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交互的未来:个性化很重要

公司

2014-07-21 13:42

体验为王的时代,设计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高,智能手机通过 iPhone 的设计变革变得无比易用,促进了智能手机的革命。而智能电视的交互仍然较为原始,有点像塞班时期的智能手机,严重依赖笨拙的遥控器来操作,绝大多数人至今摸不透遥控器。

但即便摸不透,遥控器仍然在电视的交互中扮演无可取代的角色,要改进电视的交互,除了界面本身,遥控装置也需要重新设计。在新的交互技术仍然处在试验期的时候,通过设计来改进交互显得尤为重要。

在 2014 IXDC 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上,我和乐视的设计总监李时斌聊了聊智能电视交互设计的话题。

从设计流程上讲,一个设计的开端要从诉求入手,电视与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方式很不同,核心在于场景的差异。李时斌认为,智能电视的设计有三个差异诉求,首先电视是用来娱乐消遣的,很难具备学习、生产的属性,所以它注定是一个娱乐为主的设备;第二电视的天生使用场景就是放松的,他称之为后仰式,用户的使用状态是舒适自然;第三则是多人一起娱乐,回归客厅,大屏可以把分散的家庭成员融合到一起,大家一起共用。

这三条诉求和智能电视的几条特征有关,比如难输入、大屏观感更佳、多屏融合等。正是基于这些特性,李时斌认为当下最热的两项新交互技术里(语音、手势),语音会更受欢迎,因为它是最不费力,且可精准输入的方式,手势会显得比较麻烦。

不过,尽管电视是汇聚家庭成员极佳的工具,但它也面临另一个尴尬,即很难有一个界面是老少皆宜的。智能手机早就分化出了老年机这一品种,但智能电视作为共享设备显然不行,如今智能电视的功能过于炫酷,对于老年人来说,恐怕很难驾驭。

李时斌设想未来的方案是:个性化界面。即一台电视搭载两套界面,老人和年轻人各自使用一套,这应该是一个发展趋势,因为这种设计映衬了当下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比如个性化新闻、个性化社交、个性化的智能硬件等。所以对于电视来说,要到达这一步还需要一个身份识别的过程。

身份识别可以用多种因素,比如使用时间,比如软件、硬件的检测。或者用户通过手机来操控电视,智能手环的配对等等,未来个人的 ID 分配会越来越明显,身份识别会变得很简单。

身份识别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自适应老少人群,还有内容的个性化,交互的便捷性。比如普通界面下有四个选项,要通过方向键来遥控选择,而结合用户身份之后,直接呈现出用户最想要的那个选项,直接进入,相当于个人专属的一整套交互、内容系统,这可以从非技术的角度来解决交互问题。

新技术带来更自然的交互,逐渐摆脱遥控器,个性化则让交互适应个人,提供最精准的答案,简化交互过程,这两者应该是智能电视交互设计的方向。

 

题图来自 slashgear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科技,热血而沉着,极致而纯粹。努力做一个理想主义者。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