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点到发放用了 3 年,拿张个人征信牌照怎么就这么难?

公司

2018-02-25 15:07

个人征信牌照 “难产” 三年后,首张牌照终于在近日问世了,属于一家叫 “百行征信” 的公司。

虽然百行征集名字有点陌生,但它的股东可都大有来头,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分别来自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考拉征信属于拉卡拉,前海征信是平安集团旗下的公司。

事实上,除了大股东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 36%)外,其余 8 个股东正是此前拿到央行个人征信试点通知的机构,分别持股 8%,也就是说,这一张牌照将由 8 家公司均分,有效期至 2021 年 1 月 31 日。

没想到吧?虽然芝麻分、腾讯信用分等搞得热热闹闹,其实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在无照 “裸奔”,这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要从三年前说起。

目前我国有两大征信系统,分别是企业征信和个人征信,在此之间一直是由人民银行管理和维护。不过,人行的征信系统只纳入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支出和借贷行为,但是这显然不够全面,比如很多民间借贷行为就无法被人行追踪记录到,于是人行决定,或许可以联合其他企业一起干这事,实现信息共享,互通有无,因此就在 2015 年 1 月批准了第一批展开个人征信业务的试点机构,注意,是 “试点”,但这并不妨碍获得批准的机构推出各种玩法。

阿里应该是动作最快的,随即上线了芝麻分,一开始还只是灰度测试,彼时连芝麻分高低、能否开通芝麻信用都成了攀比的资本。到今天,芝麻分也是各家试点机构里发展最全面的、接受程度最高的一个。

相比于阿里的激进,腾讯倒是比较保守,一直到去年下半年才犹抱琵琶半遮面地低调上线了 “腾讯信用分”,用法和芝麻分类似,都是作为免押金、小额借款的授信参考。

然而,人行渐渐发现,情况好像有点不对啊。这 8 家公司都各有各的如意算盘,各自为政,这就与人行建立征信体系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因为征信的本意在于信息共享,比如所有的银行都可以查询到用户在人行征集系统的信息,也需要将用户的借贷情况定期上报。

况且,无论是芝麻分或腾讯信用分,或是其他几家的对应产品,都是为自家公司业务服务的,背后还有大企业或集团,彼此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这又违背了第三方征信机构的独立性原则。

8 家机构没有一家合格,所以牌照也就迟迟没法批下来了。好吧,虽然没有正式名分,但央妈也没有说不可以,所以也不妨碍阿里腾讯们继续在个人征信领域开疆扩土。

然而,放任各机构在征信市场混战也不是个事,最终还得由人行出来主持大局。信息不共享?央妈牵头,一起组个公司,这不就解决了?于是就有了开头我们提到的 “百行征信”。

共享哪些信息呢?事实上,按照人行的解释,能够共享的只是人个作为债务人的债务信息,也就是你跟谁借了钱、借了多少钱,至于你把上百万借给了谁,征信机构是不感兴趣的。

因此,拿到牌照的百行征信,主要还是为互联网金融(网贷、P2P 等)服务,为的是避免出现 “多头借贷” 的现象。之前由于各网贷平台之间信息没有共享,经常会出现用户在 A 平台欠债不还,却还能在 BCD 平台借到钱的现象,而这 8 家机构的信息若能整合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人行征信系统的空白。

话虽如此,但这些有利益冲突、竞争关系的公司,在信息共享方面能做到何种地步,还是存在疑问的。

题图来自:Unsplash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