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iPod 到 HomePod ,苹果对音乐的那份执念还是没变
“音乐,一直以来都根植在苹果公司的 DNA 中,深入骨髓。”
在年初接受 FastCompany 采访时,苹果 CEO 蒂姆·库克(Tim Cook)对这一点直言不讳。我们不会忘记第一次见到 iPod 时眼中放出的光,即使放到现在 iPod shuffle 小而美的设计也并不落伍;我们也不会忘记指尖初次在转轮上滑动选曲时的流畅,配合 iPod Classic 的大容量,仿佛喜爱的歌单长到没有尽头。
(图片来源:History of iPod)
对于不少忠实的 iPhone 乃至苹果生态用户来说,iPod 大概率是他们的第一部苹果移动设备。哪怕现在的苹果 iPhone 一枝独秀风头占尽,音乐依然是一个未被忽视的方向。
在 2001 年第一代 iPod 问世,苹果就已经走上了改善用户音乐服务体验的旅程,我们说 iPod 改变了人们听音乐的方式,不仅因为 iPod 是个存储数字音乐的优秀便携式载体,更重要的是苹果借助 iTunes 解决了当时音乐数字化版权以及商业化问题,这是苹果“iPod+iTunes”的组合模式及协同效应下的成功。
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单一功能 iPod 开始逐渐被更全面的 iPhone 所取代,其销量从 2009 年起开始连年下滑,产品线也开始逐渐萎缩。2014 年,苹果首先停产了不少音乐爱好者眼中的“神器” iPod Classic;到 2017 年,苹果再度停产了 iPod shuffle 和 iPod nano 两款播放器设备。至此,iPod 全系列中硕果仅存的是更像 iPhone 的 iPod touch,但显然它已经不能看作是一款纯粹的音乐播放器了。
伴随着 iPod 一起渐渐淡出公众视野的,还有 iTunes 这个最初提供数字音乐播放、下载和管理的平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iTunes 在国内都有些水土不服,新老用户都或多或少地打心底里发出过“iTunes 为什么这么难用”的呐喊。
但从根本上动摇 iTunes 十多年的统治地位,则是 Spotify 等一众音乐流媒体服务带来的大环境变化。对比一番,我们便会发现 iTunes 的模式已经不仅是有点儿繁琐,还渐渐露出了落伍的疲态,如果苹果想要继续把控自己在音乐行业的话语权,就需要革新自己的商业模式。
2014 年,苹果收购了 Beats,这被视为是苹果音乐服务开始转型的风向标。从那时起,苹果开始花更大的力气来推广自家的流媒体服务 Apple Music。如今,Apple Music 在全球范围内的付费订阅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 3600 万,虽然和领先者 Spotify 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已经展示出惊人的增速。所以不难预料,苹果未来逐步停止对 iTunes 音乐服务支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个趋势也已经从近期的媒体报道中获得印证。
我们之所以认为 Apple Music 的前景更乐观,是因为支持这个音乐平台发展的已远不止于 iPhone。可穿戴设备概念正当红时,Apple Watch 后来居上;耳机开始一轮“去线缆化”洗礼时,AirPods 和 Beats 系列都表现不俗;如今家庭语音助手类音箱百家争鸣,苹果又拿出了主打音质的 HomePod。
虽然这些都是不同品类的产品,但如果要说它们背后有什么共性,潜藏在背后的音乐服务,一定是贯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来自 Above Avalon 的分析师 Neil Cybart 最近提出了一个论点,它认为 AirPods 和 HomePod 是苹果在 Apple Music 环境下,试图“掌控用户声音”所做出的最新举措:前者面向的是户外移动生活领域,而后者则是针对室内家庭生活领域。
当然,如果不只考虑空间布局,这里的“掌控用户声音”理应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声音的输入层面,即当下热门的智能语音交互;而另一方面则是声音的输出层面,即听音乐本身。
恰好,AirPods 和 HomePod 都具备这两方面的特性,尤其是在听音乐这点上,做得都要比同类产品更好一点。
(图片来源:Macworld)
以 AirPods 为例,虽然在刚推出时由于其别扭的外观和稀少的供货而受到不少质疑,但几乎每一个使用过这款产品的用户都会对其无线化设计、便捷的配对流程、稳定的连接表现留下深刻的印象:掀开盖子,自动连接,拿出来塞进耳朵,点一下音乐,播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不过 Siri 对中文的自然语义支持仍然还无法让人叫好,具体在音乐喜好这点上,比如你说“播放我喜欢的歌”或者“播放我最爱的歌”,Siri 可能会穷尽毕生功力在浩瀚曲库中找到一首名为《你最喜欢的歌》或者《你最爱的歌》出来给你;不过要是你很随意地说“播点儿我喜欢听的”,Siri 反而会随机从“我最爱的”歌曲列表里找一首出来。想要和 Siri 完美沟通,要么学会它的语法,要么摸清它的脾气。
但 Siri 并没有影响 AirPods 的火爆销售,作为一款听音乐的耳机配件,AirPods 的表现已经足以让很多人满意。据 Neil Cybart 预估,2017 年苹果卖出了约 1100 万双 AirPods,这和去年年底凯基证券(KGI)分析师郭明錤给出的 1300-1400 万的出货量十分接近。到了今年,AirPods 的出货量或许会达到 2600-2800 万,不仅有可能会推出新品,还会成为仅次于 Apple Watch 的最受欢迎苹果配件产品。
至于另一款最新上市的产品 HomePod,我们都曾以为它会打着“智能语音音箱”的名号,却发现它和 AirPods 一样,也是主打“听音乐”的设备。
这并非偶然,归咎于苹果自身的生态封闭性,目前的 Siri 实在没有和 Google Assistant 或是 Amazon Alexa 一较高下的资本,倒是苹果一贯在音乐服务和硬件品质上相对出彩。苹果显然也知道自家的核心粉丝会愿意为哪一部分掏钱,所以在第一代产品选择了这种专注于核心优势的做法。
这或许就是苹果把“音乐消费”作为 HomePod 最大宣传重点的原因,在最新那部备受好评的《Welcome Home》广告中,我们也能看到音乐元素在其中的比重:
工作了一天的白领女主角一身疲倦地回到空无一人的住所,有气无力地对 HomePod 说“放点儿我喜欢听的”,HomePod 温和地响应,并选择了一首 Anderson .Paak 的《Til It’s Over》。起初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节奏若有若无地在撩拨着心弦,而直至“ Or we can dance in the hallway”一句,女主角终于被音乐所打动,伴随旋律随心所欲地舞动,空间与色彩也在音符的碰撞与舞姿的带动下恣意张扬。白日里工作的烦躁、阴霾的天气与连绵的雨水、地铁上拥挤的人群与电梯里呼吸都困难的幽闭,终于在蜗居的无限延展中一扫而空。
这部作品的动人之处不仅在于这段结合超现实主义空间的精彩舞蹈演绎,更在于它描绘出了或许我们大多数人也正深陷其中的困境,并且给出了答案:
我们独处的室内空间需要一个转换,而 HomePod,或者说 Apple Music 所提供的独特音乐体验,正是可以开启转换模式的开关。
苹果的优势在于它强大的硬件组合和大一统的软件生态,每一位生活在苹果生态圈中的用户都可以从口袋里的 iPhone 、腕上的 Apple Watch ,甚至是书房或是办公室的 Mac 和 Siri 有轻松的交互,所以苹果不必将“Hey Siri”的使用场景局限在 HomePod 上。
但是在智能音箱领域,苹果显然希望告诉自己数千万 Apple Music 订阅用户们,他们的客厅还缺少一款像 HomePod 这样的可以和苹果服务无缝联动,且主打高品质音乐体验的产品。理想状态下,这群用户手中应该还远不止 iPhone 这一款设备。
最终,无论是最开始的 iPod,还是现在的 AirPods、HomePod,苹果想要宣扬的不止是产品本身的高品质,同时也是在借助优质的音乐服务体验来推动自家设备的销售;无论是参与到音乐流媒体平台的建设,还是推出多种形态的听歌设备,改善用户的音乐体验,已然成为苹果那么多年来,防止自家用户被竞品抢夺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然如果 Siri 可以更聪明一些,就更好了。
苹果 HomePod 的音质如何?关注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后台回复「HP」,看看外媒是怎样评价的。
题图来源: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