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软能让 F1 赛车跑得更快更稳?

公司

2016-09-19 15:22

如果你这两天有幸在新加坡,你肯定能在日落前后听到响彻天空的发动机轰鸣声。因为一年一度的 F1 新加坡大奖赛又开幕了。

各种颜色充满未来感的赛车,在不同车厂改进后、不同车手驾驭下,每一次都挑战着人类在赛道上的最快速度。直线速度超过 300 公里每小时所带来的刺激观感,让肾上腺素得以尽情释放。

作为目前全球速度最快的公开赛车赛事,F1 一直与科技关系非常紧密:无论是转速数倍于普通引擎的特制发动机、还是复杂高效但是质量却很轻的车体设计、又或是比赛过程中何时加油加多少油的决策。可以说,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科技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为什么 F1 这样的顶级赛车赛事,会和微软扯上关系呢?

F1:从单纯的赛车竞赛到 “综合科技比武”

f12

图片来自 Twitter

作为一项 1950 年就已经开始举行的最高等级场地赛车比赛,F1 的发展几乎贯穿了整个现代汽车发展史,而其中最关键的 “主线”,就是其自身的规则。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其名字当中,“F1” 中的(Formula,方程式)本身就是指参赛车辆需要遵守的规则。

1950 年到 1980 年代,F1 的相应规则主要集中在车辆和车手自身,尤其是车辆机械性能的提升。1970 年前后,首先在 F1 中普及开来的 “空气力学套件、涡轮增加引擎” 是最好例子,而且这些技术在民用化之后更是大放光彩。

f13

图片来自 Wiki

之后到了 1980-2000 年,各种电脑技术不断被引入 F1。很快就有人站出来批评:“赛车的机械运作过度依赖电脑,让技术不佳的选手获得优势。” 从那时起 F1 的规则发展便产生了一些改变——限制部分最新技术的使用。

这一点在 2000 年以后变得更为明显,发动机从最初的 3000cc V10、缩小为 2400cc V8、再到现在的 1600cc V6,功率不断下降。但实际目的是缩小不同车队在引擎方面的差距,同时也降低了车队在引擎开发方面的巨大成本。

这也是汽车机械技术日渐成熟的一个体现,但汽车工业基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让继续沿着原来的技术发展思路前进成本过大。同时还有电驱等技术在旁 “虎视眈眈”,所以这些年,F1 自身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很多改变。

f14

雷诺车队现役引擎,图片来自 Youtube

今年开始的 F1 2016 系列赛事中就引入了全新的电驱技术。也让油耗、能量方面的战略考量变得更加复杂,增加了比赛本身的难度,同时也更贴近正在普及的混动技术。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F1 赛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车辆性能和车手能力之间的竞争。能否适应多变的规则、并且在新规则下表现出最好的成绩同样重要。这种 “多变” 与之前的速度,同样是一种技术挑战。

微软为何要 “掺一脚”?

f15

图片来自 Whatasoftware

这一点还要先从微软一款不太为人知的产品——Microsoft Dynamics 说起。

Microsoft Dynamics 是微软给企业用户打造的一个商业软件合集。其中主要包括了 Dynamics CRM(客户关系管理)、Dynamics ERP(企业资源计划)、Office 365 等等组件。用户甚至还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搭配不同任务模组。

这种依托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企业内部联系、管理和优化的新方式,自然而然 “依赖” 新科技的 F1 车队产生了吸引力。

f16

图片来自 Wiki

早在 2012 年 Lotus(非莲花车队,现在雷诺车队的前身)车队就已经开始采用微软的 Dynamics AX 作为自己 ERP(企业资源计划)软件之选。并且全面应用到赛车的设计、制造以及后续测试反馈修改当中。

期间处理的数据包括超过 13000 份各种图纸、150GB 大小的现场测试数据、以及陆地测试当中超过 200 个感应器。这种规模的 ERP 应用只曾在航空工业中应用。

其好处也非常明显,2013 年 Lotus 车队凭借微软出品的 Dynamics AX 2012 R2,能够在生产并且实际测试之前,确定车辆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从而用最小的力量推进车辆的实际性能发展。

时间来到 2014 年之后,Lotus 车队和微软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深 ,微软向车队开放了微软自身的研究和开发团队资源,让软件功能更加符合他们的需要。紧接着到了 2015 年,Lotus 还专门用 3 个月便将自己整套系统转移到了微软的云端服务之上。

f17

雷诺赛车运动管理总监 Cyril Abiteboul

2015 年,Lotus 车队整合之后再次化身为雷诺车队。看上去,微软的确做了很多 “锦上添花” 的工作,但是雷诺赛车运动管理总监 Cyril Abiteboul 在采访中表示:

传统造车所需的时间大约为 5-6 年,而我们只有 6 个月。我们必须根据 FIA(国际汽车联合会)每年对规章的修改,不断地对车辆进行调整。

另外一方面,F1 也已经从单纯的经验积累,往大数据分析决策的方向转移。究竟车手应该开多快?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进站策略?这些 “麻烦” 的抉择现在有电脑帮忙,直接通过数据给出最优选择。

同时 Dynamics AX 还能化身为最佳 “管家婆”,系统化控制整个车队的开支,甚至能根据数据决定究竟哪几项技术提升项目需要优先执行。从而在钱投下去那个瞬间就朝着提升车辆性能的方向前进。

如果没有微软 Dynamics 这样包含各种 ERP、CRM、云协作等技术的支持,雷诺车队很可能无法发展到现在的大小,或者取得与之相对应的赛果。

顶级赛车赛事之后,是所有公司

f18作为自身标杆性的应用案例,微软也给予了雷诺车队非常多的帮助,最重要是来自其 Dynamics 核心技术团队的支持。雷诺车队经常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不同的反馈给微软,而微软也会根据这些反馈进一步调整自身的产品。

通过这样实际应用场景 “锤炼” 出来的 Dynamics 系列产品自然具有更好的实用性。为微软的下一步——“将 Dynamics 产品普及到普通公司中去”,打下了很好的铺垫。

f19

图片来自 Evolveip

作为 SaaS(软件即服务)市场最为不可忽略的品牌之一,微软在自身平台的支持、嵌入方面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同时还能够自身的 Office 365 系列办公产品进行进一步的结合。以上这些都会成为 Dynamics 的加分项。

当然,很多小型化的企业并不需要这么复杂的体系,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 “解决方案”。微软方面于是拿出了 AppSource,你能够在这里找到各种各样的商业应用软件,当然他们同样是通过 Dynamics 系列产品来驱动的。

f20

图片来自 Microsoft

通过这种 “间接” 使用的方式,中小企业能够更加容易使用到微软的 Dynamics 系列产品。同时这些已经利用 Dynamics 打造了自身产品的公司也能在微软的 “推广” 帮助下更快的实现成长。

这样一个从平台出发最终又回到平台的 SaaS 服务循环,才是微软 Dynamics 系列产品最大的优点。究竟微软能否在 Dynamics 复现类似当年在 Office 上的辉煌成就?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结局仍未可知。

但在愈演愈烈的 SaaS 市场东风下,微软已经挥出了自己的拳头。

题图及其他未标注来源图片由微软官方提供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