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说,和文艺青年一起玩出来的片刻,现在只走到了 10% 的初级阶段 | iSeed
如果希望参与到 iSeed 系列报道,或者有相关项目推荐,请点击我们网站顶栏“寻求报道”按钮填写相关资料。初创团队的产品如若想获得 iSeed 系列的采访,请将产品提交到创库(MindStore.io)。
“大众创业”的时代,有太多“有心栽花”的创业者落得“花不成”的结果,片刻这款产品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们希望如果你不能离开手机,至少你该尝试每天让自己真正的能够安静下来,观照你的内心世界。
片刻 app 被选上豌豆荚设计奖时,创始人赵雪涛用一种非常文艺的方式来解释打造这个 app 的缘由。
片刻是一个阅读、写作、摄影、聆听、社交结合的文艺平台,目前有 Ting 电台、阅读、社区、碎片和良品这几个栏目。
片刻自己的介绍显示,每天都有 300 多万人在这里根据每日词卡来创作或者自由写作。也有人喜欢戴上耳机,听主播将别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现在看上去栏目和内容都很丰富的片刻,最初只是新浪微博众多互动应用的其中一个。”赵雪涛告诉爱范儿:
我们一直在根据用户需求不断调整产品形态,片刻实际上是用户玩出来的产品
2011 年,兼有出版和互联网产品背景的赵雪涛开始创业,他依靠自己的兴趣在新浪微博站内做一个简单的应用——词卡。
运营人员每天给出三个词,让用户根据这三个词写一段不超过 140 字数的话语。令赵雪涛感到意外的是,不少用户围绕每天三个词创作出了不少新玩法。有的用户写诗歌,有的写游记,甚至有用户每天围绕三个词来写故事连载。
用户参与完后会将他们的文字分享到微博,使用这个应用的人越来越多。接收到一些积极用户的反馈后,词卡的运营团队也在产品上做出了不少改进,包括取消字数限制、开放自由写作、上线片刻自己的网站。“我们花了大概一年的时间来做内容引导和用户培养。”赵雪涛对爱范儿说道。
后来有用户邀请赵雪涛到一个 YY 房间,他在里面发现不少用户将片刻的文章当做材料,朗读出来。这给了他启发,“有些用户擅长写作,可以发表文章。有些用户不一定能写,但有朗读能力。”
加之 2012 年那会儿喜马拉雅、荔枝这些播客项目慢慢起来了,赵雪涛看到音频内容消费正成为一种趋势,而片刻的文青们又有这样一种需求,于是 2013 年 6 月份左右在片刻网站上加入了 Ting 电台栏目。
和其他 UGC 播客项目不同,Ting 电台的主播需要经过编辑审核筛选,对录音设备、后期制作和普通话都有较严格的标准,接近 PGC 模式。主播的内容都来自片刻自己站内的文章,主播和文章作者可以不是同一位。
“片刻的创作群体逐渐分化为两大类,一类是写的,一类是读的。”赵雪涛说道。
在网页端累积了一定数量的用户后,片刻于 2014 年 2 月份左右正式上线了自己的移动端 app。
“几乎是同一段时间,我们获得了盛大 A 轮数百万人民币投资,但钱基本没用来做过 app 推广,主要是靠用户间的口碑传播。”赵雪涛告诉爱范儿。至于 app 具体的下载量、留存率和用户活跃度,赵雪涛表示,出于投资方的要求没办法给出详细的数字,但指出 Android 端用户在百万级别。
对于每一个内容平台来说,沉淀内容、让好内容产生新的价值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沉淀内容方面,片刻的尝试有编辑筛选、技术手段和出版。
“片刻用户中有一批志愿者,他们会帮助我们从大量内容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上传到我们的数据库,然后我们的专业编辑团队再对这些筛选过的内容进行组织,形成专题。比如 Ting 电台栏目里的片刻好声音、每日精选。”赵雪涛说道。
事实上,Ting 电台这个栏目本身就是对好内容的再加工,让其在声音这个媒介上产生新的价值。
技术手段指的是“标签”。在移动端 app 上线后,片刻增加了“标签”以统领同类内容,让用户更加容易发现自己想看东西。目前“标签”存在于阅读和碎片栏目,稍后会在电台栏目上线。
今年 9 月,片刻开始涉足出版业务,在 300 多万人的创作中精选出 22 个故事组织成了一本书——《世界很美,而你正好有空》。据赵雪涛透露,这本书第一批印了 20000 套,现在已经接近断货。
“出版同时是片刻商业化尝试的其中一个方向,但未来三年之内商业化的优先级都不高。”赵雪涛告诉爱范儿,“刚刚获得 A 轮融资新一笔资金的片刻,现在只处于 10% 的初级阶段。”
赵雪涛说,他们团队并没有把片刻当成一个纯粹的阅读产品,而是希望围绕它的强内容来做一些其他事情。社区化和社交化都是其中一种可能性,内容周边产品也是一个方向,比如良品。
“11 月底 12 月初,我们会有一个重大版本发布。”赵雪涛兴奋地说道。
在电子化、移动化的解构下,内容消费的形式和方式早已改头换面。本期为第 6 期 iSeed 访谈,主题是“内容消费”。本篇为该访谈系列的第 3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