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list 和 App,Spotify 改变了什么?

公司

2012-01-24 00:30

 

作为一名国内用户,我首先想到的云音乐服务是虾米 。事实上,在经历了 Last.FM 的缓慢载入速度,诸多播放限制和 Pandora 的拒绝国内用户访问后,我就开始投身于这个国内云音乐服务。从 2009 年 7 月开始我养成了在浏览器里听歌的习惯,我最喜欢的收听方式去拜访各种不同的 精选集(以某个特定主题展开的音乐拼盘)。就当我认为这种 2 年以来的习惯即将成为自然的时候,Spotify 进入了我的世界。Spotify 迅速地改变了我收听音乐的习惯。

今天,Spotify 是全球发展最快的云音乐服务,拥有超过 1000 万注册用户,其中付费用户比例超过 15%。Spotify 是什么?一个庞大的商业曲库,高音质音乐流,有免费版本,超 Cool 的收费版本。没错,但诸如 Last.FM,Pandora ,MOG 等也有类似特性,那么是什么造就了 Spotify 5 倍速增长的奇迹?

作为一个用户,我想给出两个原因:Playlist 和 App

Playlist 不再是可有可无

每个音乐达人都会细心维护自己的 Playlist ,普通用户则不一定。

在虾米上我是一个拿来主义者。我在精选集页面瞎逛,进入别人创造的 Playlist 开始听别人推荐给我的歌。很偶尔地会把某首歌曲放入自己的选集。也正是如此,我的选集页面已经荒废地长草。如果你有心访问我的个人音乐界面,你只会这么判断:一个爱听歌的人,一个普通的听众而已。

既然 Playlist 可以让一个听众变得资深,那么为什么不采取一些措施让用户开始注意维护自己的 Playlist 呢?

Spotify 的方式很 “流氓” 。对于收费最高的 Premium 用户,Spotify 也只对 Playlist 内歌曲的提供离线收听功能。所以,如果你不想在线收听的话就要着手将那些听过的好音乐归类管理了。

  • “流氓” 方式导致的第一个结果是,当我听到一首好歌的时候我开始下意识的去思考,它该收录在我的哪个 Playlist 里面。
  • “流氓” 方式导致的第二个结果是,短短一周时间,我就有了几个拿的出手的 Playlist ,在几个主题下面收藏了一些 “自以为是” 的好音乐。

“流氓” 方式的牛逼之处在于,这些改变是在潜伏状态下慢慢进行着的。随着听音数量的增加,你的选集会自然而然地变得丰富。这是典型的量变到质变的模式。

于是,普通听众无奈地被 Spotify 用 Playlist 功能培养成一个资深乐迷。

谁会去讨厌一个资深乐迷的身份呢?Spotify 向新用户提供 30 天的 Premium 体验。相信我,只要你敢去用,Spotify 就有很大机会把你留住。

用 App 去超越 iTunes

一群人痛恨 iTunes,另一群人挚爱 iTunes ,它定义了一个成功的音乐软件所需要具备的一些特性。Spotify 的桌面端不输给 iTunes,或者说做的更好。

  1. 速度
  2. 排版
  3. 配色

基本面的状况两个播放器打个平手。不过 Spotify 却有一个杀手锏:App —— 第三方应用。Spotify 提供了第三方软件市场,用户可以通过添加应用来获得一些特别的功能。以下是我当前使用的应用:

  1. Soundrop:一个建立试听室的应用。你可以创建一个房间然后邀请朋友们搞一个云派对。
  2. Top 10:10 佳歌曲排行榜。有一定的社会化属性,你可以参与某个主题下 10 佳音乐的评比。
  3. TuneWiki:歌词应用。

Spotify 是在去年 11 月底的时候开始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尽管目前应用数量有限,但已经可以感受到引入第三方应用后的 Spotify 变得更像一个平台服务商。拥有百万级曲库的 Spotify 为什么不能是一个平台呢?

当各种云音乐服务抢夺用户的时候总会聚焦在一些常见的问题上:更大的商业曲库,更低的收费标准,更少的收听限制。Spotify 的应用市场是另一种思考方式的结果。

在现有资源的情况下如何提供给用户更好的收听体验?答案是:提供各种听法。

拥有 App 市场的 Spotify 桌面端变成了一个个性化的 iTunes(从音乐播放器角度来看)。凭着这个优势,Spotify 成为了我当前最常用的播放软件。虽然你可以用它导入本地 iTunes 曲库,完全不听它提供的流音乐。但埋伏着一个这么有趣的播放器,难道不是一种非常棒的营销吗?

 

Spotify 的用户量还在增长,营收还在爆发,亏损还在加剧。它改变了我,赢得了一个身处中国上海的听众。无需跨洋过海,Spotify 随时接入最 Cool 的音乐世界!

 

题图来自 Fllickr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像 Palm一样追求效率,iOS 一样注重风格,android 一样勇于挑战,BlackBerry 一样淡定自若。新的科技浪潮已经涌起,让我们一同下海冲浪吧!

累计已发布 179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