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决心让你当一回“叙利亚难民”
2011 年叙利亚内战爆发,黑夜中的地中海上就出现了各式各样完全超载、装满难民的小木船、橡皮艇,躲开各种海关的检查偷偷前行。而它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彼岸的欧洲国家,同时也是他们改变人生的一丝希望。
但这注定不是一次简单的旅程:黑夜中一点光亮也没有;海浪直接拍打在人的脸上;因为搭载人数过多甚至还有倾覆和沉没的风险;即便靠近目的地,也还要和对方的边境守卫队对峙。这对船上的每个难民必然都是一个忐忑不安的夜晚。
想要描述出难民的真实感受,文字明显是无力的。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虚拟的世界中完整的体验一次。
图片来自 BBC
最近 BBC 就在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开场上发布了三部“纪录片”,其中就包括了一个目前体验最为“真实”的叙利亚难民项目“We Wait”。
看一百次报道,不如当一次难民
图片来自 BBC
以下为“We Wait”的故事情节:
一片漆黑的夜里,地中海上一个小岛的沙滩上零零星星坐着几个来自叙利亚的一家老小,身边只有极微弱的灯光,而且都穿着救生衣,因为他们在等船。
而在地平线远处,依稀可以看到对岸的灯光。那些灯光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希望,只要到达了那里,他们就真正的到达了欧洲。那里有收纳难民的政策,同时还有各种慈善组织和好心人接纳他们,也是美好新生活的开始。
但是首先,他们需要跨过眼前这片黑暗。
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并不是他们的第一次“尝试”,这条黑暗的路上会穿越土耳其和希腊的海域,如果他们遇到了土耳其的海岸警卫队,他们就将被遣返;但如果他们能够遇到希腊的海岸警卫队,他们就能被救助回希腊。
但很可惜,预见土耳其人的几率远比希腊高。主视角所在的这个家庭 5 天前的一次尝试就被土耳其海岸警卫队拦了回来。
当时他们的橡皮艇正在一片黑暗中开足了马力向对岸开去,船上有人在祈祷,有人沉默不语,之前被抓过的人默念“这次千万不要被抓”。
就在这时,橡皮艇旁边突然亮起一道强光,船上的人几乎都睁不开眼。大家意识到决定命运的时刻又来了,但是没有一个人能看清对面究竟是哪一国的执法船。
对面的高音喇叭也异常刺耳,重复着警告性的命令“停止前进,把你们的引擎关掉!”。结果最终事实证明这次他们又遇上了土耳其人。他们唯有折返,重新找机会进行下一次尝试。
多次尝试都不成功,很多难民的心中都充满了绝望,他们早已被多次的奔劳折腾的够呛,但面对这最终的障碍,唯有继续尝试一条路。
他们甚至在路上遇见过正在下沉的别的船,那些水中的难民对着救命稻草大声呼喊,但是橡皮艇上也基本没有位置了,船上说不救的人也比说救的人多,最终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
看过了很多相关报道的我,在虚拟的世界中再次体验难民的焦躁、忐忑、失望、恐惧,不由得心生恐惧,同时心中对战乱让他们不得不颠沛流离充满了同情。
绝不只是一个全景视频那么简单
如果你是一名“游戏迷”,“We Wait”在你眼里也许看起来就像一个单机游戏里面的过场动画,只不过更长,更黑。
同时因为它跟游戏一样并非预先录制,而是通过显卡运算实时生成,所以硬件必须满足一定条件才能播放,硬件的条件基本与 Oculus 官方的推荐配置持平:
- 显卡:NVIDIA GTX 970 / AMD 290 同等或更高
- CPU:Intel i5-4590 同等或更高
- 内存:8GB 及以上
- 系统:Windows 7 SP1 及更新
- 其他:两个 USB 3.0 接口;支持 HDMI 1.3 视频输出
其次“We Wait”故事取材于整个故事取材于 BBC 对叙利亚难民的大量真实采访和报道,完整的讲述了一个叙利亚难民家庭第二次尝试偷渡地中海逃往希腊的经过。
图片来自 Watershed
制作方是来自英国的 Aardman Digital,它制作的定格黏土动画电影非常出名,其中就包括“超级无敌掌门狗”系列。值得一提的是,“We Wait”同样也是 Aardman Digital 的第一次 VR 制作尝试。
当被问到制作这样一个“纪录片”,与普通的游戏以及交互作品有什么不同时,Aardman Digital 制作人 Ben Curtis 表示:
因为对硬件有一定需求,所以我们的注意力全部的放在了目标上:如何让用户融入一个特定的地点和时间,并且让他们真正有所体会。
图片来自 Prweb
整个开发团队在报道之外也深入的去体会了难民在故事中的状态,然后利用来自 Noitom 的 Preception Neuron 直接将人的动作转化为虚拟世界中的人像动作,这也使每个角色的动作特别流畅而且真实。环境音乐方面,开发团队也不马虎,直接采用了立体感更强的 3D 音乐。
这一堆技术堆砌下来,最终我们就获得了一个高度仿真的叙利亚难民渡海前往希腊的旅程,而且远比文字、图片、普通视频更加有沉浸感。
图片节选自 Youtube
正如爱范儿(微信号:ifanr)主笔 Odin 之前的文章《这个千年的舞台,很可能因为它而改变》中所提到的那样:
一般的舞台下,导演可以直接用镜头来突出这个重点;但在 VR 舞台下,导演只能单纯的透过敍事手法来吸引观众的“目光”──包括声音(GIF 档案没有收录呕吐声)、演员的眼神和动作等,否则观众就完全错过了这个重点,戏就连不上了。
在“We Wait”中,BBC 和 Aardman 也做了一些尝试:如果你的举动会和其他角色形成互动比如目光相对时的躲避,起立转身时的询问对话等);同时还在场景中利用了一些非常独特的手法,比如通过手电筒光引导用户朝指定的方向看,从而实现剧情的延续。
这种全面拟真化的交互设计,比普通视频中的角色与观众“对话”还要更加直接,从而真正打破戏剧世界的“第四面墙”,创造出观众可以进入的入口。
VR,让你成为新闻和历史的“亲历者”
图片来自 BBC
这三部“纪录片”并不归属于 BBC 普通纪录片之列,而是由 BBC Taster 一手打造。而后者则可以说是 BBC 的一个“实验室”,里面包含了各种新奇的创意,而 360 度全视角 VR 视频作品占了绝大多数。
但“We Wait”上线几天已经获得了 28 次打分,总分高达 4.5 分,可见大家对它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We Wait”的人物建模和画面细节依然非常粗糙,但是却将难民所亲历的那个忐忑不安的黑夜,淋漓尽致地展示在了离你眼镜最近的 VR 眼镜之上。
当然,这种方式在带来冲击之余,在投入上明显更多,从事实采集(文字、图片)、情景建模、动作捕捉、再到最终合成视频,不但耗时很长,而且成本数倍于普通的视频。但 BBC 的尝试无疑是一次里程碑,代表越来越多媒体正在思考,如何利用 VR 交互技术的优势位置,来改变新闻和历史的呈现方式。
从“We Wait”这个例子来看,更多的时间和资源需求使得这样独立制作的 VR 内容不可能全面铺开,更加简易而方便的 360 度 VR 视频仍将是主流的升级方案。但是对于一些已经发生,甚至当时没有实际视频留存的历史事件来说,“We Wait”的方式将会是一次观感的“飞跃”。
试想,如果我们能时不时用 VR 将人类历史的惨痛教训(战争、歧视、暴恐)过一遍,又哪里会出现那么多的重蹈覆辙呢?
我们要更多:从沉浸到完全融入
图片来自 TFI
在爱范儿(微信号:ifanr)主笔 Odin 之前的文章《这个千年的舞台,很可能因为它而改变》中,已经完整的剖析了 VR 正在如何对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戏剧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舞台,可以说是话剧的最基本要素,而 VR 技术就将这个最基本的要素完全倒置,成为整个戏剧学的最大挑战:演员被扯下神坛,舞台的中心点变成了观众。
VR 对于戏剧来说改变的只是观众和演员的位置,而在“We Wait”中观众实际已经变成了纪录片中的“参与者”,从观看一个故事变成了体验一个故事,而后者明显来的更加深刻。
随着更加先进的图像渲染、动作捕捉技术的出现,这种形式的质量会有所提高,同时成本也会有所下降,最终实现随时随地的全息录像功能。让人们真正的 0 距离去了解世界。
届时,叙利亚难民危机这样的事件或许将会带来更大范围的共鸣:发生在难民船的事,也同时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