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 Disrupt 系列:会场侧记—陈士骏、马化腾以及中外差异

特稿

2011-11-02 22:05

首次在美国之外举办的 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于昨天在北京结束。爱范儿全程参与了活动,也从一些零散的小细节中感受到了中外差异,以此为侧记。

陈世骏

他总是笑呵呵的,这个略微发胖的台湾年轻人在与脑瘤疾病斗争成功之后,更加开朗乐观了。陈士骏早年随父母移民美国,中文并不流利。从外表看,他比较 “潮”,打着耳钉,头发竖起,很有型,但怎么看都与互联网程序员或者 CEO 不搭调。

DSC_2767

陈世骏把这个活动当做一个 Party,与任何人交流嘴都会笑得很开,仿佛谈话内容本身就很有趣,任何一个人都会自然而然地被他所感染,觉得他是一个乐天派。这很少在中国创业者或互联网大佬脸上见到。

他此次受邀参加 TechCrunch Disrupt 大会,除了作为访谈嘉宾外,还有另外的角色。他的自传在中国刚刚出版,名字原本叫做 Never Boring,中文能翻译成《永不无聊》,最终变成了《20 个月赚 130 亿》。我问他你最近开了微博?他用不熟练的中文,中英夹杂地说,“微博很好玩。You know,我出了一本书。” 随后他就开心笑了。

马化腾

在问了多个问题之后, TechCrunch 的资深编辑 Sarah 面对马化腾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虽然议程控制上有些超时。 Sarah 的问题攻势凌厉,当提到时间有限,还有最后两个问题时,马化腾的表情略微闪过一丝异样,台下他的同事坐在嘉宾席第一排向他微笑,鼓励他沉着应对,继续将访谈进行下去。作为一家国外科技媒体, Sarah 她没有国内记者的那种包袱,可以向像马化腾提问最尖锐的问题,比如中国互联网界的垄断和山寨复制问题。而台下的观众也乐于看到这位中国互联网领军人物在国外媒体不同思维的碰撞下能吐露出一些真实的新想法。

DSC_2748

Sarah 抛出的最后几个问题有的不乏人性化的,比如他的父母怎么看待马化腾这样一个内向的程序员成为如今这样一个老板,关乎马化腾个人,似乎能让他放松下来,回顾他当初对自己的定位和初创腾讯的历史。而在对话结束后的后台,Sarah 对此次访谈赞赏不已,提议此番优秀的对话应该带到硅谷向美国同行进行宣讲,而马化腾听到这些则腼腆地脸红了。

中外差异,文化碰撞

在 Disrupt 临近尾声时,美国 Cheezburger 网站创始人在台上侃侃而谈,介绍互联网爆红事件及幽默恶搞文化。他的 PPT 中举出了一系列网络恶搞的图片,其中有来自中国的 “我爸是李刚”,这让国内观众会心一笑。而播出美国背景的图片时,我们会听到周围的老外在发笑。只有当网络小胖被 PS 进指环王电影的海报中,全场才会一起笑。

以小见大,在整个活动中,中外文化差异一直贯穿始终。

DSC_2680

中国科技行业虽然不乏海龟和本土精英,在互联网产品和部分领域技术上能够比肩欧美。但是在文化上、思维习惯上、语言交流上还是与国外同行有很多差异,交流融合还有待时间。国外的从业者与投资人依然保持着对中国这个大市场的好奇,他们希望进入但对本土化魔咒怀有担忧,他们对中国用户无付费习惯感到疑惑。但总之,中外用户除了普适性的需求之外,必然会存在区域化的差异,Totally Global 的互联网还遥远,我们关注国外,更关注国内现实,中国创业者要扎根中国本土,不能指望从国外媒体上看到新模式介绍,然后产生一夜之间雨后春笋般的群体效应。

我们的雨是本土环境和用户需求,要从身边去寻找,抱着好奇心,开放的心态去交流、尝试。互联网是一个试验场、是个讲究点子和创意的行业,人和想法是最重要的资产,好想法永远都是稀缺的。与其从媒体上学习同样的点子,不如试一下从国内其他行业人群学习他们的行业规律和研究他们运用信息的做事方法,然后以互联网模仿之、改造之、颠覆之。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观察、记录、思考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大潮,及其对商业、社会和生活的改变。

累计已发布 45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