机则要好一些。之后东京和美国也相继做了类似的实验,都显示类似的结果。
而来自德国的研究则显示,人们在跟随 GPS 设备信号后,显示的地图总是以个人为中心,以前进方向为方向,这样确实容易到达目的地,但同样的,他们不记得自己路过了什么。
麦吉尔大学的神经科学家的研究更深入,他们发现在使用 GPS 之后,我们的大脑发生了变化。那些经常使用导航的人的大脑海马组织中有着更少的脑灰质。相比之下,那些每天都在进行并运用空间记忆的出租车司机在海马组织中有着更多的脑灰质。简单来说,海马组织负责空间记忆和暂存信息,是学习记忆的关键部位,如果信息被多次使用,那么这些信息将被固化记忆。
这不仅仅是说,在用久了 GPS 之后,我们会变成路痴。更糟的情况是,海马组织中的脑灰质数量影响着跟我们的健康状况,尽管这种相关性还不好理解。比如,更少的脑灰质意味着我们会有更大的风险患上痴呆症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另外,空间记忆跟其他能力也是有关系的,强大的空间记忆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旅行者旅行,经理人追踪多任务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对环境感知也变迟钝了。文艺一点的说法就是,连停下脚步细嗅蔷薇的意兴都阑珊了。
导航固然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可以救路痴于水火之中,但是,反过来,导航也在培养路痴,这种人和工具的矛盾还真是个千古难题啊。
那么,在思考这个难题之前,不妨来听首歌:
“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 请照亮我前行”
题图来自:wallpapersw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