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ifanr 周年庆专稿:The Fusion – 无法预见的未来和难以割舍的梦想(下)

公司

2009-10-18 11:22

Nokia and Symbian

关于Nokia,我听到的故事类似于Stanford大学的建立。这家曾经制作橡胶制品、家电产品、和通讯设备的公司,曾经在欧洲四处寻求出售其部分业务,其中的目标买家之一就是Ericsson。但是Ericsson的傲慢激怒了Nokia的领导者,他们决定在手机市场上与Ericsson一决高下,为 Nokia赢回尊严。

另一则和Nokia有关的故事是和Palm有关的,这篇文章现在应该还可以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里找到。大约在1999年前后,也就是Palm日中天的时候,Nokia曾经找到Palm洽谈授权PalmOS的问题,那个时候它已经决定向具有更好的计算能力的手机市场迈进。

但是傲慢的Palm把Nokia拒之门外,它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Symbian系统,而那是一个联盟,Ericsson,Motorola都是联盟的成员,这意味着最终交付的操作系统不会按照Nokia自己的意愿和对手持设备的理解订制。于是Nokia只能再一次妥协,它大胆的选择了自己开发一个UI和应用层,也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S60。第一支上市的S60手机是Nokia 7650,对于移动计算设备市场来说,这真是一个姗姗来迟的学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S60设备都是最不象计算设备的计算设备,它的计算能力很弱,功能非常有限,但是它的手机功能完备,通讯质量出色,而且价格也平易近人。而它的竞争对手们,包括Palm,Pocket PC Phone (Windows Mobile),甚至包括S60的同门师兄,被Symbian奉为正宗的UI系统UIQ,都在这里先后翻船。我记得Hawkins曾经提到他在通讯产业上的一课就是,当他们把Treo拿到Sprint的产品经理那里时,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Where is the red and green key?

但是Nokia的进化又显得非常有诚意,从摄像头彩信,到多媒体和商务应用,一步一个脚印。他总能为最广泛的用户考虑,并且总是把使用习惯摆在第一位,这让他很低调的拿到了市场的Lion’s Share。

SUN, 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

这家公司的内涵和公众形象近乎精神分裂。

它的Java是这个星球上部署最多的系统,包括服务器、个人计算、掌上设备、还是嵌入式系统。即使专注在手机这个领域,也没有第二个系统可以匹敌,但是却鲜有用户知道这家公司的名字。

它还是网络计算的大师,缔造了网络就是计算机这句名言。如果你用过Solaris,你会对它的Messaging系统的实现印象深刻。它的工作桌面就像60 年代的中国,一穷二白,毫不吸引。在桌面的下方有一排类似Safari系统的图标。当消息到来的时候信箱会弹出消息,那种EMAIL的使用感受,近乎手机上的短信。

基于这种对协同系统的出色理解,SUN曾经努力的推广过他的网络计算理念。瘦客户机和Java技术是这个理念实现的核心。当然,瘦客户机在90年代的市场上一败涂地,那种Centralized的计算理念即便在办公室内也不受欢迎。

但是PC World的一位编辑却不以成败论英雄。在他的眼里,这种计算理念正在改头换面重新登场——他指的是时下流行Browser/Server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B/S结构确实可以理解为SUN的网络计算翻版,但是他们之间的不同也是很微妙的,在SUN的计算模型中,Client设备的身份是从属性的,就像Windows域里的一个权限很低的用户,而B/S则灵活得多,一个浏览器可以同时访问不同的服务器,以完全不同的身份登录和使用系统,兼顾了自主权、安全性和网络计算的优势。

Google and Google Apps

而把这种网络计算发挥到极致的,毫无疑问是 Google;今天的Google已经不是那个仅仅提供搜索服务的搜索引擎。他提供了大量的Web应用,并成为Web app市场的先驱和倡导者。而且他正在象微软当年推出Visual Studio一样,推出大量的技术工具,包括Google App Engine,Google Gears,以及Android系统,来为他的Web App生态圈的未来打下基础。

Google的多年积累和技术优势为用户提供了一些无可替代的功能,比如Gmail的永久存储,比如良好的搜索功能。在技术层面,Google还提供了两个有意思的技术,一个是他大力倡导的Web API,这不是Google的发明,说得简单点儿,就是Atom/RSS的一个翻版,Web通讯上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技术可用,但是这个最简单。

Web API提供了一种有趣的可能性,专业人士称之为mashup,或者你晃着脑袋说:Think of the tremendous possibilities——要用芝加哥口音。一个很好的例子是iGoogle页面上的那些Gadgets,以及你在Gmail页面可以Gtalk或者 Gtask,你在GMAP页面上可以实现的Local功能。

你是否觉得这种Mashup似曾相识?That’s right,那就是在Newton上的Notes的设计理念,Everything is there,程序之间是没有界限的,用户也不用关心数据来自什么地方。

Google 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是Gears。Web APP相比本地APP的一个重要劣势就是它的反应速度,而现在其实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网络速度慢的时候,那种痛苦是可想而知的。AJAX是一种解决办法,Gears是另外一种,它一方面对提高速度有好处,另外一方面也提供了离线使用网站部分功能或数据的可能性。眼前支持Gear的网站不太多,Google自己的Gmail/GCal/GReader是支持的,第三方的我只知道remember the milk。

iPod & iPhone

在 Jobs回到Apple之后,启用Jon Rubinstein开发了一系列iMac产品投放市场。iMac算是比较成功,但是它的市场份额不能让Jobs满意。他问Rubinstein,为什么 iMac卖得这么少?Rubinstein回答说,因为不是人人都需要iMac。

那么什么是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音乐播放器。

好吧,那我们就做一个。

iPod在2001年悄悄的上市了,几乎没人注意到他的存在;但是到了2004年,政客、RAP歌手、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人手一个,CNET的编辑打趣说,Apple应该开展iPod的租用业务,租期一年,价格不变,因为反正到了每年的圣诞季都要买一个。

iPod 也许算不上一个独立的计算设备,它只是在使用上利用到了电脑和互联网,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在另一方面说,iPod的成功是伟大的,因为在此之前,不曾有任何一个系统的手持计算设备年销量超过500万,而iPod则可以达到3000万部以上。它培养了用户对手持设备的计算能力的追求和使用习惯。

在 iPod的市场增长开始乏力之后,Apple于2007年顺理成章的推出了iPhone。但它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音乐手机。它把在手持设备上使用全功能的浏览器和Web App作为主打应用。在技术人员看来这是一个过于大胆的尝试,但是Apple对设计、时尚和市场的出色理解与运作能力,保证了这场革命的成功。虽然在技术人员的嘴巴里,AJAX技术是90年代的老掉牙的古董,但是iPhone实实在在的改变了互联网对手持设备不友好的状态,在iPhone之后,大量的网站为手持计算设备提供了优化的页面,甚至是全功能的Web App,这也为互联网逐渐成为移动设备的No.1应用打下了基础。

Android

iPhone在市场上独步了两年,没能迎来任何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Verison推出的LG Prada只是个笑话,而Nokia S60V5的一系列手机,虽然销量并不差,但是应用体验完全不是对手。

Android 系统的HTC G1是第一个在市场上出现的有可能和iPhone在应用体验上相提并论的产品。Android系统背后的巨人是Google,它在2005年收购了 Android公司,把他们为手机开发的基于Linux内核的系统捐献给了Open Handset Alliance联盟,并成为了一套开源的系统。Google同时把大量的Google App移植到这个系统上。

这个系统实现了很多市场上被验证的技术和被证实可行的结构,以改善几个老牌系统——包括Windows Mobile, PalmOS和Symbian/S60被广泛诟病的地方。比如它使用了Java,这是被Blackberry证实了可行性的,同时Java的系统安全模型广受好评;它也内置了基于Webkit内核的浏览器,这是在iPhone上大放异彩的东西;它也有基于OSGi的软件分发和部署模型,这让类似Apple 的AppStore的模式简便易行;它的UI系统则大体上抄袭了iPod/iPhone模式,这对于这类系统是否是最佳设计是有待商榷的,但是至少有一点,他保证了用户容易接受,毕竟有那么多用户已经有了iPod的使用体验。

但是这些并不是足以让Google出手收购Android的原因,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OS,它可以收购的企业很多,Palm,Access,或者市场上多如牛毛的Linux系统提供商。Android真正讨得 Google欢喜的地方,是它的软件模型。虽然在样子上看,Android应用很像一个传统的本地应用,但是在里子里,它更像是Web Page,程序界面布局可以使用XML实现,而界面之间的跳转全部使用URI地址,这很像在Web页面上使用Javascript代码实现功能——而在 Android上使用的是Java。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更加容易的实现Mashup。Think of the tremeeeeeendous possibilities。一个很好的例子是Google官方提供的GMap应用,他可以方便的与路线搜索,纵横,GTALK,系统联系人等多个功能的不同数据源集成,而看起来就像一个程序。

我个人谈不上看好还是不看好这个系统,因为涉及到商业,就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Android的支持厂商现在还不够多也不够大腕儿,应用还太少,Google也缺乏象Apple那样的marketing产品的经验,而事实上Google也并不希望 Android的运作象是Google私有的操作系统那样,那将把硬件商从自己的生态圈里推出去。Google不是一家计算设备硬件公司,他是一家软件服务公司。

webOS & pre

除了出自Palm之外,webOS和它的pre产品与以前的palm产品没有半点相似之处。我甚至觉得Rubinstein入主开发这个产品本身就很滑稽。它如果不能摆脱一个iPhone clone的形象,就注定会在市场上失败。

当然Rubinstein的经历让人刮目相看,而最终推向市场的webOS和palm pre也证实了这一点。webOS和Android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从系统设计的角度说,它做得更好。首先它和Android一样使用了便于 Mashup的结构,它走得更远,尽最大可能模糊了web app和本地app的界限,一样的开发语言(Javascript),一样的扩展结构,用浏览器扩展包装了全部本地API。而这正是Android显得非常笨拙的地方,开发者在选择是本地开发还是web开发上常常陷入两难。web易于部署但是功能有限,而本地功能不受限制但让消费者下载安装是个麻烦。但是 webOS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local app和web app跑在不同的浏览器内,具有不同的安全特性和扩展性。这是它设计上很神奇的地方。

另一点值得提及的,是webOS支持了HTML5的本地存储——相当于Google Gear。据说iPhone OS 3.1之后也具有了这个能力。换句话说,三大新系统,iPhone, Android, webOS都支持了本地存储功能。毫无疑问这是个趋势,不仅仅在手持设备商,但是这里有个微妙的区别,在iPhone和Android上,这个功能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页面加速,而在webOS上,这是唯一的存储方式。

Palm Pre作为第一代上市的产品,销量算是moderate success。它的劣势在于Palm公司的定位,它既不是Apple那样的以设计和创意著称的、有着巨大的公众影响力的公司,也不是google这样本身有着丰富的web app服务的公司,以他目前的经济状况,声称自己是一个平台公司还不如声称自己是一个硬件公司。而在硬件这个方面,Pre是很合格的产品,体积、电力、系统、输入和UI操控,都是最好的,只是软件的匮乏让大家为它捏一把汗。

Netbook & Tablet

Foleo的半途而废让人扼腕,EEE PC则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记住了Asus这个名字。这个异军突起的分类迅速在Notebook市场中占据了超过20%的份额,让人刮目相看。

虽然x86和windows系统对于这个分类的产品来说显得overkill,无论在价格、性能、还是电力角度说;但是windows系统的成熟和广泛流行为其它系统进入这个市场设置了极高的屏障,Archos拿出了android的产品,Acer可能很快也会有产品问世,Nokia则拿出了性价比极低的设备作为一个起点。他们也许都有未来,但肯定不是现在。x86和ARM的战争,win和非win系统的竞争,将会持续至少10年。

也许Apple传说中的Tablet产品更值得期待,当年设计Newton产品的人又回到了Apple任职Marketing VP,这也许有某种暗示。而Microsoft也在秘密研发Courier产品,网上有很多传闻拿它和当年的Newton比较。

The Fusion

我愿意拿Newton作为这篇文字的开始,并非是故意忽视PC和Mac系统的存在,毫无疑问,他们都是不错的个人计算系统。但是和他们相比,Newton与其说是更加前卫,不如说是更加本能,更接近直觉,更舒适实用,更自然。

我很高兴的看到2009年粉墨登场的设备,也对2010年的市场充满乐观。虽然没有什么设备还很成熟,但是Diversity正是一个时代的生命力的体现。而看看历史就会知道没有什么技术会是永恒的未来,在商业的竞争中,被证实的优势大家都会学会,被证实的缺点大家都会抛弃,技术并不是宗教,只有我们内心的梦想才是永恒不变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If at first, the idea is not absurd, then there is no hope for it. 看看Newton的疯狂设计,Palm的Graffiti,Nokia开发S60,BB上的Java和近乎变态的安全性,以及iPhone上的全功能浏览器,历史还真的就是这样。

No fate. 那也正是我们愿意不断期待未来的原因吧,我想。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