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Google 收购 MOTO,小米重做手机,都为社交而来。

公司

2011-08-17 11:55

8月份绝对是互联网里面热闹非凡的一个月,真的希望有更火爆的故事蹦出来。不过单单看最近 Google 收购 MOTO,小米推出 1999 元的发烧手机,这两件事,已经够火爆的了。在我来看虽然他们手法不一样,但是出发点都是一样的:互联网巨头需要迅速变身为移动互联网巨鳄,将社交生活包揽在立体化的产品体系之下。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移动 SNS 节点:从 Gravity 说开去》,主旨就是认为社交战役是互联网公司和硬件公司的战争,目前看来,这种局势愈加明显。

硬件、硬件、硬件

在我们睁着眼的时候手机几乎都跟着我们。

优秀的手机硬件能够让我们身心愉悦。还记得这篇文章吗(BGR 对 Google Android 的个人看法)?没错,硬件是体验的一部分。 手机握在手里,它的手感、重量、反馈都是体验的一部分,硬件是操作系统的延伸,没有用户喜欢的硬件,企业的产品就很难触动用户的心灵。举例来说 iPhone 4 的摄像头不够优秀,任何的滤镜都是水中泡影,噪点会让人窒息,Instagram 这样优秀的图片社交网络无法形成。

在硬件方面,既然 iPhone 给业界树立了标杆,有野心的公司都会去挑战,Google 如何挑战?必须有一款很棒的硬件的手机,虽然 Nexus One, Nexus S 体验都可以,但是和 iPhone 相去甚远, Google 去做一款用户喜欢的手机是迫切的。至于 Google 的政策是否会带来第三方制造商的倒戈我觉得无需更多担心,首先操作系统不是普通公司玩的转的,其次 Google 已经承诺了其 Android 政策的延续,再次 HTC 和 三星已经靠着 Android 达到了其自己能力无法达到的境地而且目前他们彼此需要,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这些。

小米推出的发烧手机也是如此,甚为火爆的 MIUI  需要一个适合硬件载体,而拓展关系链的米聊则更需要这样的一个平台。

互联网的企业要抓住用户的在线时间,还有什么办法比用户的裤兜里装着他们造的手机更简单的方法呢?硬件是社交的载体,是整个社交之战的最前线。

iMessage, Gtalk 和 米聊

在我们生活中,沟通是最基本的社交元素。

iMessage,这可以让人们无需手机号即可通过 apple id 进行沟通,改变人们使用短信/邮件的沟通方式,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数据都保存在苹果的云端。

Gtalk 从一开始就被固化在了 Android 操作系统中,在线聊天和 Gmail 天生绑定,数据都保存在 Google 云端。

米聊,作为独立产品单独运营,也同时内置于 MIUI 操作系统中,甚至 MIUI 的操作系统 ID 就是米聊的ID, 用米聊 ID 把手机和用户身份绑定,所有的用户信息都会存储在云端。

可以归纳为:用户身份 + 对话沟通 + 用户信息存储 = 用户离开成本的提高。 我们什么都可以丢,但是我最基本的沟通人群永远无法割舍,用户掉入如此简单的沟通方式的蜜罐之后,很难逃的出来。最基本的沟通方式是社交之战的第二道战线。

Twitter, Google+ 和 圈子

苹果在 iOS 的内置软件很有意思。苹果内置了 Google 的搜索引擎、地图和 Youtube,。这些软件都是竞争对手提供的。苹果在 iOS 5 所新增的 Twitter 分享功能令人遐想:苹果有了数字消费内容,有了终端优势,如果怀着互联网的更大梦想,很难说收购 Twitter 不可能,毕竟这个东西如果又被对手搞走了,苹果显然会不爽。

Google + 可以认为是 Google 的下一个平台,Google + 必须要成功,而且必须要靠移动版本才能加快成功速度。我们可以看到 Google + 的移动版客户端推出的步调相当快,但是仅仅靠 Market 来推广速度会如何呢?这种方式显然不是最好的,如果和系统更新结合起来呢?HTC,三星,Moto每一个厂商更新固件的速度都太慢了,所以 Google 的新服务需要快速的部署,弄一个听话的厂商,快速的更新,逼迫其他的硬件厂商快速推进,这是最简单有效的策略。

小米做的事情也是类似,雷军在微博上说米聊要做的是真人关系社区,而米聊的英文版用了一个 Facebook 的词 — Wall, 将好友的动态收纳到这个页面内,米聊社区的核心功能已然雏形具备。

社交就是生活,没有了社交就没有生活。掌握了社交的公司,间接的掌握了你的生活,间接的影响了你的消费。社交网络之战是核心之战,赢得未来之战。哈,也许标题应该改一改就绝对正确了——都为钱而来。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关注交互、视觉、技术以及和移动产品相关的一切信息。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