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问答有力量

公司

2014-01-09 12:01

拍、问、答。这就是 Jelly。

这款小小的应用,昨天引起了很多争论,除了因为它有个明星 “好爹” 外,还因为它确实简单——正方将简单理解为方便、精准,反方将简单理解为简陋、缺乏功能。不过,Jelly 在交互、界面上的设计,在极简同时又透着灵动,看着让人喜欢,这倒是值得肯定的。

Jelly 是一个好概念,许多报道出现了 “Jelly 威胁 Quora”、“Jelly 未来要干掉 Quora” 的字眼。无他,因为 Jelly 移动化的问答社区。这年头,移动化就是最主要的风口。谁抓住了,谁就是会上树的金母猪。

Instagram 将手机当成相机和照片分享社区,未改版之前的 Flickr 只把手机当做照片上传的工具。反观 Jelly 和 Quora 的关系,也十分类似。Quora 的移动端,看上去更像是各种回答的公告板,很难激发人去认真回答、认真提问的欲望。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曾经令部分人感到绝望,认为就好像互联网一样,各大公司占领山头,格局已定,留给创业者的机会已经不多。然而,去年 Snapchat、Whisper 等应用的异军突起,却多多少少告诉我们,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地从桌面转移到移动,我们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识仍然不够深入,就连马化腾都承认自己 “看不懂” 了。

昨天 Biz Stone 回答了开发 Jelly 的目的,他说,“用 Jelly 来帮助别人,比用 Jelly 寻求帮助更重要。如果我们成功了,那么产品会让每个智能手机用户形成肌肉记忆。”

就目前来看,Jelly 的圈子被限定在用户自己的 Twitter 和 Facebook 圈。如果自己的朋友们都在 Twitter 或 Facebook 上跟自己有联系,那么向熟人提问,获得回答的几率会 Quora 等类似于 “问答门户” 的网站更高。不过,如果是一个社交网络上不活跃的人,那么 Jelly 对 TA 的意义就不大。

显然,和 Snapchat 一样,Jelly 是为那些已经习惯了 “移动化生活” 的人们所准备的。而 Snapchat 的流行则证明,还在高中、初中读书的人早已适应了什么是 “移动化生活”。他们从用手机看报纸,用手机跟别人联系,用手机购物,用手机玩游戏,用手机生活。

Jelly-Collage-640x568

这种生活形态到底是怎么样的?手机的推送通知,让不习惯的人觉得信息过载,让习惯的人觉得自己在参与着某件事的进程。结果是,我们更加习惯于即时响应,也更希望其它服务也能够即时响应。

查看 Twitter 上 Jelly 用户的反应,他们为发布问题,然后得到即时、大量的回答而兴奋。这的确是和略带严肃,总是希望别人尽量提出好问题,和写出好回答的问答社区不一样。

交互感,是 Web 2.0 与 Web 1.0 最大的不同。尽管现在有人在提 Web 3.0 的概念,但就目前来看,移动互联网是 Web 2.0 革命的深化——智能手机让每个人的成为真正的网络节点。电影导演葛·艾坦尼斯(Greg Yaitanes)是 Jelly 的投资者之一,他看中 Jelly 是因为背后的交流的价值。

“每个人都需要被倾听。这是我身为节目负责人所学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而这些声音都是值得倾听的。我在 Jelly 上发布问题,也意味着这别人会将他们认为我可以回答的问题推过来。这给我一种积极的感觉。我喜欢坐在沙发上,然后思考我该如何提供帮助。”

Caleb Lamb 认为,Jelly 的力量在于,当人们在购物时,能够帮助别人做决定。他说,“当人们在看到、需要或者被推荐一件运动服的时候,他会希望咨询别人。当人们在做购物决策的时候,能够实时得到反馈的(Jelly)是一个非常棒的媒介。”

而专门面向记者的专业媒体 Journalism 则认为,Jelly 适合记者使用。它如此评价,“该应用能够帮助那些策展或众包某些内容的人。它或许会被记者用于,快速的分辨某些东西,尤其是当他们荒郊野岭的时候。”

有的应用就好像围棋:简单,但包容了复杂的想象。Jelly 有几分围棋的味道,就好像 Vine,三个分镜头就有许多玩法。而除了玩法外,简单的 Jelly 还非常适合病毒式营销。就好像之疯狂猜电影之类的应用,就因为让用户产生了主动分享,向别人询问的欲望,所以引爆流行。

总体而言,Jelly 还是有趣的,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两天用户迸发的热情,转成日活跃量。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