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聊天的机器人,会是未来商业新形态吗?
两名 Siri 之父,为了更加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离开苹果,重新回归初心,要研发出比 Siri 更棒的语音助理。不久前,他们终于将自己的努力成果公开展示。
这个名为 Viv 的智能语音助理,可精确识别人的语音,快速理解背后的语义,然后马上找到相应的服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产品演示现场,聪明的它引起了观众的惊呼。未来,似乎触手可及了。
这一惊呼的背后,是对技术进步速度的惊讶,也是为未来新商业图景的激动。毕竟它有可能提供一种新商业形态。以下,我们先从移动互联网现状说起。
***
当我们谈及当前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变化,我们会发现“点击量”的地位虽然依然坚如磐石,然而开始一步步被动摇。月/日活跃用户数,app 每天的打开次数和使用时长等数据变得更加说服力。
为何如此?最近大家喜欢讨论的“渠道碎片化”,实际上是反映移动互联网变革步入深水区的现实。
App 创业的难度降低,大量同质产品出现,导致竞争的日益激烈,获取流量也变得比往日更加困难,如何精细化运营流量本身,已是各个 app、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必须钻研的课题。
然而流量的导入、运营以及服务提供的困难,侧面反映着当前产品形态存在的局限。
- 对用户的感知依然模糊,无法清晰了解用户需求,因此需要数据收集手段,以及大量运营手段来清晰定义用户;
- 服务的提供方式无法随叫随到,依然需要用户主动发现、索取;
- 服务无法更好地为个人定制。这也许是巴别塔,但所有做服务的人,都希望自己的服务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商业本能是创新的驱动力之一:用更低成本为用户提供更加高质,同时价格也更加低的服务。而当前产品运营工作的加重,实际上推高了商业成本,除了金钱以外,时间与精力的投入大大增加。
没有办法,移动时代的特征是“碎片化”,移动设备的随身性让服务也变得如影随形,让人可以相隔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多个身份的转换,让人的时间、空间变得碎片化。这也是创业者常常感叹用户注意力碎片化的原因。
然而,我们常常感叹技术驱动的商业变革,也正因为智能设备的大量普及,和它所具备的随身性,让用户数据的获取、积累变得更加容易,这促使了几年前“大数据”这个概念的流行。
“大数据”可以让人更好地发现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定义用户,也更好地发现用户的需求。但获知这些关系之后,又如何更好地为人提供服务呢?
当业界对未来的思考逐步深化,“人工智能”概念开始成为最近最热门的词汇。因为它解决我们获得“大数据”之后的问题——在知道用户需求之后,聪明地为大量用户提供他所需要的东西。
我们随时身处时代变化中心,以下几点变化将促使新商业形态萌发:
- 沟通界面的演进:控制器从物理键盘,让渡给人的手指,而随着语音识别、语义分析技术的成熟,将逐步让渡给语音;
- 技术力量的变革:数据挖掘、数据分析让信息不再是比特的流动,为它提供更多维度的观察;
- 互联网影响力的扩大:智能设备如同人的肢体,成为人的另外一个义肢,也给人披上一层互联网外衣,让信息触达与服务提供同时发生。
以上几点让不久未来的我们可能做到:通过集中交换资讯的机器积累数据,也通过智能机器来提供巨量、个性化的自动化服务。成本更低,爆发力更强,规模更大。
“自动化服务”这一新商业形态正在崭露头角。企业通信工具 Slack,除了本身功能上的贴心外,还通过开放的“聊天机器人”(Bots)平台,让人与人的对话当中接入外部服务,让它从一个单一的 IM 变成一个企业协作工具平台。
“聊天机器人”除了在生态层面让 Slack 拥更大的优势外,实际上让 Slack 拥有独具一格的体验:
在对话当中,无缝切入服务,让服务唾手可得。
Facebook 在发布新版的 Facebook Messenger 时,同时也宣布为开发者提供聊天机器人平台;微软在开发 Cortana 之后,上线了 Bot Framework,帮助更多人开发聊天机器人;Google 去年也传闻将开发新的聊天工具,特点是融入了聊天机器人机制。
最近,两位 Siri 创始人 Dag Kittlaus 和 Adam Cheyer 在离开苹果后,终于对外展示了他们的产品智能助手 Viv,除了体现出更加强大的语义理解能力外,它的特点在于,可以和大量第三方服务结合。
而通过他们所发明的“动态程序生成”,让 Viv 具备自己编程的能力,将降低第三方服务接入的成本。——这不就是,语音版的 Slack 聊天机器人吗?在人与机器的对话当中,无缝接入大量第三方的服务。
Viv 的出现,意味着“聊天机器人”成为新商业形态往前迈进一步。Slack、Facebook 的聊天机器人供还只是基于文字而已,而 Viv 将为聊天机器人提供与人类语音直接互动的能力。
想一想如果你沟通(语音/文字/视频)当中,可以自动唤出相关的服务,这是不是就解决服务“随叫随到”的难题了?只不过,现在还不清楚 Viv 是否会开放他们的平台,让更多“语音聊天机器人”出现。
人工智能 + 语音交互 + 第三方平台对接,这也许将是未来“消息机器人”商业形态的三大基石。
而随着各方面条件逐渐成熟,若“消息机器人”大规模流行,那么目前的服务将摆脱智能手机这一硬件平台的限制,让更多智能硬件产品的开发,变得容易而简单。亚马逊的 Echo 已经展现了这个潮流。
总之,就好象现在内容和广告界限越来越模糊一样,信息与服务之间也不再是割裂。对于未来的科技从业者来说,有可能出现新的可探讨话题:技术即运营。
拓展阅读
关于语音助理发展的话题,可以参考阅读这篇《Is Siri really Apple’s future?》
题图来自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