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iPhone 7 Home 键按起来是什么感觉?看看各家媒体的评价

产品

2016-09-09 09:44

对于这次 iPhone 7 的更新,相当多的媒体将关注点放在了那个可以识别按压力度并配合 Taptic Engine “善意欺骗”用户触觉的 Home 键上。

在 iPhone 7 之前我们已经看到不少手机将 Home 键改成了无需按压式的,但这次 iPhone 7 或许想让你找到那种没有物理结构但会有“让你觉得按下去了”的感觉。

fwe

在发布会结束后,不少中外媒体也都上手了这台 iPhone 7,大家对这个全新设计的 Home 键褒贬不一。

腾讯数码:

至少从观感上,它仍然是凹陷于机身的,无论你怎么看,都会觉得这就是一枚物理按键,直到你按上去才发现“被骗了”。

但是老实说我在现场体验难以适应,这枚轻触按键绝对颠覆以往的使用体验,比如解锁,在锁屏状态下要先按一下让屏幕点亮(或者翻转手机也可点亮屏幕),然后再短按一下解锁,按时间长了就是语音助手了。这个短按、长按之间的区格,不像物理按键那么清晰,绝对需要适应一下。

新浪科技:

轻触一下就会有 Taptic Engine 的微弱振动,这样不用再担心 Home 键磨损的问题了。

网易科技:

用户可以根据按压的力度,实现启动不同的应用,不过,这样的设置虽然能够提升手机 Home 键的使用效率,不过其缺点也比较明显,那就是没有键程,用户在使用 Home 键的时候,每次使用 Home 键都好像按在平面上,还是需要适应的,好在手机内部可以调出震动回馈,可以将使用体验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凤凰科技:

为了使老用户仍然能够找到原来的手感,Home 键还可以调用全新的 Taptic Engine 振动模块,实现短促有力的振动反馈。

开始的时候有些不适应,总是以为触控就好了,舍不得用力往下按,导致操作常常失败,好在慢慢就习惯了。按压后反馈的手感也很舒适,不会让人感觉很难受。由于 iOS 10 上苹果改变了解锁方式,Home 按键的使用频率被大大提高,一枚触控式的 Home 按键会让 iPhone 的使用寿命变得更长。

Engadget:

新的 Home 键设计会有些奇怪。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 iPhone,那应该能很快适应这个按键;但如果你之前就是一名 iPhone 用户,估计还真的不习惯。虽然实现的方式和 MacBook 上的 Force Touch 类似,但感觉会不同。你会感觉到 Taptic Engine 的一个反馈力,但并不是 iPhone 屏幕上 3D Touch 的那种感觉。

The Verge:

MacBook 上的 TrackPad 会让你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感觉就是像按下了一个真实的物理按键。而 iPhone 7 Home 键上的反馈就没有那么真实,带着不同的触感,感觉不像是一个按键。

TechCrunch:

这个 Home 按键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并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说跟之前的感觉完全不同。Taptic Engine 给你的反馈没有真实物理反馈的感觉好,这点与 TrackPad 上的感觉不同,没有那么真实。

但你可以在设置界面调整 3 级的振动反馈,第 3 级会很像是物理按键那么回事——但也不完全相同。

爱范儿(微信号:ifanr)前方记者在试用这个 Home 键后也给出了一段评价,

“为了模拟出真实按压的手感,Taptic Engine 神奇地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你按压越用力,震动反馈越强烈。即便如此,这颗 Home 键的按压手感跟此前 iPhone 的 Home 键还是有相当大的区别。

换句话说,它并不能够达到欺骗你的目的。事实上,第一次使用 MacBook Pro 上 Force Touch 触摸板时,我完全被欺骗了。那为什么使用了相同技术的 iPhone 没有达到 MacBook 触摸板的欺骗效果呢?

原因在于你接触设备的手势不同:iPhone 里 Taptic Engine 的震动反馈是作用于你整个手掌的,而 MacBook 的震动反馈仅限于你的手指。”

不过现在回想来看,这个 Home 键的出现似乎苹果早早就在做铺垫——从此前 iPhone Taptic Engine 的运用到 TrackPad 上的 Force Touch,最后是 iOS 10 Beta 交互设计的改变。

如果从这些细节可以找到苹果的技术方向,那么下一步苹果有可能再怎样改变设计?

 

插图来自:苹果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