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即将赢得智能手机之战?
Google 2005 年买下 Android,2008年作为手机系统发布,短短三年时间,从无到有,如今占据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半壁江山,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Forbes 专栏作者蒂莫西·李(Timothy B.Lee)认为: Google 即将赢得智能手机之战。
如果把计算平台比作一个漏斗,小的一头是用户通过有限的渠道获得有限的信息,大的一头是整个世界——网络、设备、人、组织等等。计算平台像一个漏斗一样把信息过滤给用户。
苹果处在漏斗的小口一端。它以设计师为中心,为用户提供了简洁、直观、优美的交互界面,为用户搭建了一套封闭的系统—— iPod、iPhone、iPad、iCloud、AppStore、Mac OS X 等等,它们之间的互通性那么好,用户在这套系统里自得其乐。
Google 处在漏斗的大口一端。它以工程师为中心,只做系统不生产硬件,既不绑定运营商也不限定 app store,它的合作伙伴不仅可以深度定制 Android OS,甚至也可以像 Amazon 那样拥有自己的 App Store,它的低端价位尤其对新兴市场吸引力巨大。
Android 的优势在于它讨好了三方:厂商,运营商,用户。厂商利益于其免费系统,可定制的权限,良好的成本控制,可深度对接的 app store,极大推广Android OS;运营商不受独家签约的限制,任何运营商都可以为用户提供签约计划;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营商,可以选择更低的价位,可以刷更多版本的 ROM。
漏斗另一端的苹果没有这些优势:它刚上市的时候,在每个国家只有一家独立的签约运营商,为了技术保密又不与第三方平台进行深度合作,用户的选择被限定在一家运营商、一家硬件生产商、一个价位。
当然,单一产品线的苹果优势也很明显。首先是专注于用户界面设计,用户体验非常棒,这培养了用户的忠诚度,所以当发现更多的人愿意购买 iOS 设备的时候一点也不奇怪;其次是硬件单一、软件共通性好,开发者需要开发的 app 版本单一,节省人力财力物力。与其对应的是 Google 手机系统的弱点:用户体验不佳,用户界面都感觉是半成品(half baked),在 iPhone 入门级的功能在 Android 上也得鼓捣半天;然后是开发者开发一款 app,需要考虑几十家硬件厂商几百款不同配置的终端。此外,Android 的开放性也招来了黑客和恶意木马的兴趣,虽然为杀毒厂商提供了生意,但用户体验走向更糟。
Android 的明显优势——灵活的运营商,灵活的硬件配置(实体键盘、可卸载电池),多层次的价位,更开放的 app store。尤其在饱和的美国市场以外扩张的时候,这些优势更加凸现出来。
不过“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Android 现时的扩张,建立在“蛮荒时代”基础之上,发达国家尚且有众多非智能手机用户,新兴市场潜力更大,抓住这些用户换代升级机会,就能扩张地盘。这与中国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面对庞大的用户基础,只需满足用户基本需求就足以成就霸业一样。但是如果未能及时提升用户体验,一次升级转向 Android,二次、三次升级时难免倒戈。况且 Google 时时面临着专利诉讼可能导致的 Android 成本升级的风险,价格优势缩小甚至不存在的时候,唯有靠创新取胜,尤如眼下的中国互联网。
由此看来,Google 已经赢了吗?才刚刚上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