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银入股之后,卡兰尼克回来的可能性更小了,Uber 却离上市更近了
Uber 最近有点安静。
自从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Travis Kalanick)闹出一波丑闻之后,Uber 就一直麻烦不断:CEO 辞职、与多地政府接连不断的纷争、司机罢工、被伦敦市吊销营业许可、竞争对手日益崛起……
虽然后面来了个新 CEO 达拉·科斯罗萨西(Dara Khosrowshahi),但看上去非常“铁腕”的他似乎也还没能在短期内有效扭转 Uber 的颓势。
(图片来自:路透社)
最近,Uber 似乎终于要迎来一丝转机了。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报道,由软银牵头的财团将对 Uber 进行一轮新的投资,其中包括对 Uber 的 10 亿美元直接投资,以及以“投标报价”(Tender Offer)的方式收购约 90 亿美元的 Uber 股份。
(图片来自:法新社)
这样一来,本次的交易总额将高达 100 亿美元,成为近期最大的一笔私有资本交易。不过,在还没签字画押之前,一切仍存在变数。
交易的变数
尽管双方已经达成了初步的协议,但考虑到“投标报价”的过程——即出资方需要先对现有持股股东提出收购报价,如果双方没有就收购价达成一致,或者最终有股东不愿意出售,使得软银等外部投资者无法达到规定的股权比例的话,软银可能会终止这项交易。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促成交易,双方已经进行了长达数周的斡旋,也做出了很多让步。
其中,Uber 的现有股东已经同意不会与新的投资人接触刻意抬高股价,以减少对交易结果的影响;董事会还同意推动一系列管理层结构的改革,包括将董事会席位扩大到 17 席等,以削减前 CEO 卡兰尼克的影响力。
(图片来自:雅虎财经)
此前,Uber 的大股东之一 Benchmark,曾一纸诉状将卡兰尼克告上法庭。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卡兰尼克有意隐瞒了信息,从而在辞职后仍然实际掌握着董事会的三个席位。双方的争端不仅影响到了整个公司的管理,还成为本次交易的最大变数之一。
据悉,在现任 CEO 科斯罗萨西及其他董事会成员的努力下,Benchmark 本周终于同意搁置对卡兰尼克的诉讼,以推动交易的尽快达成。Uber 还准备在报纸上刊登有关股权交易的通知,督促股东们尽快对软银方面提出的报价进行回应。
虽然交易还未尘埃落定,但可以预见到的是,软银的强势介入,不仅能在资本层面助 Uber 一臂之力,也能通过对 Uber 管理层的重组,帮后者厘清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Uber 的下一步
11 月 10 日,Uber CEO 达拉·科斯罗萨西在出席由《纽约时报》举办的 Dealbook 大会时表示,Uber 的上市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时间表,有望于 2019 年 IPO。
(图片来自:Techvibes)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独角兽企业,将近 700 亿美元的高估值是市场对 Uber 优势地位的绝对信心。但随着市场上不断涌入的新玩家,Uber 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在自己的大本营——美国市场,Uber 的老对手 Lyft 一直在步步紧逼。科斯罗萨西在 Dealbook 大会上第一次公开谈到与 Lyft 的竞争关系,他表示:
我们与 Lyft 在美国市场的竞争非常、非常地激烈,所以在接下来的 6 个月内,我都不认为美国市场会有非常明显的盈利优势。
成立八年多以来,Uber 从美国本土走到了世界各地;而成立稍晚的 Lyft 策略稍有不同,他们选择深耕美国本土市场。如今,Lyft 的服务已经拓展到了美国超过 350 座城市;上个月,他们还刚刚拿到了由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领投的新一轮 10 亿美元投资。
(图片来自:Los Angeles Times)
不过尽管把触手伸得很远,Uber 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一位发言人确认,尽管在部分城市表现尚可,但 Uber 在美国本土市场整体上并不盈利。
而在其他地区,Uber 也并不好过。
在中国完败于滴滴,可以算是 Uber 在全球市场中所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碰壁”了。Uber 不仅在一年之中烧掉超过 10 亿美元,更重要的是,他们最终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市场份额。在将优步中国卖给滴滴之后,Uber 间接退出了中国市场的争夺。
(图片来自:网易)
东南亚被认为是出行领域的一片新的广阔天地。不过如今越来越火的东南亚本土出行产品 Ola 和 Grab,不仅比 Uber 更懂当地市场,他们也不缺乏来自巨头的资本支持。科斯罗萨西也承认:
当地的市场状况并不是我们所预期的那样。我们进去了,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但我不并不对在那里能够很快盈利表示乐观。
(Uber 在全球的竞争者,图片来自:Mashable)
至于欧洲,流淌着美式自由主义血液的 Uber 似乎也并不怎么受到当地市场的待见。因为运营方式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突,Uber 一直受到当地政府和出租车司机的双重抗议与打压。在先后退出德国、荷兰等多个国家的多个城市之后,9 月份,伦敦市交通局还宣布不再对 Uber 继续发放运营执照。
(图片来自:Hypebeast)
更重要的是,除了自己在海外市场的“水土不服”之外,还有更多来势汹汹的对手想要分食这一杯羹。曾经让 Uber 在中国市场尝到失败苦果的滴滴,如今也在更加雄厚的资本力量之下,开始猛烈地进军国际市场了。在运营模式没有太大差别的情况下,这基本上还是一场看谁能笑到最后的“烧钱大战”。
因此,无论是帮自己稳固地位,还是想要进一步扩张市场,Uber 都急需更多的资本支持,上市就是其中的一条可行之路。
(图片来自:Getty Images)
不过针对这点,Uber 的内部也存在分歧。现任 CEO 科斯罗萨西是 Uber 上市的强力支持者,他认为这对 Uber “百利而无一害”;而前任 CEO 卡兰尼克却一直对上市态度消极,他觉得,一方面如今私营市场的融资状况也很不错;另一方面,上市之后公司面临的盈利压力,会打乱对新技术、新模式投资的计划。不久前,Uber 还刚刚准备在洛杉矶推出飞机预约服务。
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等到 2030 年。
但是未来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 Uber 目前的公司困境,实在说服不了那些急切的投资者们再等下一个新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也在“驱赶”卡兰尼克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前面提到 Benchmark 的合伙人比尔·格利(Bill Gurley),就主导了卡兰尼克的辞职。
(图片来自:Getty Images)
卡兰尼克在辞职的时候说,“我一定会回来。”如今看来,这个可能性是越来越小了。在新 CEO 的带领下,Uber 不仅离上市越来越近,也正开始新一轮的管理层整顿。以软银为主导的财团的加入,也将在推动 Uber 上市时起到正面影响。
至于卡兰尼克,如果他选择在与软银的交易中抛售掉大部分股票的话,将成为下一个拥有亿万身家的富豪;而选择留在董事会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是他的影响力会变得越来越小。
题图来自: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