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以榫卯结构为你省下 80% 的组装时间,但这还不是它最强的用途
江湖中流传着一些关于宜家的传说:
想要测试情侣感情深不深厚,就让他们一起到宜家买家具吧;而想看夫妻能否过一辈子,可以让他们一起组装 Liatorp 电视柜,因为其组装难度相当高,人称“离婚制造者(the divorce maker)”。
(图自 Neon Tommy)
所幸在于,宜家近日宣布,公司研发了一种榫卯(sǔn mǎo)连接结构——楔形榫钉(wedge dowel),意味着以后在组装使用了榫卯结构的木家具时,可减少对螺丝钉、螺丝帽和艾伦内六角扳手的需求,同时还能节省 60%-80% 左右的时间。
(家具组装工具包,图自 QZ)
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通过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部位相结合而完成,无须使用额外辅助。(对这种结构感兴趣的读者可玩一下之前介绍过的榫卯 app)
(图自木工爱好者)
而宜家研发的榫卯结构和我国传统的有所不同,在两个构件上都有波浪形齿纹。
(图自 Dezeen)
据宜家供应经理介绍,采用新榫卯机构后,原本需要 24 分钟组装的家具现在只需要 3 分钟就能完成。
除此以外,这个结构也更节约资源,因为家具部件本身替代了螺丝等零件,而且这种组装方式对家具的耗损更少,可延长家具寿命:
人们现在搬家的频率比过去高多了。离婚的人也更多了,所以如果你一大早被赶出家门,起码在下午就能重新安装好你(带走)的桌子。
老实说,我们现在部分家具在经过拆解再安装后,部分配件的咬合力会有损失。
今年起,宜家将会把这个结构应用于所有大件的木质家具产品,但一部分产品仍然还是需要以传统方式组装,宜家暂未公开相关系列明细。
而在今年年初发售的 Lisabo 系列已经用上了这个新结构,并因其将近“隐形的”榫卯结构带来的组装便利性获得了 2016 年红点奖。
(采用了榫卯结构的 Lisabo 系列桌子,图自 Dezeen)
耗费数年研制出来的小榫钉
其实,宜家在 2013 年时已经开始推出楔形榫钉,并应用于 Regissör 系列中。当时的楔形榫钉看起来就像木质螺丝,凸起的齿纹可帮助不同组装部件紧密地契合。
(2013 年的楔形榫钉,图自 Curbed)
即便已经想好了概念原型,宜家依然还没有将这个结构工艺推广到更多的产品线,因为,对于宜家这种流水线遍布全球的公司,要改动即是只是很小的一个部件来优化组装过程,都会牵一发动全身。Fastcompany 对其改变难度如此形容道:
简直跟重新研发一个新的汽车底盘差不多。
即使已经设计好了新产品细节原型,还要找懂得供应商的人来看,是否有公司已具备机器和知识来批量生产新细节,而现实是,要生产就很有可能需要订制机器,还得找懂得用户的人来看到底这产品能否大卖。
据悉,单单是针对楔形榫钉,宜家就拉上了将近 60 位不同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与,完成从研发到考虑该新细节对宜家生意整体的意义评估。
我们必须找出哪个产品才能带出设计的最大潜能。
产品研发工程师 Anna-Karin Sjögren 如此解释道。
就获奖的 Lisabo 桌子为例,最开始宜家计划用梣木来制造,但后来因为这种材料容易起毛,对精确度有影响,通过对比后,团队改用了桦木,一种结构更细腻、切面更光滑的材料。
这是因为榫卯结构对部件的精确度要求很高,但这也导致了宜家必须重新订制切割的机器。
(图自 Curbed)
再者,Lisabo 桌子的桌面和桌腿分别来自不同国家的工厂,这对流水线生产的质量也提出了很高要求。
即使研发过程漫长繁复,宜家也未因此止步。
为的是要制造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让单件产品的寿命能够更长。我们生产了那么多家具,必须要有责任心啊。
Sjögren 如此说道。除了出于对产品可持续性的考虑,宜家对于楔形榫钉的重视,还是为了应对新市场的需要。
宜家表示,楔形榫钉最大的潜质在于它不只可以将两个木头配件衔接起来,还可调整应用于衔接不同类型的材质。鉴于宜家在印度和中国的市场不断扩大,他们正在寻找能够更好应对潮湿天气的材料,因此也需要可用于木头以外材质的更好的衔接解决方案。
看来,这小小的榫钉,不只是宜家因为想减少用户组装时间而研发出来的小工具,而是一套基于新材料和衔接解决方案的大产品规划一部分。
题图来自 ikea.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