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太浮华?换个口味看科技范青春片的大时代
首先,我觉得《小时代 4:灵魂尽头》是部好片,因为它意味这个系列终于完结了(谢天谢地)。《栀子花开》则被片方宣传得好像只有不堕胎这个“优点”。两部片一上映,隔壁没有明星脸的青春片《我是路人甲》和《少女哪吒》的排片立刻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且不论《小时代》和《栀子花开》拍得怎么样,这两部片子的格局总觉得有点小。下面这几部讲述科技圈大人物的片子则带给了我们不同的视角:“青春片”原来还能这样拍。
The Imitation Game《模仿游戏》
被誉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的阿兰·图灵对 IT 行业的意义不言而喻,图灵测试也是区分机器和人的金科定律,图灵本人的故事却一直不为大众所知。
图灵毕业于剑桥国王学院,接受的是英国传统的精英知识分子教育,就是学霸一个。《模仿游戏》讲述的是图灵在二战中领导破解了德军的 ENIGMA 密码,德军却毫无察觉,继续用这个密码来传输军事情报,导致其在战事上屡屡挫败,而英军则屡建战功。
学霸也有青春期的噪动,但图灵的同性取向在那个时候不被英国政府所容忍,他因此遭受了化学阉割的刑罚。注射雌性激素所带来的副作用使得图灵的行为变得愈加怪异,饱受别人的歧视和嘲笑。1954 年,年仅 42 岁的图灵在家中吃下涂有氰化物的苹果,自杀身亡。直到 2013 年,英国女王才正式赦免了图灵因同性恋而定的罪。
电影的剧本曾登上好莱坞 2011 年的剧本“黑名单”,这个名单上都是被电影公司买下但却因各种原因尚未拍成的优秀剧本。电影拍出来后,Facebook CEO 马克·扎克伯格帮忙举办了一次硅谷高管观影会,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Linkedin CEO Reid Hoffman 和 Google 联合创始人 Sergey Brin 等人都出席了这次聚会。
《模仿游戏》已经确定引进中国大陆,定档 7 月 21 日。
The Internet’s Own Boy《互联网之子》
这是一部沉重的纪录片,全名叫: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互联网之子:亚伦·斯沃茨的故事)。
亚伦·斯沃茨 13 岁参与制定 RSS 1.0,15 岁参与创建 CC 协议(Creative Commons),18 岁与 John Gruber 共同编写 Markdown 语言。他同时还是号称“互联网首页” 的 Reddit 的联合创始人,19 岁卖掉 Reddit 后成为百万富翁。
这样的青春简直就是开了外挂。同样的年纪,我们还在校园里备战高考,他却参与定制了影响全世界的协议和语言。然而他的名字并不如拉里·佩奇、扎克伯格般如雷贯耳,大抵是因为他对获取名声和财富不感兴趣,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信息平等和言论自由的斗争上。
2010 年开始,斯沃茨深陷 Jstor 一案,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Jstor 是学术期刊出版机构,美国大学每年都会为 Jstor 这样的出版机构支付许可费用,以获得世界上其他人所无法读到的学术期刊。
而在斯沃茨看来,学术期刊本质上是全人类在线知识财富,其中很多期刊已被税款支付,读者无需再为阅读这些资料付款。
2010 年到 2011 年间,他利用自己哈佛大学 Safra Research Lab 研究员的身份,使用自己开发的 Python 脚本,日以继夜下载了 Jstor 上无数的学术期刊。他这个举动却惊动了 FBI,使他陷入了一场两年之久的法律噩梦。
最终斯沃茨不堪重负,于 2013 年 1 月在女友公寓内上吊自杀。豆瓣上有句影评如此形容斯沃茨那过早结束的青春:他的人生充满惊叹号,最后却是一个省略号。
Citizenfour《第四公民》
这同样是一部纪录片,主人公是将 NSA(美国国家安全局)棱镜监听计划公诸于世的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Joseph Snowden)。在棱镜门之前,他有着令人艳羡的生活:20 万美元的年薪,与女友一起居住在夏威夷欧胡岛。
“美国政府利用他们正在秘密建造的这一个庞大监视机器,摧毁着人们的隐私和互联网的自由,这一行为让他良心不安”。他决定牺牲掉了这一切,抓住青春的尾巴,彻底“疯狂”一把。
斯诺登在身份没有公开之前就一直以 citizen four 的代号,和本片导演 Laura Poitras 以及卫报的记者 Glenn Greenwald 进行邮件联系。Laura Poitras 也得以一个曝光棱镜门参与者的身份,将整个事件用摄像机记录下来。
这部片子让人看到斯诺登很人性的一面。他也会紧张害怕,会担心家人和女朋友的安全,但却很努力地乔装自己。
《第四公民》获得了今年奥斯卡的最佳纪录长片奖,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斯诺登没有能登上领奖台。
The Social Network《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改编自本·麦兹里奇的小说《意外的亿万富翁:Facebook 的创立,一个关于性、金钱、天才和背叛的故事》,不动声色地将社交帝国 Facebook 发家之初的故事展示给我们。虽然扎克伯格本人对原著和小说都不太认可,但这并不妨碍《社交网络》成为一部大师之作。
因为情商低而惨遭约会对象抛弃;创造了一个“帝国”,却只为证明给一个人看;一遍又一遍地按着 F5 刷新自己喜欢的人的主页,过去了这么久始终对其念念不忘。
这些听上去很狗血的青春剧情节,在编剧阿伦·索金和导演大卫·芬奇精湛的编导技艺下却不落俗套,成为一部传纪片的点睛之笔。
友情总是青春片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是好友反目成仇,同样是因为利益,《小时代》演成了“撕 X”,《社交网络》这样的大师之作却拍出了“英雄断臂”的气概。
至于《社交网络》所取得的成就已经不用赘述,说是大卫·芬奇的巅峰之作也不为过。
讲述科技圈人物的“青春片”还有不少,比如《乔布斯》、《危机解密》和《中国合伙人》,这些片子或许技艺上不完美,又或者价值观上走偏了点,但总归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主流国产青春片的视角:除了堕胎、车祸和看脸,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们付出宝贵而短暂的青春。
题图来自 SwitchtheShi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