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家”马斯克:刚收 3 亿美元,转眼就往“坑”里扔
先是巨额自我合并、然后车祸频发、最后连火箭都变成了“大爆竹”。
如果你现在跑去马斯克面前问他:“你现在最想要什么?”答案很明显——钱。自然,他也不会傻傻地等着钱到自己手上。
但可能谁也没想到,这边马斯克新拿到了 3 亿美元信贷,下一秒他就把钱就往另外一个“坑”里扔。
图片来自 Mxtrade
根据外媒报道,在今天特斯拉上交给 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报告中,出现了一笔总额 3 亿美元的信贷额度,这笔信贷由德意志银行纽约分行提供。报告中还提到了这笔费用最终去向——助力特斯拉推行自己的租用服务。
这笔信用贷款从上个月 31 号开始生效,信贷截止日期被定在了 2 年之后的 2018 年 9 月 20 日。
新到 3 亿美元,不救命,先入“坑”
图片来自 Thejcbmudrun
如果简单总结一下,特斯拉、SolarCity、SpaceX 都属于一般人眼中的“无底洞”:——想要实现盈利,首先你需要非常大的资金投入。
而马斯克的确也是这样做的,先把最容易赚钱的特斯拉“扶起来”,然后通过卖车赚钱扶植另外两个项目。但因为一系列特斯拉辅助驾驶事故的出现,还是对马斯克的资金流产生了影响。
另外特斯拉今年 8 月还曾表示,今年 7 月公司偿还了 6.78 亿美元循环信贷,并且还计划赎回 4.11 亿美元 2018 年到期的可转换票据。而根据其第二季度财报,特斯拉实际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量为 32.5 亿美元。
同时,“被迫”斥资 28 亿美元收购的自家项目 SolarCity 同样背负着不小的现金压力。如果没有现金支持就无法进一步推广,无法进一步推广就无法增加未来几年之后的收入进项。
实际情况是,特斯拉因为资金压力已经不得不开始着手下一阶段的融资计划了。马斯克就此也专门发送了相关的公司内部邮件,核心内容是敦促公司员工削减成本、增加特斯拉电动车的产量:
第三财季是我们最后一次向投资者展示的机会。我们要让投资者知道,特斯拉公司能够在Model 3电动车实现全面生产前,至少处于一定的盈利状态。
即便如此,马斯克依旧没有打算用“得之不易”的新 3 亿美元信贷用来加速超级工厂 Gigafactory 的建设速度、扩充汽车产能、通过加速卖车回笼资金;又或者是变成现金流,用来保证公司正常运转甚至是平衡自身股价。
他选择将这笔钱砸进另外一个“坑”——拓展特斯拉的租用业务。
图片来自 特斯拉
我们也能在特斯拉的官网中看到这项业务,不过目前只有美国本土范围支持。
租用对象仅限 Model S,以其 66000 美元的标准售价计算,再加上各种运费和使用费用,并且按照一年 24000 公里行驶距离来使用的话,特斯拉给出的 24 期每月支出为 647 美元(约合 4311 人民币);36 期的每月支出也不过 702 美元(约合 4677 人民币),
问题来了,按照这个数字计算,这些租出去的特斯拉需要差不多要用 8 年时间才能为特斯拉带来与售价相同的资金(当然也不排除特斯拉未来会升价,那么时间会相应缩短)。这也意味着特斯拉需要花 8 年时间才能在“理论上”收回成本,而且还有一个前提:维护需求尽可能少。
这也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挖坑”给自己跳了。
马斯克旗下另外一家致力将太阳能普及到每家每户的 SolarCity 的同样也采用过类似的“租用”服务,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很多人因为不用购置整套的太阳能系统,同时又能享受太阳能较低的使用费,最终选择了 SolarCity。
可以预见,为期 3 亿美元拥有快速增加 Tesla 租用业务用户数量的潜力,但同时到期之后很可能再次转化为特斯拉的新债务。
马斯克:不为赚钱但又会“玩”钱的梦想家
如果你关注马斯克,肯定经常看到关于其股价和市值变化的内容。车祸、收购、爆炸一系列“负面事件”,已经让 Tesla 股价已经从一月前的 220-230 美元区间掉到了只有 200 美元上下。
但这对于马斯克本人来说,很可能只是一堆“一般重要的数字”。
最根本原因在于,马斯克并没有将“赚钱”当做自己的目的。正如 Elon Musk 本人在其唯一真正接受采访的传记《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中提到的那样:
我只是觉得这些事应该要去做的事情,而且我不想苦等别人来实现。
当然你也许会对这三个项目的“远期高回报”你“念念不忘”,但就从风险的角度考虑,赔本的概率远甚于大赚特赚。
图片来自 Chuansong
不过你也不要以为马斯克好欺负,毕竟冒险收购 SolarCity 这个决定就与华尔街做空巨头的针对有关系(详细请点击查看爱范儿相关文章)。而马斯克的回应也很简单——不惜在影响特斯拉股价表现、以及引起股东异议的情况下,用 28 亿美元的收购“回击”。
我甚至依稀能看见马斯克的内心台词:“我只是想完成梦想,如果你想用资本让我服输,那我就把手头的东西都赌上!”(这句非本人原话,为个人理解。)
题图来自 Entreprene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