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iShout】祭奠 Library.nu ,祭奠我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特稿

2012-02-17 18:05

程瑾在德国,她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谈到了对待电子书和电子图书馆的态度以及 Library.nu 网站被关闭的一些感想。她所学的专业与电子书有一些关系,并且持续在维护自己的个人博客。她的新浪微博是 arionettem

“焚书坑儒” 这个故事对于我们来说,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一段历史。但其实这是两件事,按照当年司马迁在《史记·卷 121·儒林列传》的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焚书” 是他一定干了的事情,但是坑的到底是 “术士” 还是 “儒生”,后人对此的考证绵延不绝。至于到底被填入坑里的到底是什么人,在这里就不把各种考证依据一一拿出来说了,这里我更想谈的是 “焚书” 的故事。

先引一段史记上的原文: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
《史记·卷 006·秦始皇本纪》

根据以上的记载可以概括为:一是秦朝的史书留下了,其他国家的,烧;二是博士官把《诗》、《书》留下了,其他平民有的这些书,烧;医药、卜筮、种树之类的书,可以不烧;跟法家有关的书,不但不烧而是应该供起来。

第二个 “焚书” 故事比秦始皇的晚一点,离我们也远一些,这个 “焚书” 的故事发生在现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托勒密一世 ( Ptolemy I Soter ) 筹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在托勒密二世,托勒密三世统治的近 50 年的时间里,整个图书馆加上在附近寺庙修建的子图书馆,一共收集到了近百万卷各种古希腊经典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图书资料,涵盖哲学、宗教、天文、数学、医药等等。而这些都是后来的史学家们各种考察整理分析的结果。因为不管这个图书馆当时馆藏多么丰富,最后的命运还是被焚烧,而且是一毁再毁。先是凯撒和 “埃及艳后” 克娄巴特拉七世的一段孽缘造成的大战,图书馆被烧了一次;再是狄奥多西一世 ( Theodosius I ) 因为自己信基督教,所以让自己的大主教连着那些异教的书,把未烧完的子图书馆毁了;最后是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 ( Umar ) 占领亚历山大城之后,下令那些和古兰经都无关的书就还是给浴堂生火好了。

第三个故事不再是 “焚书”,因为这个故事从公元前一晃到了公元后的 2012 年,书也从竹简、羊皮卷,纸张转换为了数字版本,没的烧了。具体的故事可以参考这个来自 Huffing Post 的新闻:《图书下载网站 Library.nu 因被 17 家出版社要求关闭的禁令》

熟悉这个网站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它仿佛就是那传说中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从之前的 ebookclub.org 到 library.nu,我通过这些网站,找到了很多包括小说、学术论著以及教科书等我很感兴趣的书籍。我从不奢望把里面几十万的图书都下载下来,以炫耀自己的藏书量。本着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的心理,想着这点小小的且不太光彩的 “侵权” 行为也不算是多大的过错,毕竟图书馆里有的书我还是会去借来看,平常我也会自己掏钱买书看报,不少书籍属于知识共享 ( creative commons ) 的范畴,很多也可以从古腾堡计划里的公有领域 ( public domain ) 下载。

我曾经大致算过如果那些从 library.nu 上下载下来的书的价值。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的话,这些书的费用应该是 1000 多美金的样子,如果按照出版社的逻辑,我就相当于偷走了他们 1000 多美金的收入。如果这个网站有 100 万活跃用户,平均也是这么多数额的下载量,折算下来出版社会遭到 10 亿美金的损失。这个估计不是随意的,以下是根据 Alexa 和 Sharenator 的有关这个网站的基本假设的依据:

  • 三个月内 Alexa 排名为 3461 名
  • 访问者最多的国家是印度
  • 多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的浏览
  • 大多用户是没有孩子的亚洲人和年收入低于 3 万美金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男性
  • 用户大多是 18-24 岁的男性
  • 平均 485518 的日访问量
  • 主要用户来自于印度,其次是美国和中国

al

即便按每天访问的人都下载三四本书标准来算,一年下来,平均到每个出版社也损失 1 亿美元左右。

再看看这 17 家出版社都是哪些。据哈芬顿邮报所列,他们包括 HarperColli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和 Macmillan,这些都是知名的大出版社。根据他们自己网站上的介绍,收入约为以下数字:

  • HarperCollins:每年超过 10 亿美金 (来源 )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保密,因为他们不是追逐利润的商业出版社,但是他们有牛津大学的资助。
  • Macmillan: 每年约 1 亿美金 (来源 )

被提名的几家都是教科书出版的公司,国外的教材普遍很贵。剩下的 14 家也不用再提了,而且本身它们也不太爱公开自己每年的收入。从这样的口径看,损失占它们收入的比重不是小数目,想必这就是促使他们拿起版权武器对付 Library.nu 的最大动力了。

不过,即便这样的算法是铁律,事实上出版社真有这么大的损失么?答案也许是否定的。因为如果没有这个网站,大部分年收入不到 3 万美金的高学历穷学生会选择不下载了,或是去图书馆争取抢来看看,再或是去买二手的书——总而言之,他们会通过其他的渠道获得这些信息。这绝不是非 A 即 B 的做法。

不管如何,最后胜利的还是这些出版社。它们借助版权武器,依照着那些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陈旧法律条文,打败了我们这群低收入却喜爱阅读的人。是的,网上还有很多免费的东西供我们阅读,除了需要付费的新闻报刊网站,它们说。

哎,这多像之前秦始皇 “焚书” 的故事啊。这些 “李斯” 般的出版社们,你们把精品束之高阁,让我们听你们的话买你们的高价的书,任网络上各种缺乏加工的信息泛滥。还好,维基百科还是免费的,我安慰自己说。

也许对于很多人,这是一件小事甚至一点都不重要,但我却像是发了疯似的,想了很多。遗憾的是,笔拙脑慢的我实在不能一一抒发我脑子里的各种不解,心里预想如果这样下去而导致的不安。

先是美国的 SOPA/PIPA 法案,再是欧洲的 ACTA 法案,我们就像是前段时间那些开着豪车、游艇的意大利人:在米兰的大街上,在去往阿尔卑斯山度假圣地的路上,在开着游艇去小岛的路上,被国税局的人要求停下清查是否有偷税的嫌疑一样。清白或是几乎清白的我们,就这样,一水儿地被它们盖上了一个 “嫌疑犯” 的戳。

最后,用 Library.nu 网站停止注册时,仅供注册会员下载书籍的那个首页图来结尾吧。因为我实在写不动了。

54366130

这集辛普森的故事讲了一个秘密精英团体,叫做 Stonecutters(仿造 “共济会”),应该翻译作 “切石会”。真心希望有这样一个秘密的小团体,大家能够随心获得知识所带给我们的单纯的快乐。听,这群看起来都是怪咖的人,他们在唱 “切石会” 的会歌 “We do.”

R.I.P, LNU. 安息吧,我的亚历山大图书馆。

[更新] 发现一个重大的计算错误,感谢大家的指正,已根据意见修正了文章。

题图来自 helenplum

如果您也有一些思考希望能够通过 iShout 这个平台来发声,请通过 [email protected] 和我们取得联系。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喜欢阅读,一面对旧媒体有着强大的依赖性,一面谨慎且满心期待新媒体的真正革命。

累计已发布 23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