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axy Note,令人困惑的三星“大”实验
在参加了昨天举行的三星 Galaxy Note 环球之旅上海站活动后,我的困惑犹存——它到底是个什么设备?
按照官方的定义:Galaxy Note 介于平板和手机之间,这是一个尺寸上的中间点。在功能上,将其形容为结合两者特点的融合体,Galaxy Note 还是那种能塞进衣服里的手机,也是大到值得分栏显示邮件界面的平板。
“它到底面对什么市场?”我们就此问题询问了三星移动通信部公关总监胡女士,而她希望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合理的移动终端,三星愿意提供更多尺寸的选择。在我看来这种委婉的回避似乎映射出三星对于新产品的认识:也许存在一个中间市场,也许可以催生一个中间市场。于是他们就这么干了。
首先必须承认,这是一台旗舰级硬件配置的手持设备:双核 CPU ,5.3 寸 HD Super AMOLED 屏幕,超薄身材。对于一次尝试来说,Galaxy Note 并不准备小打小闹。
抱着这样的认识,让我们重新回顾一下发生的事情,和这台曾经在我手掌中停留过的“巨大设备”。
从手写笔,到如何使用手写笔
三星认为作为汉字发源地的中国人对笔有着天生的情怀,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在发布会上展示了一张PPT上面讨好地写道“为中国人定制的 SPen”。和很多提供手写笔的厂商不同,三星这次并没有止步于“提供”这个环节。一个截屏加后续操作的小改进显示了 SPen 团队对于用户体验的认识:工具最终是为完成任务而生的。
测试手写笔的时候我发出“太伟大的功能了”的惊呼,但脑海中闪现的却是另一段视频,Courier 这个被微软喊停的项目充满了启发,手指和笔尖协同工作让人印象深刻。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关注了手写笔的存在却忽视了与之相配的应用。这可能是为什么手写笔逐渐谈出手持设备的原因之一,因为手指太好用了,而且还不会掉。
除非手写笔可以做到手指不能做到的事情,否则加上它就只会是一个笑话。Galaxy Note 必须面对这个风险。好消息是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些原创应用中手写笔的实用性被大大增强;坏消息是,一位参与测评的女士说道:“好不容易习惯手指了,现在又要用回笔,有些困难呢!”
关于手写笔的用法,请看这段视频:
不同人,不同的麻烦
不止一个人有这种疑问:“你认为 Galaxy Note 的目标市场是一个小众市场吗?”对于才上市的设备,三星不愿去假设市场的大小。那么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吧。
Galaxy Note 的 PPT 中将目标人群定在了两种人:年轻人,喜爱高配置设备,喜欢多媒体,5.3寸可以让他们在影音方面保持领先。另一类人:商务人群,讲求效率,喜欢书写,5.3寸可以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余地。
对于第一群人来说,拿着 5.3寸的设备打电话确实会吸引眼球,而且我也可以证明这块 Super AMOLED 的确丝毫必现。但他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门槛:价格。5000元,Galaxy Note 的价格区间将其紧紧地和新上市的 iPhone 4S 钉在一起。如果不是因为机皇般的配置,我相信能够抵御 Apple 号召力的年轻人不占多数。毕竟,源于亚洲的三星在品牌质量上还是和来自加利福尼亚的企业有所区别。
所以,对于酷爱设备的年轻人来说,通过低价格获得高配置是 Android 设备的一大吸引点,如果三星想要改变这个游戏规则,会有多少人陪着玩呢?
对于第二群人来说,三星希望带领他们重新发现手写笔的价值。试想,没有手写笔的 Galaxy Note 是什么?三星需要一个理由来支撑其 5.3 英寸屏幕对于商务人群的意义,从这个角度去看 S Pen ,它简直就是命脉所在。所以不意外的,Galaxy Note 把压力感应加入进来,这样的配置就连主打商务的联想 ThinkPad 平板都不具备。但就昨天的体验来看,手写笔和系统的协调性还有些生涩,延迟明显,误点也有发生。软硬件之间的摩擦是三星不可避免的问题:Android 开放,并需要更多调校。市场上其他“装机厂商” 还没有用起压力感应的手写笔,Galaxy Note 充当小白鼠,考验的是三星自有团队的创新能力,而不再是借鉴能力。
所以,对于求稳的商务人群来说,手写笔体验的好坏决定了 Galaxy Note 是名不虚传还是徒有虚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三星的第一批用户需要放慢他们的手写速度。
总的来说,我惊讶于三星在 Galaxy Note 上的投入:上海世博中心5楼包场,美女司仪,北京电视台主持,活跃插画师现场作画。我当然支持三星从 Galaxy 系列中获利的同时尝试一些创新。5.3英寸是一个聪明的尺寸,至少下次和竞争对手的产品放在一起的时候,代理律师一眼就能把它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