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带领“学生”造访海尔,探讨了一个 100 年的问题
阿里巴巴成立才 17 年,而马云早已将希望寄托于未来的 100 年,希望阿里巴巴能够和通用电气、IBM 这些公司一样走过 100 年的历史。
在最新一期“湖畔大学”课程中,梦想着打造“百年阿里”的马云带着学员造访了另一家同样胸怀大志的民营企业——海尔集团,和创始人张瑞敏一起传授了《管理百年》的课程。
在这样一场专门面向优秀企业家的课程上,马云与张瑞敏都讲了什么重点?普通人是否也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最出色的企业家,也需要不断学习
商业和艺术一样,都没有唯一的答案,在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允许之内,更没有固定的对与错。无论是做一个可以管理十万人的 CEO,还是当一个最普通的销售,都需要通过学习、与他人的交流获取实现更好绩效所需要的营养。
到今天来,不是说今天海尔的模式,今天海尔的经验给你今天的企业带来什么反思和思考,但是对于未来你的成长是有大量的思考。记下今天,有一天一定会有用。我其实花很多时间去看其他企业,他们的痛苦经历是今天我们最好的东西。
马云在演讲开头所说的这段话,让爱范儿(微信号:ifanr)想起了吴晓波《大败局》这本书。这部著作展示了上世纪 70 年代后非常知名的企业失败案例,在盛行“成功学”的现在,这些失败案例更能给企业家带来深入思考,避开那些前人曾经犯过的致命错误。
正所谓“知此知彼,百战不殆”,马云创办湖畔大学,提供一个企业家交流的平台就是很好的学习机遇;对于众多普通职场人士而言,多看书,多了解商业动态,同样是一种学习。社会身份不会影响学习的效益,关键是能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图片来自:Read and Survive)
企业家两大技能——未雨绸缪与押宝未来
有一定成绩的企业都会进步、扩张,在经营规模扩张的同时,很多问题也会一并出现,比如如何调节好员工的利益诉求,面对名目繁多的新业务时应该怎样取舍……作为管理者,都得有一定的预见性。马云在《管理百年》课上回顾了自己曾经的思想历程:
等你企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很多事情发生,抓大放小,什么是重要,什么是不重要。今天在这里我是受益匪浅,我知道,海尔碰到的很多问题,阿里也碰到了。阿里很多没有碰到,没有碰到是我花了很长时间,这里面有阿里很老的员工,那个时候公司里面思考的问题,我们现在 3 岁、4 岁了,我们超过两三千人会怎么样?我们超过一万人会怎么回事?超过 1 亿收入会怎么样?超过 50 亿、100 亿收入会碰上什么麻烦?这些麻烦你要找出这些企业?有一天我跟海尔一样规模的时候,我要解决它什么样的问题?海尔今天碰到的问题一定是我企业将来要碰到的问题。
不过拥有预见性的前提是能够带领公司持续发展。马云认为在支持创新的同时,管理者必须要学会“押宝”:
管理也是,押宝,我押了淘宝、支付宝,然后再押阿里云,我们创新一群一群很多,但是一定的情况下必须要押宝,这个是我们的未来。这个是怎么做这个判断?战略里面有很重要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一定要问清楚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要放弃什么?因为最后领导者在上面的时候,永远把握方向是什么?把握方向就是你的使命到底想干嘛?
说到“押宝”,阿里巴巴的同行亚马逊就是很好的例子。亚马逊在上市后的 19 年里一直不刻意追求盈利,将赚到的钱源源不断地投资到技术和内容的开发,强化自己面对未来趋势的抗风险能力。而对于云计算服务 AWS 的专注则让亚马逊有了足够强大稳定的收益来源,说服投资者接受自己投资未来的理念。
(图片来自:GeekWire)
有别于互联网行业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立足于家电制造的海尔也曾用自己的方法“押宝”,张瑞敏回顾了 1985 年那场惊动全国的海尔砸冰箱事件:
很多已经生产出来入库的冰箱检查之后找出来 70 多台不合格的,贴上条,什么缺陷,谁干的由谁来砸毁它。为什么?砸冰箱并不意味着质量就上去了,但是改变一种观念。观念的改变并没有改变事实本身,但是改变了你对于事实的看法。…… 所以我们通过砸冰箱之后,一下把大家对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就提高起来了,每个人必须把工作做到位。
(张瑞敏,图片来自:微博)
借湖畔大学“校长”之名,马云也在不断学习
当一家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的级别,创始人已经脱离基本事务,专注于战略等高层次决策时,就会对企业管理和商业有更加高层次的思考。万科王石、阿里巴巴马云、海尔张瑞敏都是这一层次的典型人物。
论年龄,51 岁的马云与 67 岁的张瑞敏都不算年轻一辈,但两者身处的行业却有极大的差异:马云及其带领的湖畔大学学员大多都是互联网、创投界的佼佼者;张瑞敏则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代表性人物,在他带领下,海尔成为了一家出色的本土家电企业。
能够将湖畔大学与张瑞敏聚集在一起的原因,莫过于他们都有着想把自己事业做大做强,不断学习和思考的态度。于湖畔大学这个群体而言,马云既是“校长”,也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学习的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