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摘不下来的手环

公司

2014-05-05 11:22

venturebeat

本文作者陈青,系 bong 智能手环产品经理,开放平台布道士。在本文中,陈青对智能手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智能手机促使用户长期使用的心智模型为智能手环开出一剂药方。

热盼

穿戴式设备很热,普遍被视为手机后下一个科技发展的潮流。根据风投研究机构 CB Insights 的统计,2013 年资本往这个池子里注入了 4.58 亿美元,其中的 3.5 亿美元发生在去年下半年。资本的刺激很快蔓延到 2014 年初的 CES 展会上,索尼,LG,高明,甚至生产游戏配件的 Razor 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环。

但是厂家热切期待的背后,却是淡漠的市场反应。Sony 的 SmartWatch 2 在专业评测网站 The Verge 上只获得了 6.0 的评分,编辑的评价是:

“一个成功的智能手环,需要具备三项要素:人们想用、用的爽、好看。Smartwatch 2 的设计不错,但是前两项都没有达标。”

遇冷

Nike FuelBand 团队的解散以及 Fitbit 因为导致过敏的负面报道,让人们不禁疑惑,可穿戴式设备的前景真的如分析师们所预测的那么光明吗?更糟糕的是来自现实的调研,根据咨询公司 Endeavour Partners 的报告,虽然在美国,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运动记录设备,但其中有 1/3 的人在半年之后就弃之高阁。

原因出在哪里呢?分析有说是因为电池续航不足、计步算法不够准确、外观不够精致等等。咋想一下还是挺有道理的,但这却是一种误判。即使将来这些问题获得了解决,人们依然不会持续使用,核心原因和节食餐的道理一样,只有少数人能够长期坚持下去。

当第一代黑莓 850 刚刚诞生的时候,虽然界面粗糙屏幕狭小,但却没有遇到可穿戴式设备当下的窘境,因为黑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即使离开办公室,仍然能在路上处理邮件。当时一位巨头的 CEO 评价到:“黑莓就是一部电子海洛因。” 回顾科技的发展,黑莓、Treo、PDA、iPhone 诞生的时候,早期用户都没有离弃。

简而言之,手环和手表们还没有找到真正能够促使用户长期使用的心智模型。

蛰伏

也许能从它如日中天的父兄“智能手机”那里获得一些灵感。据业内知名分析师 Mary Meeker 2013 年中的一份报告,平均每个手机用户每天要查看 150 次。这种高频次习惯的养成,背后是愉悦感反复的被满足。例如:当乘坐火车的时候(独处乏闷);打开微信朋友圈(行为);看到朋友们的生活片段,不觉得无聊了(奖励)。

手环们只有搞定了类似的奖励闭环才可能实现真正的爆发,该如何做?

不只是运动监测

1981 年,Polar 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可穿戴的心率监测仪,到了 2000 年左右,集成了无线传输的心率监测仪开始出现。可以看出,可穿戴式设备最早面向的是专业运动员,后来逐渐普及到运动爱好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集成了软件功能的智能手环在 2006 年底开始出现,早期用户主要还是那些喜欢运动的人群。

如果想让它蔓延到更广阔的人群中去,靠说服每个人变成运动爱好者的做法显然不可取,这与上篇中提到的绝大多数人无法坚持节食餐的道理相同,扭转人们的习惯是异常困难的,所以必须放弃以运动检测为核心的思路。

手环作为“Activity Tracker”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把它做成“Behavior Tracker”,并且产生出准确并且有价值的数据,才能摆脱其“只是一个漂亮玩具”的观感。

循序渐进的矫正

就像新年来临时候定下的目标,我们安排给自己的运动计划往往不够现实,而无法长期执行,不仅身体未获得改善,还造成心态的恶化。这就是为什么有 1/3 的美国成年人在使用手环后 6 个月就不再使用的深层原因——手环没有带来正面的效果,干嘛戴上这劳什子的玩意。

目前手环的配套软件大多提供了目标设置,比如每天的卡路里消耗值,用户达到与否没有明显的变化和提示,这不够。还记得之前提到的“暗示-行为-奖励”这个闭环吗?现在的手环只有数据展示,而没有行为建议。

具体的说,连目标设置都不要,用户戴上手环,输入身高、体重和年龄,就生成定制的运动计划,目标值根据用户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自动在变化。有所运动就给予提示和鼓励,运动过度则提示接下来几天如何去恢复。

不管是等级体系、勋章体系。总之,只有智能的感知用户的行为,并且提供动态的建议,才能帮助用户逐渐改掉久的不良习惯,智能手环不会被用户所抛弃,才算物有所值,否则,就算卖的再便宜,也难有人久戴。

人群的力量

根据知名心理学家 Robert Cialdini 的研究,当人们分享自己的目标,并且和其他人共同竞争的时候,他们更有可能坚持并且实现它。这其中的心理驱动,不仅有来自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还有担心低人一截的不安。通过在社交网络,或者是工作场合与人们的交流,能够提高人们改变的动力。

其次,人们行为的改变通常不只是来自生活经验,更多的出于对其他人的观察。例如,看到某个人瘦了 10 斤,而且气色特别好的时候,你也许会问他是用了什么办法。当你得知是某个穿戴式设备的时候,你会去进一步了解它。

举个例子,我的朋友媳妇在新东方工作,她们办公室的女孩子之前用 IBM 笔记本电脑。因为经常要外出,所以会拎着一个厚重的公文包,里面还有硕大无比的开关电源。他媳妇用上 Macbook Air 后,很快,办公室的 20 多位同事全部用上了苹果电脑。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外出轻便了很多。

结论

所以,无论用什么办法,只有帮助人们建立正向的生活习惯,手环们才可能看到未来。

具体的说,做到了外观好看使用不麻烦以及佩戴舒适其实只做到了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能够为用户产生持续使用的动力,而对手环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应用,则是目前看起来最值得尝试的路径。

题图来自:VentureBeat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