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这个习惯

公司

2012-04-18 00:57

根据第八次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 年我国 18~70 周岁国民的报纸阅读率 66.8℅。同年的调查中,美国报纸协会的数据是 74%,经合组织统计德日两国分别为 72% 和 92%。

当然,如同美国文豪马克·吐温所说:“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数字。” 如果不去考虑这些数据间的对比,回顾一下自己的阅读习惯在这些年的变化,从读者角度,你又如何看待付费的电子阅读时代呢?

虽然阅读是很多人共同的爱好,但人们阅读的内容、目的以及方式都有所差异。在信息科技发展迅速的今天,很多人依然保持着之前阅读的习惯: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对于部分人来说,电子书、电子报纸之流根本不太实用,明明可以去楼下报亭买的一张报纸,在图书馆能够借阅或是书店购买到的一本书,为何又要购置一个电子设备,然后再去阅读呢?大多数人喜爱阅读是为了内容,而这些由纸张到电子的转化,只不过是因为一些外部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

早几年,当国内报纸的数字版本还不是那么流行,在国外很想看以前常看的国内报纸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在它们的网站还有些与纸版类似的内容报道。但对于喜欢看实体报纸,并享受那种翻阅乐趣的我来说,这还是不足以解愁。而且大多报纸官网的排版设计,根本无法引起我阅读的兴趣,还不如直接订阅它们的 RSS 。

后来只得买些容易购买的本地周报,作为替代品,以保持读报习惯。对于青春期几乎是和互联网一同成长的一代,当报纸已不再是获取最新信息的主要平台时,我依然无法放弃它的原因在于,报纸对于某些新闻的深入报道,以及报纸上的一些特约评论员专栏。这种纵向的内容扩展以及经过整理加工的优质信息,是报纸依旧充满吸引力的重要因素,那种信息被 “推入” 所带来的惊喜有时远胜于在网上 “自行找出” 的体验。虽然此时阅读的语言发生了变化,但是内容质量还是同之前喜欢的报纸一样,读过之后颇有收获。

国际版的 Kindle DX 发布之后,我尝试通过它来订阅一些英文报纸,毕竟价格合适,还可以免费试订一个月。可是一个月之后,除了 “报纸通过 Whispernet 的送达” 让我深感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便利之外,9 寸 Kindle 上的排版方式,文章中图表和数独、填字游戏的被阉割都让我难以接受。在试用一个月后,我还是果断地取消订阅。可以想像,一个经常有阅读报纸习惯的美国人,身在一个难以购买此类纸质报纸的地方,当时 Kindle 所推出的电子订阅版本只能满足最基本的阅读需求。

接着是 2010 年上半年推出的 iPad。从 2009 年底,The Wonderfactory 所发布的《体育画报》平板电脑版的 demo 在网络上疯传,到之后 iPad 的推出,有人认为乔布斯继拯救完音乐行业之后,也将拯救出版业。我也走出之前 Kindle 阅读报纸时的沮丧心情,逐渐变得乐观起来。

Youku

可是,除了添加了自己之前订阅的 RSS 和用 Flipboard 获取信息之外,报纸类在平板上的版本大部分还是单纯 pdf ,或是有些少量多媒体嵌入的应用。后来各大报社、杂志社加紧应用设计与开发,一边和苹果较劲订阅方式,一边努力探索盈利模式,2010 年可谓是报纸和杂志业在平板市场——更具体的说是 iPad 这个平台上——磕磕碰碰的一年。2011 年 3 月 17 日,《纽约时报》推出 “付费墙”,《纽约时报》在 iPad 上的应用也不再免费,改进后的 iPad 版《纽约时报》比之前在 2010 年年初苹果发布会上由《纽约时报》数字营业高级副总裁 Martin Nisenholtz 进行的演示也有更好的用户体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推出 “数字订阅计划” 一年后,《纽约时报》现在仍能拥有近 50 万付费订阅者。

2011 年 10 月,报刊杂志(Newsstand)在 iOS 平台上的推出,结束了之前颇有些碎片化的电子报刊杂志订阅模式,使苹果和报刊杂志社之间的订阅方式之争暂时划上句号。iPad 版报刊便捷的付费方式、相对低廉的价格以及和纸质报刊保持一致甚至有所提高的内容质量,都使 iPad 和报刊出版行业结合的前景看上去颇为乐观。

回望报刊杂志阅读方式多样化的发展历程,也许这些新方式只是保持阅读爱好的工具,而回归到阅读本身,内容才是阅读的出发点和 “本心”。不可否认,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报刊内容获取方式、阅读方式、付费方式上的改进。但这些改变是让我们离 “优质内容” 越近还是越远。而一个已经有阅读习惯的人是不会因为方式的变化,而就内容质量作出大的妥协。虽然把 “格雷欣定律”(即 “劣币驱逐优币” 定律)应用在当下媒体行业里有些牵强,但事实却是:“严肃媒体” 提供的优质内容对不少年轻人来说越来越缺乏吸引力,他们更依赖于电视、网络提供的信息,这些信息相较于报刊杂志,缺乏加工和深度,但阅读起来更方便、轻松。

业界一直把《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作为数字订阅模式改革的先锋,对于他们所作的探索进行研讨和学习。但是缺乏对本土阅读群体的研究,这些学来的经验终究难以很好的实现。也许对于国内的报纸来说,实行 “付费墙” 等收费模式之前应该还有一些功课需要去做,还有一段我们自己要走的路。例如如何保持原有的读报群体,以及对于不属于忠实读者群的人们,如何谨慎合理地引导阅读的兴趣,从而开启大家对此高质量内容的消费意识等,这将都是报纸应该思考和努力的地方。单纯就内容来说,由于报纸已经不再是新闻信息的 “守门人”,如何扩展单纯新闻报道之外领域,报纸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专业的编辑、事件真实性的核查、还有内容形式上的设计优化。

写到这里,不免想到新一代的年轻人,如果从一开始就只是依赖于电视、网络上相较于报刊杂志,缺乏加工,缺乏深度的信息的时候,我们怎么让他们中的部分人对 “严肃媒体” 感兴趣?作为今后的潜在从业者和读者群,如果对于 “严肃媒体” 从初始就缺乏信任和兴趣,我们当下讨论的盈利模式都将是空谈。当大部分从事报业的人更多的是去迎合,而不是于当下的 “浅” 阅读潮流进行一些讨论和探索,数十年之后,我们的后代所阅读的报纸即使存在,也将同今日所读的报纸有很大不同了吧。

 

题图来自于 fotocomunity.de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喜欢阅读,一面对旧媒体有着强大的依赖性,一面谨慎且满心期待新媒体的真正革命。

累计已发布 23 篇文章

本篇来自栏目

解锁订阅模式,获得更多专属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