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创业坑太多,找 18innovation 试试
之前爱范儿曾报道过一家制作多卡合一的创业公司,他们在去年展示的产品不仅厚重,还带有显示器和按钮,创始人王博很严肃的发现,这样的卡交给服务员对方都不敢刷。
直到后来他们新吸纳了一位供应链合伙人,这位合伙人成功找到了超薄元器件以及压制卡片的工艺,才有了第二版万卡和正常卡片一致的样子。
王博说做硬件到处都是坑,大大小小的挫折经历了个遍,虽然最终结果是美好的,但团队因此浪费了不少时间。
这种经历在近两年尤为普遍,不管是新加入的创业者,还是由软件转硬件的创业团队,几乎都经历过产品延迟发售的过程。他们懵懵懂懂的冲进来,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就连 360 这样的大公司也栽跟头。
出现问题就会有相应的服务来解决,不出意外,无论是远在美国的硅谷还是中关村,都很快出现了对应的硬件服务商。在中关村海龙大厦的梦想实验室里,我见到了梁琛,他是 18innovation 的合伙人,18innovation 正是一家为创业公司做硬件服务的方案公司。
18innovation 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它脱胎于北京创客空间,后者是它的股东之一。18innovation 的名字很容易让人意识到,它的合伙人数量多达 18 位,从互联网一直跨界到供应链,号称可提供“硬件创新一站式柔性解决方案”。
在生意模式上他们想的十分明白,总共分三种服务,最全的服务是从想法到产品上市,这种常见于公司需要跨界,但又不想自己从零组建团队,于是将所有事情全部交由 18innovation 来做,这个广度覆盖了他们所有的服务,包括从工业设计,到结构设计,到手板、样机、供应链、生产监督,甚至是物流、渠道以及众筹。
其余的服务只是截取中间几段,客户可自定义要做哪些。作为回报,他们收取酬金或者创业公司的股份。
目前他们已经服务了不少团队,包括皮肤湿度测试仪微蜜,以及虚拟现实产品蚁视、Lumio 移动台灯等。
18 个合伙人意味着,他们网罗了从互联网到硬件设计到供应链的人才,每一个环节都是该领域较为出色的,通过初期对客户的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估,确保项目可以顺利展开,这是梁琛认为这个团队最大的优势所在。
18innovation 让一款硬件产品的诞生更加分割,以前的分工仅限于零部件以及组装,这次连设计都可以省了。这种模式源自国外 PCH 旗下的 Highway1,把它称之为孵化器或者加速器都不准确,它着重在于硬件的诞生过程,更像是硬件领域的外包服务公司。
用术业有专攻来形容这种模式比较恰当,如果前面说的万卡的朋友们能早点遇到 18innovation 这样的服务公司,没准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不过,尽管这对于创业团队来说是一条捷径,但创业者省事了,并不代表这种方法一定可以设计出高质量的产品。我和梁琛探讨最多的是,如何保证他们做出来的是业界一流水准?因为一款产品从硬件设计开始,到试制样机,中间一般要长达半年的时间,这半年时间难保供应链、生产制造发生什么问题。
另外,这种模式不容易使用突破性的工艺。18innovation 做的是资源对接的工作,而非技术研发,提供成熟的工艺并促成交易显然是最符合利益的选择。贸然尝试新工艺,出了问题责任不好分担。
所以,18innovation 更适合创业者短期内的解渴,但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恐怕还要靠自己。
题图为 Lumio 移动书灯,18innovation 提供过工艺优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