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ifanr 周年庆专稿:The Fusion – 无法预见的未来和难以割舍的梦想(下)

公司

2009-10-18 11:22

Nokia and Symbian

关于 Nokia,我听到的故事类似于 Stanford 大学的建立。这家曾经制作橡胶制品、家电产品、和通讯设备的公司,曾经在欧洲四处寻求出售其部分业务,其中的目标买家之一就是 Ericsson。但是 Ericsson 的傲慢激怒了 Nokia 的领导者,他们决定在手机市场上与 Ericsson 一决高下,为 Nokia 赢回尊严。

另一则和 Nokia 有关的故事是和 Palm 有关的,这篇文章现在应该还可以在互联网的某个角落里找到。大约在 1999 年前后,也就是 Palm 日中天的时候,Nokia 曾经找到 Palm 洽谈授权 PalmOS 的问题,那个时候它已经决定向具有更好的计算能力的手机市场迈进。

但是傲慢的 Palm 把 Nokia 拒之门外,它只能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Symbian 系统,而那是一个联盟,Ericsson,Motorola 都是联盟的成员,这意味着最终交付的操作系统不会按照 Nokia 自己的意愿和对手持设备的理解订制。于是 Nokia 只能再一次妥协,它大胆的选择了自己开发一个 UI 和应用层,也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 S60。第一支上市的 S60 手机是 Nokia 7650,对于移动计算设备市场来说,这真是一个姗姗来迟的学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S60 设备都是最不象计算设备的计算设备,它的计算能力很弱,功能非常有限,但是它的手机功能完备,通讯质量出色,而且价格也平易近人。而它的竞争对手们,包括 Palm,Pocket PC Phone (Windows Mobile),甚至包括 S60 的同门师兄,被 Symbian 奉为正宗的 UI 系统 UIQ,都在这里先后翻船。我记得 Hawkins 曾经提到他在通讯产业上的一课就是,当他们把 Treo 拿到 Sprint 的产品经理那里时,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Where is the red and green key?

但是 Nokia 的进化又显得非常有诚意,从摄像头彩信,到多媒体和商务应用,一步一个脚印。他总能为最广泛的用户考虑,并且总是把使用习惯摆在第一位,这让他很低调的拿到了市场的 Lion’s Share。

SUN, 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

这家公司的内涵和公众形象近乎精神分裂。

它的 Java 是这个星球上部署最多的系统,包括服务器、个人计算、掌上设备、还是嵌入式系统。即使专注在手机这个领域,也没有第二个系统可以匹敌,但是却鲜有用户知道这家公司的名字。

它还是网络计算的大师,缔造了网络就是计算机这句名言。如果你用过 Solaris,你会对它的 Messaging 系统的实现印象深刻。它的工作桌面就像 60 年代的中国,一穷二白,毫不吸引。在桌面的下方有一排类似 Safari 系统的图标。当消息到来的时候信箱会弹出消息,那种 EMAIL 的使用感受,近乎手机上的短信。

基于这种对协同系统的出色理解,SUN 曾经努力的推广过他的网络计算理念。瘦客户机和 Java 技术是这个理念实现的核心。当然,瘦客户机在 90 年代的市场上一败涂地,那种 Centralized 的计算理念即便在办公室内也不受欢迎。

但是 PC World 的一位编辑却不以成败论英雄。在他的眼里,这种计算理念正在改头换面重新登场——他指的是时下流行 Browser/Server 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B/S 结构确实可以理解为 SUN 的网络计算翻版,但是他们之间的不同也是很微妙的,在 SUN 的计算模型中,Client 设备的身份是从属性的,就像 Windows 域里的一个权限很低的用户,而 B/S 则灵活得多,一个浏览器可以同时访问不同的服务器,以完全不同的身份登录和使用系统,兼顾了自主权、安全性和网络计算的优势。

Google and Google Apps

而把这种网络计算发挥到极致的,毫无疑问是 Google;今天的 Google 已经不是那个仅仅提供搜索服务的搜索引擎。他提供了大量的 Web 应用,并成为 Web app 市场的先驱和倡导者。而且他正在象微软当年推出 Visual Studio 一样,推出大量的技术工具,包括 Google App Engine,Google Gears,以及 Android 系统,来为他的 Web App 生态圈的未来打下基础。

Google 的多年积累和技术优势为用户提供了一些无可替代的功能,比如 Gmail 的永久存储,比如良好的搜索功能。在技术层面,Google 还提供了两个有意思的技术,一个是他大力倡导的 Web API,这不是 Google 的发明,说得简单点儿,就是 Atom/RSS 的一个翻版,Web 通讯上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技术可用,但是这个最简单。

Web API 提供了一种有趣的可能性,专业人士称之为 mashup,或者你晃着脑袋说:Think of the tremendous possibilities——要用芝加哥口音。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iGoogle 页面上的那些 Gadgets,以及你在 Gmail 页面可以 Gtalk 或者 Gtask,你在 GMAP 页面上可以实现的 Local 功能。

你是否觉得这种 Mashup 似曾相识?That’s right,那就是在 Newton 上的 Notes 的设计理念,Everything is there,程序之间是没有界限的,用户也不用关心数据来自什么地方。

Google 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是 Gears。Web APP 相比本地 APP 的一个重要劣势就是它的反应速度,而现在其实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网络速度慢的时候,那种痛苦是可想而知的。AJAX 是一种解决办法,Gears 是另外一种,它一方面对提高速度有好处,另外一方面也提供了离线使用网站部分功能或数据的可能性。眼前支持 Gear 的网站不太多,Google 自己的 Gmail/GCal/GReader 是支持的,第三方的我只知道 remember the milk。

iPod & iPhone

在 Jobs 回到 Apple 之后,启用 Jon Rubinstein 开发了一系列 iMac 产品投放市场。iMac 算是比较成功,但是它的市场份额不能让 Jobs 满意。他问 Rubinstein,为什么 iMac 卖得这么少?Rubinstein 回答说,因为不是人人都需要 iMac。

那么什么是人人都需要的产品?

音乐播放器。

好吧,那我们就做一个。

iPod 在 2001 年悄悄的上市了,几乎没人注意到他的存在;但是到了 2004 年,政客、RAP 歌手、和电视节目主持人人手一个,CNET 的编辑打趣说,Apple 应该开展 iPod 的租用业务,租期一年,价格不变,因为反正到了每年的圣诞季都要买一个。

iPod 也许算不上一个独立的计算设备,它只是在使用上利用到了电脑和互联网,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在另一方面说,iPod 的成功是伟大的,因为在此之前,不曾有任何一个系统的手持计算设备年销量超过 500 万,而 iPod 则可以达到 3000 万部以上。它培养了用户对手持设备的计算能力的追求和使用习惯。

在 iPod 的市场增长开始乏力之后,Apple 于 2007 年顺理成章的推出了 iPhone。但它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音乐手机。它把在手持设备上使用全功能的浏览器和 Web App 作为主打应用。在技术人员看来这是一个过于大胆的尝试,但是 Apple 对设计、时尚和市场的出色理解与运作能力,保证了这场革命的成功。虽然在技术人员的嘴巴里,AJAX 技术是 90 年代的老掉牙的古董,但是 iPhone 实实在在的改变了互联网对手持设备不友好的状态,在 iPhone 之后,大量的网站为手持计算设备提供了优化的页面,甚至是全功能的 Web App,这也为互联网逐渐成为移动设备的 No.1 应用打下了基础。

Android

iPhone 在市场上独步了两年,没能迎来任何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Verison 推出的 LG Prada 只是个笑话,而 Nokia S60V5 的一系列手机,虽然销量并不差,但是应用体验完全不是对手。

Android 系统的 HTC G1 是第一个在市场上出现的有可能和 iPhone 在应用体验上相提并论的产品。Android 系统背后的巨人是 Google,它在 2005 年收购了 Android 公司,把他们为手机开发的基于 Linux 内核的系统捐献给了 Open Handset Alliance 联盟,并成为了一套开源的系统。Google 同时把大量的 Google App 移植到这个系统上。

这个系统实现了很多市场上被验证的技术和被证实可行的结构,以改善几个老牌系统——包括 Windows Mobile, PalmOS 和 Symbian/S60 被广泛诟病的地方。比如它使用了 Java,这是被 Blackberry 证实了可行性的,同时 Java 的系统安全模型广受好评;它也内置了基于 Webkit 内核的浏览器,这是在 iPhone 上大放异彩的东西;它也有基于 OSGi 的软件分发和部署模型,这让类似 Apple 的 AppStore 的模式简便易行;它的 UI 系统则大体上抄袭了 iPod/iPhone 模式,这对于这类系统是否是最佳设计是有待商榷的,但是至少有一点,他保证了用户容易接受,毕竟有那么多用户已经有了 iPod 的使用体验。

但是这些并不是足以让 Google 出手收购 Android 的原因,如果仅仅是为了一个 OS,它可以收购的企业很多,Palm,Access,或者市场上多如牛毛的 Linux 系统提供商。Android 真正讨得 Google 欢喜的地方,是它的软件模型。虽然在样子上看,Android 应用很像一个传统的本地应用,但是在里子里,它更像是 Web Page,程序界面布局可以使用 XML 实现,而界面之间的跳转全部使用 URI 地址,这很像在 Web 页面上使用 Javascript 代码实现功能——而在 Android 上使用的是 Java。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更加容易的实现 Mashup。Think of the tremeeeeeendous possibilities。一个很好的例子是 Google 官方提供的 GMap 应用,他可以方便的与路线搜索,纵横,GTALK,系统联系人等多个功能的不同数据源集成,而看起来就像一个程序。

我个人谈不上看好还是不看好这个系统,因为涉及到商业,就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Android 的支持厂商现在还不够多也不够大腕儿,应用还太少,Google 也缺乏象 Apple 那样的 marketing 产品的经验,而事实上 Google 也并不希望 Android 的运作象是 Google 私有的操作系统那样,那将把硬件商从自己的生态圈里推出去。Google 不是一家计算设备硬件公司,他是一家软件服务公司。

webOS & pre

除了出自 Palm 之外,webOS 和它的 pre 产品与以前的 palm 产品没有半点相似之处。我甚至觉得 Rubinstein 入主开发这个产品本身就很滑稽。它如果不能摆脱一个 iPhone clone 的形象,就注定会在市场上失败。

当然 Rubinstein 的经历让人刮目相看,而最终推向市场的 webOS 和 palm pre 也证实了这一点。webOS 和 Android 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从系统设计的角度说,它做得更好。首先它和 Android 一样使用了便于 Mashup 的结构,它走得更远,尽最大可能模糊了 web app 和本地 app 的界限,一样的开发语言(Javascript),一样的扩展结构,用浏览器扩展包装了全部本地 API。而这正是 Android 显得非常笨拙的地方,开发者在选择是本地开发还是 web 开发上常常陷入两难。web 易于部署但是功能有限,而本地功能不受限制但让消费者下载安装是个麻烦。但是 webOS 很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local app 和 web app 跑在不同的浏览器内,具有不同的安全特性和扩展性。这是它设计上很神奇的地方。

另一点值得提及的,是 webOS 支持了 HTML5 的本地存储——相当于 Google Gear。据说 iPhone OS 3.1 之后也具有了这个能力。换句话说,三大新系统,iPhone, Android, webOS 都支持了本地存储功能。毫无疑问这是个趋势,不仅仅在手持设备商,但是这里有个微妙的区别,在 iPhone 和 Android 上,这个功能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页面加速,而在 webOS 上,这是唯一的存储方式。

Palm Pre 作为第一代上市的产品,销量算是 moderate success。它的劣势在于 Palm 公司的定位,它既不是 Apple 那样的以设计和创意著称的、有着巨大的公众影响力的公司,也不是 google 这样本身有着丰富的 web app 服务的公司,以他目前的经济状况,声称自己是一个平台公司还不如声称自己是一个硬件公司。而在硬件这个方面,Pre 是很合格的产品,体积、电力、系统、输入和 UI 操控,都是最好的,只是软件的匮乏让大家为它捏一把汗。

Netbook & Tablet

Foleo 的半途而废让人扼腕,EEE PC 则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记住了 Asus 这个名字。这个异军突起的分类迅速在 Notebook 市场中占据了超过 20% 的份额,让人刮目相看。

虽然 x86 和 windows 系统对于这个分类的产品来说显得 overkill,无论在价格、性能、还是电力角度说;但是 windows 系统的成熟和广泛流行为其它系统进入这个市场设置了极高的屏障,Archos 拿出了 android 的产品,Acer 可能很快也会有产品问世,Nokia 则拿出了性价比极低的设备作为一个起点。他们也许都有未来,但肯定不是现在。x86 和 ARM 的战争,win 和非 win 系统的竞争,将会持续至少 10 年。

也许 Apple 传说中的 Tablet 产品更值得期待,当年设计 Newton 产品的人又回到了 Apple 任职 Marketing VP,这也许有某种暗示。而 Microsoft 也在秘密研发 Courier 产品,网上有很多传闻拿它和当年的 Newton 比较。

The Fusion

我愿意拿 Newton 作为这篇文字的开始,并非是故意忽视 PC 和 Mac 系统的存在,毫无疑问,他们都是不错的个人计算系统。但是和他们相比,Newton 与其说是更加前卫,不如说是更加本能,更接近直觉,更舒适实用,更自然。

我很高兴的看到 2009 年粉墨登场的设备,也对 2010 年的市场充满乐观。虽然没有什么设备还很成熟,但是 Diversity 正是一个时代的生命力的体现。而看看历史就会知道没有什么技术会是永恒的未来,在商业的竞争中,被证实的优势大家都会学会,被证实的缺点大家都会抛弃,技术并不是宗教,只有我们内心的梦想才是永恒不变的追求。

爱因斯坦说,If at first, the idea is not absurd, then there is no hope for it. 看看 Newton 的疯狂设计,Palm 的 Graffiti,Nokia 开发 S60,BB 上的 Java 和近乎变态的安全性,以及 iPhone 上的全功能浏览器,历史还真的就是这样。

No fate. 那也正是我们愿意不断期待未来的原因吧,我想。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