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从 Instagram 的跟随者,到要传染全球的社交狂徒
Plague n. 瘟疫
Plag** 是一个社交网络,“瘟疫”就是它的名字。为了增添点儿神秘色彩,Plague 的后两个字母被去掉,简化成了 Plag** 或是 Plag。光看名字你可能会想起瘟疫公司(Plague Inc.),而事实上两者的原理也差不多。
爱范儿联系到这家位于立陶宛维尔纽斯的公司,对创始人 Ilya Zudin 进行了一次专访,带你走进这家以病毒式传播为基本理念的社交网络。(下图正中为 Ilya Zudin)
上手体验:Plag 是什么
Plag 的操作很简单,在这个网络里信息以卡片的形式呈现,里面可以是文字、图片、外链文章等等。每一张卡片就是一个病毒,而每一个看到卡片的用户就是病毒的传播途径。为了直观展示消息的传播,app 会将卡片的传播数据转化为一段动画,让你看到一张病毒卡片是如何“荼毒”全球网友的。@Plag 宣传视频
当你看到一张传来的卡片,喜欢的话往上滑,卡片病毒传染给离你最近的 4 个人。同理收到你卡片的 4 个人如果全部选择上滑,则病毒传染至 16 个人。反之,如果你对看到的卡片不感兴趣,就可以选择下滑跳过,信息则不再从你这条线传播。
这是一个超级扁平的内容化社交结构。
对内容的强调从 UI 设计上也能看出来,用户的名字和头像被缩得极小,几乎注意不到,绝大部分的屏幕空间都留给了内容。我这几天的上手体验中,基本只会在一条信息上停留几秒钟(不参与讨论的话),看到和记住的只有内容,没有用户。
Plag 不但剥离了传统社交网络的“个人粉丝体系”,连在评论区都无法“@人名”定向回复,更别提私信了。虽然没有关注,但 Plag 没有完全移除“养成”的属性,甚至把养成系统做得更加直接,名曰“传染指数”。随着用户在 Plag 上“放毒次数”和“被感染的用户数”增加,用户的传染指数会慢慢增加,随之增加的是用户的基础传播数量。
刚开始玩时,每条信息能传到附近的 4 个人。随后的一周里我发了七八张卡片,传染指数已经涨到 60 多,现在每条信息可以传给 6 个附近的人。
但这样一来,是否会逐渐让参与者不再平等,重新中心化?Plag 市场部的 Laura 告诉爱范儿,这一功能很快就会被移除。或许前期推广时,这套体系能提供一定的活跃度,但终归不能违背“传播即质量,质量即传播” 的基本哲学。
从 Instagram 的跟随者,到社交网络的搅局者
积累
Ilya Zudin 也是 Weheartpics 的创始人,Plag 是他的第二次创业。从一个故事化图片分享社区走向扁平的社交网络,从产品上是一种不小的转变。
问:从 Weheartpics 到 Plag,Zudin 做出了怎样的改变?
We Heart Pics 是一个传统的图片社交网络,我们尝试帮助人们用更好的图片表现自我,但它与 Instagram 太相似了。即使现在已有 300 万用户,未来也很难与 Instagram 竞争。在这次创业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很难在有巨头的领域创新,因此我们要做得更大胆、更简单。
这就是为什么 Plag 剥离了新鲜事、关注、好友、点赞这些传统功能。将这些东西剥离后,Plag 呈现出一个新的社交概念,我们称之为“信息网络”。
每一个社交网络的初期都是“反社交”的。它们为用户的交互而生,但在用户初次登入时,只有一个没朋友的闭环。Plag 的不同点在于,新用户与老用户的体验是完全一致的。
创生
问:怎样的灵感瞬间让你想到要创立 Plag ?
那不是一个灵感瞬间,而是一个漫长的思考过程,Plag 这种模式也是社交网络的自然演化,我只是发现了这种模式。社交网络事业里,创业者必须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用户要选择你而不是其他社交网络?”
我的答案是,从你加入 Plag 的第一秒起,你就得到了全世界的听众。对于自拍爱好者来说这不是一个好地方,但 Plag 更适合分享有意义的观点和问题,因为有全球的人来与你一起讨论。
无论是 Facebook、Twitter 还是新浪微博,关注、好友、大 V 的出现让少数人的传播力变得很大,这种影响力与知名度是必然相关的,反而与内容未必相关。大部分人在社交网络上的影响力都是很小的,要提高影响力也时间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情。
事实上社交网络都经历了从“无中心”到“多中心”的发展过程,话语权从分散逐渐走向集中。Plag 则把“名人、大V”视为社交网络的障碍,从规则上杜绝了中心化的可能性。
热门话题案例
Plag 网络中,身份对传播毫无意义,只有内容为王。我们很好奇,到底哪些话题在 Plag 上传播较广?Plag 给爱范儿提供了一个热门卡片列表,在此筛选出三张比较有代表性的卡片奉上。
“这才是好总统”(引发了无数对奥巴马的吐槽),5000+,同样热门的还有其他政治话题。
“同性恋是罪过” VS “但它很有趣”,2000+,同样热门的还有其他“种族、群体”相关话题。
“这小鲜肉明明不顺路却连续半年送我回家,我在想他什么时候会亲我”,6000+,同样热门的还有其他情感类话题。
未来的路
社交网络市场已进入寡头垄断的格局,大块市场已被巨头瓜分,余下的一块市场中也有不少小公司在拼杀。社交网络应该传播什么?应该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显然几乎没有自拍照的 Plag 走出了一条有个性的道路。
Plag 在这条“与世界对话”的路上,发展势头很猛。上线仅 6 周,就获得了“第一个十万用户”,后来获得 IMI 领投的数百万融资,今年底更是定下了野心勃勃的 1000 万用户的目标。至于如何赚钱,Zudin 说暂时不考虑这个问题,但不排除投放广告的可能。
这个 15 人的团队由程序员、设计师和社会学家组成,他们的眼前是一个最具野心的社交网络形态,想把全球用户收入囊中。他们说:
为什么要让 1% 的人决定 99% 的信息呢?
相关阅读:《社交网络悖论:你眼中的流行未必流行》
题图:《黑客帝国》
插图:P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