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阅读时代:看得快,真的看懂了么?
尽管我们常常沉醉于技术带来的便捷和恣意,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盲目地崇尚一切看似玄妙的技术,哪怕他们打着革命的口号。
最近,一款名为 Spritz 的阅读应用在互联网上声名鹊起,这款由一家波士顿初创公司研发的应用号称可以真正地让用户“一目十行”。其原理就是让文本以每分钟 100—1000 字的变速播放,而用户只需全神贯注地盯着一个地方,便可以逐渐提高阅读速度。
为了帮助读者阅读,Spritz 运用了 ORP(最优识别点)设计。Spritz 公司发现每一个单词都存在着一个 ORP,它是单词中的一个核心字母。Spritz 的做法是将这个核心字母以特殊的颜色高亮起来,让人脑一下子调动出单词的数据,从而省却眼球扫描的时间。
据 Ars Technica 的报道,尽管 Spritz 宣称大多数用户借此技术显著了提高了阅读速度,但这种技术却引发了学术界的质疑。
通过眼睛扫视是人们通常的阅读方式,实际上,Spritz 的的内在逻辑与扫视是相悖的——它主张让文本跳跃,而非人眼扫视运动。
表面上看,扫视的效率的确不如文本跳跃高,因为人眼的运动中不免会出现视觉定位的偏差。但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三位心理学家认为,这是根本错误的,顺序控制和字词处理时长是阅读最重要的变量,而 Spritz 的方式很容易造成理解偏差,因为它是彻底的线性阅读。
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借助高速摄像机对着眼球,摄像机将检测到的数据返回系统,这些数据一般是通过监测读者研究快速扫视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的去向。为了模仿快速阅读方法的场景,这个软件在读者对焦在下一个字时,然后会把阅读过的字都变成 xxx。
研究人员让参与者阅读两种类型的句子:一种句子简单明确,看几个词就了然,另一种语焉不详,至少需要三分之二的词才能明白其含义。阅读完后,这些参与者会被测试一个问题以了解是否理解句子的意思。
结果发现,语焉不详的句子的理解度低于 70%,而在已阅的文本被屏蔽的情况下,理解度更低。
这个实验表明了回溯阅读的重要性。实际上,在阅读中,无论句子结构复杂与否,人们都会向后进行扫视,这对阅读的理解至关重要。
“这种快讯阅读的应用将眼部运动从阅读的过程中去除,存在致命的缺陷,无论句子长短它都无助于语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