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拼命给手机装“外挂”,就能提升它拍照体验?
人,是一种“贪心”的动物,总希望用一个简单的工具完成很多事。
当然,摄影也一样。
他们贪心,想一台相机能够在保持画质的前提下完成很多的拍摄任务,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就加入了能多替换、多叠加的思维,像“拼积木”一样做相机。
所以,现在的中高端项向相机已经变得越来越厚重,人也发现他们未必能够“随手可拍”的摄影需求。
因此,人就在手机上加装了摄像头,“手机摄影”的热潮就此出现了。
但受到体积的掣肘,手机并不能够为这些光学结构提供足够的“伸展空间”,想要让手机达到消费级 DC 或以上(采用 1 英寸底的相机产品)的画质水平可能不太容易,让手机的摄影操控跳出触屏、还原机械按钮的质感也不太现实。
在集成度高的手机机身上实现可换镜头,实现微距、长焦、鱼眼等,这是几乎不可能的….
为了满足这方面“贪念”的需求,手机摄影外置配件这个圈子就诞生了。而之前我们所以定义的手机摄影,也走出了一条和相机摄影融合的分支——手机外置(配件)摄影。
手机摄影的配件越来越多,手机的参与度也“越来越低”
其实,自 instagram 这类社交网络兴起时,主打快速处理、快速分享的手机摄影就开始火了。
只是,用户只能通过软件内部一些简单的滤镜效果、特效算法加成的方式来实现某些特效,例如超广角、鱼眼,而不太过分的微距则是通过裁剪来实现。
之后,用户慢慢察觉到这些特效的局限性,发现这些东西根本不能满足他们的效果需求,于是他们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一些外置的光学工具上。
没错,就是目前在某宝上“泛滥”的手机用镜头。这些镜头涵盖了微距、超广角、鱼眼的功能(部分还能够实现长焦摄影),它们一般是通过普通“夹子 + 旋钮”的结构固定在手机,跟手机基本上没有任何数据上的交流,所以它们只是一般的光学设备。
继这些“手机小镜头”火了之后,玩手机外置摄影的这群人就开始往另一个方向走,那就是拍照手柄。
这些手柄一般都是为专业摄影 app 服务的。安装时,他们会通过有线接口或无线数据传输连接手机,然后用手柄上的按钮和拨盘来控制手机拍照,手机屏幕只用于取景。
另外,部分手柄会提供其他接口,用于安装更多外置配件:底部的螺旋接口是用来连接三脚架,顶部的空位是来装常亮补光灯。一般外部的这些配件也只是一些普通光学配件,跟手机的联动依然不大,能实现数据传输的还是拍摄手柄。
这些产品要实现的,只是在形态上和操作上,尽可能让纤薄的手机能拥有接近普通消费级相机的感觉而已。
当然,这些解决的都是一些很基础的需求,而人的想法可是不断发散的。有些人希望想在手机上尝试更大的画幅、更专业的结构,或者是像 360° 照片这种更新鲜的东西。
所以,他们用“手机变成控制器、快门线”的这个理念去做手机摄影的外置设备,没有屏幕的“镜头相机”也因此诞生了。当中,爱范儿(微信号:ifanr)之前测评的 DxO One 和 Insta 360,索尼的 QX 系列就是其中较为人熟悉的产品。
从昨天的起步到今天的百花齐放,手机外置摄影的这些配件和理念也在逐步完善。而在这一到两年简短的历史中我们能够发现的是,手机的角色在不断变化:
在小镜头年代,手机还是拍照的核心。到了拍摄手柄的年代,手机已经将操控权交出,而身躯也在逐步变大。
到了镜头相机产品盛行的今天,手机已经沦为一个控制工具。或者从这时代起,手机摄影这个概念已经被“拓宽”,这时的手机外置摄影,已经不再是我们以前所定义的那个东西,而是手机摄影、相机摄影两个圈交合起来的一个新的部分。
加了这些,真的能够提升手机拍照体验?
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在这里谈历史和定义其实并不太重要,他们想知道的其实是这些设备到底有没有用,安装上他们之后到底能够实现些什么效果。
对此,爱范儿(微信号:ifanr)在这一部分将会做一次简单的列举分析,告诉你,它们到底有什么用:
小镜头:用光学条件实现的效果,会比数码加成来得实际
在没有手机摄影这些小补品的年代,要做鱼眼、大虚化这些效果还是要通过修图应用去实现的。而在那个年代的修图 app,为用户提供的自由度其实并不高。
后期的 instagram 才加入滤镜调节功能
要知道,以前的 instagram 是没有滤镜程度可调的,鱼眼、超广角能够带出夸张畸变效果的就只能够靠集成这功能的滤镜。那意味着,如果你想要这种效果,必须也承受该滤镜带来的调色方案。
不过,你也可以其他手机后期应用去做,但分享一张照片要经过两个甚至多个 app 去修,也让人感觉到繁琐。所以,想拍出这些效果的话,用小镜头是最快、最省力的方法。
更重要的一点,其实在于光学能力的小幅度增强。
因为,手机其实是不具备普通消费级相机“零微距对焦(zero focal length macro)”这种功能的,所以在最近对焦距离上会有一定的限制。另外,目前一般手机的像素会控制在 1300 万到 2100 万左右,如果要应付长距离的数码变焦或裁剪,还是有一定的压力的。
这些点,虽未必能够像相机一样实现镜头机身的“无缝连接”,但要说提升的话,还是有的。
像 360° 照片这种专项需求,就必须由专业选手做
“那按照这种说法,我就不能用一台的手机拍出 360° 图片了吗?”
非也,即便不接 Insta 360 这种工具,手机也能够拍 360° 图片。但,这么做很麻烦。
如果你要在自己房间内拍一个 360° 照片,首先要用手机把你所在点上所有的角度都拍一遍,每个角度都不能忘记。拍完,再用电脑上的相关软件将照片拼接,最终才能得到 360° 照片。
针对这一点,爱范儿(微信号:ifanr)编辑部中对 360° 图片和视频了解较深的麦玮琪编辑。他表示,单纯用一台手机来干这个事,会很麻烦:
手机镜头的视角比较窄,如果要把每个单点每个视角都拍完,那照片的量和工作量都异常的大。用手机来做这个,其实是不太科学的。
如果用针对这项需求开发的 360° 相机组件,那就能够省去这些繁琐的拍摄任务,图片拼接的工作也会变得简单,能省去不少的功夫。
所以用手机来拍摄或分享原创的 360° 照片或者视频,用这些组件是其中一个好办法。
镜头式相机,让手机拍摄变“专业”的最快速办法
本文的上个部分已经提到,手机这种综合性产品是不可能实现相机那种可换的搭建式设计的。再加上本身的体积因素所限,要实现可变光圈的可能性不高,就更别说长距离光学变焦了……
所以,要让手机提供更加专业、自由度更高的摄影体验,外接一个“无屏幕镜头式相机”或外置相机模块,这是也是个无奈的必然之举。
索尼的 QX 系列镜头相机
具体的,爱范儿(微信号:ifanr)就不再详细列举,摄影“跑分机构” DxO One 推出的相机,爱范儿已经做了详细的测评。而索尼的镜头相机 QX 系列,包括采用一英寸传感器的 QX100 和采用可换镜头设计的 APS-C 画幅镜头相机 QX1,爱范儿之前也有相应的报道,这里就不多费笔墨详解了。
OPPO 推出的镜头相机 O-Lens
以上三点,就是外置设备能够为手机摄影带来的提升。它们在光学条件、实体按键提供的操控性以及特殊拍摄功能的提供上,都能够补完手机摄影在某些弱项上的不足。因此,有不少的用户在用手机拍摄照片是会选择加入这些设备。
但是,在手机上无限拼接这些产品真能够彻底改善手机拍照带来的体验吗?如果在可以兼容的状态下,我将所有的设备都架到手机上,真的有用吗?
不,当所有的设备装上之后,手机可能就不再是手机,手机摄影的本质即将改变。
即便抛开本质,你想要的体验,也未必能够“堆砌”出来:
设备太多太琐碎,拍摄变得繁琐
很重要的问题,当设备变多的时候,操作的复杂性肯定会增加的。
以前,你只要带一个手机出门就可以了。要是你哪天想要拍照,那可能还要的带上小镜头组合、拍摄手柄等东西,包包整理起来会比较麻烦。
毕竟,手机摄影强调的是快、方便。如果只是吃饭前“验毒”想加个特效,或者是有预谋地为街头拍摄事先安装好配件,那还可以。
但如果是刚好碰上一个突发场景,那你还要去安装这和那的,那这的确有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啊。
而且,手机不仅仅是满足你的拍照需求,它还有通讯等其他的工作。长期挂着这些外置设备,多少会为你的操作带来些不便。
别把对一般相机的期待,放在镜头相机上
尽管说,镜头相机也是相机,理论上它们和原型相机的差距可能真的只差了一块屏幕。但这,只是基于一个画质等表现素质来考虑的。
通过无线连接控制的它们,在操作体感、相应速度上和普通的相机有较大的差距。
除了爱范儿(微信号:ifanr)之前测评的 DxO One 相机、Insta 360 相机以外,像索尼的 QX 系列、OPPO 推出的 O-Lens 镜头相机一般都是通过 Wi-Fi 进行数据连接。它们的操控体验和反应速度,跟 Wi-Fi 的连接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要是 Wi-Fi 输出不稳定,那操作带来的烦心,可够你折腾的了。
要知道,索尼 QX100 在刚刚推出时也出现过 Wi-Fi 传输不稳定的状态。根据相机测评机构 DigitalREV 的报告,用户在手机中点按对焦很有可能会出现 Wi-Fi 断开的状况,而重新连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是要抓拍的话,那计划估计得泡汤了。
还有,这些镜头相机能够提供的拍摄调整未必能够跟上相机。
DxO 相机的操作模式
根据爱范儿之前的测评,DxO One 具备 P(程序自动)、A(光圈先决)、S(快门先决)、M(手动)的四个模式,算是比较齐全的。而 QX 系列,则有程序 P 、A、S 三个模式,模式上会比完整的相机稍微欠缺一些。
在相机上玩全触摸操作,有时候也很麻烦
再加上只能通过触控屏幕去操控,反应速度上、操控反馈上肯定不如原版相机来得明显。
QX100 与 RX100 系列的体积对比
所以,对此有期待的用户还是要慎重。即便不谈价钱,能够实现 Wi-Fi 引闪的 RX100 M2 在收纳上可不比 QX100 要难多少,扁平的它反而更加轻便。
另外,还有些使用上的小问题……
正如第一点所说的,手机不仅仅是一个拍摄的工具,它还要兼顾其它的功能。
当用户安装上这些摄影外设时,他们还需要考虑这会不会影响正常的使用:
- 接上拍照手柄之后,会不会影响(有线/无线)耳机、数据线的链接
- 带上镜头之后,收纳会不会不方便
- 接上这组件之后,对手机电池有什么影响
- ……
这些都是在手机使用外设拍摄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就好比用“手机 + 耳放”去听歌。捆绑之后,用户能够感受到音质的提升,但随即而来的,就是要看怎么接电话、耳机切换的问题。
无论是手机捆绑还是手机外设摄影,它们都具备双面性。它为你提供更好的光学素质、拍摄体验的同时,你也要权衡一些东西。
一味的盲目叠加绝对是不可取的,你放弃的将不仅仅是“手机摄影”的本质,还有更多原本应享受到的舒适。
手机摄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东西,所以别贪心!
总的来说,手机外置摄影其实是对手机拍摄一种补完。
哪怕镜头相机的加入会“颠覆”手机摄影的概念,但它的本意,还是希望通过一个简单的叠加去填上手机原本舍弃了的东西,而不是让手机变成像专业相机那样,靠疯狂叠加来完成拍摄任务的机器。
因此,在玩手机外置摄影的时候,请保持“适量”这个宗旨。毕竟,术业有专攻,手机干不了的活,你可别硬加上去,这也未必能够达到你的期待。
不要去过分迷恋广告那种状态,世界上很少摄影的人,是会带着一个可变镜头相机、一台平板或手机、一支 70-200mm F4,然后跑到深山去玩“手机摄影”的。
这只是为你提供一个思路,告诉你它们能够做到,而不是告诉你必须这么做。
所以,还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去用手机拍摄吧,别在设备上“贪心”。这如作者毛丹青在《孤岛集》中提到的:
人往往无法贪心,要干就干一件事,不能同时干两件事。
你要记住的是,你拿着的是手机,而不是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