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两亿人都在用拼多多,你是买了便宜水果还吐槽它的那位吗?

公司

2017-11-15 09:46

“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拼多多,两亿人都在拼的购物 app。” 这则洗脑广告相信很多《极限挑战》的观众都不会陌生。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虽然生硬的植入和频繁在节目中刷存在感让拼多多招来了观众反感,但却也让拼多多这个此前较为低调的电商平台进入了大众视野,很多网友吐槽之余也会好奇:“拼多多到底是个啥?”

用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来形容拼多多用户的感受或许再合适不过了。喜欢它的人,觉得拼多多就是一个便宜实惠淘好物的天堂;讨厌它的人,多半是在拼多多上踩过 “坑”,或是不屑于它略显低端的定位。但不管怎样,在一片质疑和谩骂声中,拼多多就这么神奇地在被淘宝和京东占据的电商领域分到了一杯羹。

拼多多的发展

在拼多多之前,其创始人黄峥还有过一款颇受好评的产品:拼好货,主打生鲜水果拼单。2015 年 4 月成立后,同年 12 月,拼好货宣布完成千万美金级 B 轮融资。

而就在拼好货创办不到半年后,拼多多也在同年 9 月上线。不同于前者自营商品、自建供应链的模式,拼多多更多地扮演一个平台的角色,由商家入驻提供产品及物流。

拼多多的玩法并不复杂,用户将看中的商品分享给微信好友,发起拼团,从而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商品,这也就是拼多多自称 “社交电商平台” 的主要原因了。不过现在已经不需要找好友拼团,也可以直接在商品页面通过系统自动匹配完成拼单,“社交” 只是一层外衣罢了。

极度便宜,是拼多多给人最直观的印象,5 块钱 2 斤的车厘子、10 块钱的 T 恤、9.9 元 2 支的口红在平台上比比皆是,很容易吸引一批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而通过微信群的推广,的确能产生 “裂变” 式的传播效果,顺手点开好友分享链接后,被平台上的低价吸引而成为新用户的不在少数。

2016 年 7 月,拼多多宣布完成 1.1 亿美元 B 轮融资,投资方中还包括了腾讯。

相似的业务、共同的投资方(高榕资本)加上核心创始人同为黄峥,拼好货与拼多多最终走到了一起。2016 年 9 月,两家宣布合并。虽说合并之初双方表示将继续保持品牌独立性、独立运营,但从后续的发展来看,显然黄峥将重心放在了走轻资产线路的拼多多身上。

(至今还有一些用户会在拼好货的微博下表示怀念)

根据黄峥在今年 7 月透露的数据,拼多多用了一年时间拥有了过亿的付费用户,如今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两亿。至于拼好货,就只能存在用户的怀念当中了。

争议 1:来自消费者的投诉

伴随着拼多多爆发的,还有因商品质量引发的大量投诉,水果品类更是重灾区,售后服务不完善也招致部分用户不满。

家住上海的梅先生,最近就因为母亲在拼多多上的一次购物经历而闹心。他告诉爱范儿,母亲花了二十多买了几斤芒果,结果收到货时发现已经烂了不少,好在联系到店家后,直接根据损坏商品的数量退款了。

“她就是觉得便宜,根本没考虑水果的质量可能不行,毕竟图片放在那儿。” 梅先生无奈地说道。

有类似遭遇并不只梅先生一人,然而,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一样顺利讨到说法。在微博、豆瓣、天涯、知乎等社区,时不时能看到对拼多多的投诉和吐槽,主要集中在质量差、货不对板、重量缩水等问题,但商家不回应、退款慢、客服失踪等情况并不在少数。

而平台上为了拉新设置的 “1 元团购”、“1 分钱” 抽奖也为人诟病良多。用户各种拉来好友组团成功,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可以用白菜价买到超值商品,结果发现其实只不过花钱买了张抽奖的 “彩票”,可谓套路满满。而这种 “1 元团购” 类抽奖活动,与此前饱受争议的 “一元购” 在本质上似乎并无差别。

争议 2:来自商家的控诉

不只是消费者,平台上的商家对拼多多也有诸多怨言。

拼多多号对外宣称商家 “入驻零门槛”:零保证金、零佣金、零扣点、无需装修,允许个人入驻。话虽如此,但当你的商品在拼多多上架后,可能会发现尽管销量不俗,但却挣不了多少钱,原因在于拼多多极其严厉的罚款手段。

拼多多在《商家入驻手册》中规定,普通商品在成团后 48 小时内,商家必须上传对应的物流单号,否则视为延迟发货。虽然官网并未对外公布罚款的具体金额,但根据一些商家的说法,48 小时内未发货,每单罚款 3 元;发货 24 小时内没有物流信息,根据商品单价不同,每单罚款在 10 到 40 元不等,延迟发货订单超过 5%(也有说 10%),则当天所有订单全部罚款。AI 财经社曾在报道中透露,有的商家因物流原因被罚款数目高达几十万。

各种罚款条目让商家防不胜防,有商家甚至斥责拼多多 “吃的是商家的人血馒头”,外界也一直有拼多多 “靠罚款盈利” 的说法。拼多多对此的回应是,在剔除虚假订单后,所收罚款均会作为赔偿金返还给消费者,而且拼多多也可以像淘宝、天猫等平台电商一样,通过交易佣金、广告推广费等方式盈利,罚款并不是他们的营收来源。不过,这似乎又与拼多多宣传的 “无佣金” 相矛盾了。

至于商品质量问题,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解释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几块钱还包邮的水果、零食、洗发水,刨除运费和人工费,留给商品本身的成本还能有多少?不排除有一些商家确实在赔本赚吆喝,但大部分商家还是要赚钱,那就只能使劲在商品制造成本上压缩了,那么质量如何,相信各位心里有数。

假货也是拼多多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在拼多多上搜索:LV、Gucci、Prada 等大牌,你会看到各种让人怀疑人生的低价:LV 的皮带只要 100 多一条,原价上千的 Gucci 运动鞋只要不到两百块……当然,对于这种明知不可能是正品的价格,还愿意掏钱购买的人,就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了。

“我们管不住,” 创始人黄峥在谈到店家售假问题时曾表示,“对于平台来讲,很难设置一个关键词列表,只要是这个品牌的,每一个东西出来我都反过来跟别人不一样,那这条界限放在哪里?万一我是小浣熊呢?”

诚然,就此认为拼多多的东西 “便宜没好货” 未免太过偏激,一个成立两年的平台能够在用户中刷足存在感,必有其可取之处,至少 “社交电商” 确实是个好故事,但如何在低价与质量之间保持平衡,大概是拼多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姑且不论侵权嫌疑,但被打上 “假货泛滥”、“售假”、“劣质货” 等标签,恐怕不是一个想要立志打造 “Facebook 式电商 ”,自称 “兼有阿里和腾讯思维 ” 的平台应有、想要有的样子。

题图来自:搜狐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