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HOOD:不看脸的陌生人社交平台到底是怎么样的?

AppSo

2020-12-16 14:43

「为什么我这鲜活有趣的灵魂,不能同我这张脸一样,被人一眼看透?」这样的感叹不仅来自于长相普通的人,还有时会发自于一些高颜值的朋友。

前者担心自己的脸没办法带来吸引力,后者则担心对方过分看重颜值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在。

众所周知,在陌生人社交平台中,颜值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交货币,那么「不看脸」的陌生人社交可行吗?且来看看这款「逆流而上」的社交 app《HOOD》。

《HOOD》怎么玩?

《HOOD》是一款由腾讯年轻团队制作,主攻年轻人市场的陌生人社交 app。不走「唯颜值论」的老路,使用这款 app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上传一张遮脸照。

App 提供了不少可爱的 Emoji 用于挡脸,有时选择用哪一个也能成为你与陌生人开启聊天的契机。

▲ App 会自动检测上传的照是否露脸,露脸的需要用表情遮住

遮脸后,用户对彼此的关注自然会由原来的脸转移到衣服或者兴趣上面,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设置好你喜爱的衣饰单品种类和品牌。

单品的种类和照片除了使用《HOOD》提供的,还能自己新建和上传。

在首页的广场中,你可以看到其他用户的卡片。点击用户名便能进入该卡片(类似于进入该用户的展示台),此时左右滑动就可以查看到他 / 她更多的照片。

在没有进入卡片的情况下,右滑卡片代表喜欢,左滑代表不太来电,互相喜欢的玩家会形成配对。

一开始的时候由于你刚创建的卡片还没推出广场被其他玩家看到,因此即便你已经「右滑」了数张卡片,还是需要「让子弹飞一会」等待被喜欢的用户看到你。

按下右下角的黄色心形即可放大他 / 她的照片,点击照片的任意一处,可留下你的评论。据说很多用户的对话是从点击别人的袖口,留下一句「你的袖口熨得很平」开始的。

打开「欣赏我的」,可以看到别的玩家对你的卡片留下的评价,互相欣赏的人则会出现在聊天界面中。

主动打招呼,或者守株待兔等对方先打破沉默都是可以的。《HOOD》目前的日活动量似乎挺高,右滑或评论对方卡片以后一般很快就能收到回应。

为了快速破冰,《HOOD》会像社交 app《SOUL》一样,为首次聊天的用户准备一个问题,让双方进行交流。对于尬聊型玩家来说,这样的设置还是十分必要的。

若果你不想交友,只是把《HOOD》作为一个服饰搭配 app 使用也是可以的。App 能让你随时查看所有你欣赏过的和欣赏你的人的卡片,从他人的服饰搭配中获得灵感。

进一步了解《HOOD》

于 2020 年 9 月小范围内测,近期才正式上线的《HOOD》还稍显「小众」,但新颖的玩法让其充满了可能性。APPSO 就在上周对《HOOD》的主创们行了专访,希望通过下面的问答能让你更了解产品背后的设计思路和故事。

关于产品和团队的简要介绍

1. 可以一句话介绍一下这款应用吗?

一个年轻多元的视觉化社交平台。

2. 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你们的开发团队吗?

95 后,精力旺盛,天天一起加班到 11、12 点。团队内部产出的第一份 SOP(标准作业程序)是「今天吃什么」,总结了一周 5 天的会议日程、周边店家折扣等等。我们有人称深夜电台,情感导师的运营同学,以及喜欢说唱,偶尔去线下表演脱口秀的产品经理。

关于《HOOD》

3.《HOOD》这个名字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来源于团队喜欢的嘻哈潮流文化。HOOD 是经常在说唱歌曲里能听到的词汇,可以指代自己的城市或兄弟。其实在嘻哈的语境里,HOOD 内涵十分丰富,它代表了一个人成长的环境和朋友,承载了人们的生活、奋斗和喜怒哀乐。

▲ 图片来自网络

4. 你们最开始是怎样会想到去做这款应用的?方案提交后遇到了哪些坎坷又得到了什么支持?

产品最初的想法和形态来源于一次内部头脑风暴,大家都觉得穿搭正在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一件事,同时,它在线上线下都逐渐变成一种能把人聚集和连接的文化。

我们先是通过社群实验和活动的方式简单地去验证了产品化的可能性和方向:比如一些创新性的点用户是否能接受(例如遮脸),在穿搭方向上用户的主要诉求有哪些等等。

社群搭建起来后,用户的活跃程度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给了我们产品化这个想法的信心,同时伴随用户的大量反馈,我们迅速深入思考需求本质,开始逐步进行对《HOOD》的迭代和规划。

在考虑把它产品化之前,其实做了很多社群实验和活动,用这种轻量快速,不消耗产研资源的方式去验证不看脸穿搭社交的可能性。

从初期的互动反馈来看是不错的,给了产品比较大的实验和数据支持。这些行为都是团队自发,自下而上去推动的,并不是按照某个老板的意愿去做的,也不是单纯的桌面数据推演,都是我们自己一步步趟出来的实践和结论。

在过程中,也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了调整和更深的思考。在产出最小可行性产品的 brief 后,至少在部门内得到了让我们去尝试的空间,以及拥有对产品决策比较大的自由。同时老板们也会和我们一起参与对《HOOD》的思考和规划,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准方向和迭代认知。

平等开放的团队文化、真诚踏实的产品实践、用户为本的思考原则,是我们项目能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了。

5. 你们认为《HOOD》对应的是什么需求?当初怎么洞察到的这种需求的,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破局的关键点是什么?

我们解决的还是年轻人的社交需求,但用户上会有一些自己的特点。

比如,他们多是现实中已有一定社交优势的年轻人:爱玩会玩、注重形象、追求多元、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是一些独特的关注领域,对交友圈会进行一定的筛选等等,但在生活中能满足社交需求的关系数量偏少。

团队都是 95 后的城市年轻人,这种洞察也是我们的亲身体会。通俗点说,我们拒绝上来就约,很少以脱单为直接目地进行社交,更多是希望通过某种方式 / 某些特征快速筛选和找到自己的「同类人」,有话可聊。

因此围绕主观的孤独倾诉、自我表达来互动的社交 app、纯荷尔蒙看脸的社交 app、打着严肃认真恋爱旗号的社交 app,都不适合我们。此外现有社交 app 要么是用户过于低质/虚拟,要么是小众平台封闭性强,交流低效,这也是我们主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拥挤的社交赛道里发现了一个空白领域,并且我们预判这样的城市年轻人群体是有较大基数且在逐年增长的,人们会越来越依赖和喜爱多元的视觉化体验,会越来越注重高质量但弱目的性的社交,这是《HOOD》破局的方向。

▲ 《HOOD》的用户群非常年轻

6. 在实际体验的时候,我们发现《HOOD》「左滑不匹配,右滑喜欢」的设计其实和《探探》有些接近,这样的操作设计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我们觉得,已经约定俗成的交互定势,没有强烈的理由去创新,就不一定要创新。如果有创新的话,一是使用场景决定了用户必须改变,按照新的方式频繁使用养成习惯。二是使用后需要有意外的惊喜体验以给到正反馈,并且增强改变的合理性。

我们产品初期的差异化和惊喜点更多是产品概念、调性的打磨和呈现。左右滑从《tinder》开始到《探探》,到无数小的社交 app,本身已经是一个非常高效、用户理解门口非常低的交互形式。

同时我们发现,相比点击、上下滑动,左右滑会给用户一种更沉浸和上瘾的「爽」感,因此沿用了这个交互形式,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创新。

▲《tinder》和《探探》的交友界面

7.《HOOD》的首页似乎是男女生的卡片都会推送的,并不受限于性别,那么目前《HOOD》的用户匹配主要是采取什么样的机制呢?

目前给女性会同时推送同性和异性,给男性只推送异性。因为我们发现,在最初穿搭的主话题氛围下,女性间能够很自然的产生高效的对话和连接,这一点也突破了传统陌生人社交都发生在异性之间的限制。但是男生之间则仍是以异性会话为主。

不过,后续我们会放开限制,让用户自行选择是否只看异性还是全都要,早期的设计也是产研资源紧缺背景下最具性价比的做法,用户量级逐渐扩大后,我们会把这个权利交还给用户。另外地理位置、年龄段、活跃程度、单向互动情况等也会纳入推荐系统,通过模型为用户精准筛出更能与他们产生优质连接的人。

8. 以穿搭替代容貌成为新的社交货币这种想法很好,但毕竟不是所有年轻人都懂搭配、懂品牌,能拍出好照片的,你们认为这样会缩窄用户群吗?如果会,又有什么应对方案吗?

只做垂类的兴趣一定会限制规模,况且尽管穿搭是一个重要的筛选字段,我们也不希望社交的可能性只发生在某个圈层的人之间。

从功能上来说,我们会持续提供大量的特色贴纸,包括去做一些 AI 的照片效果尝试,以及在各个入口给到详尽的教程,帮助用户提升自己的发布质量。从更大的规划上来说,穿搭只是产品最初切入这个人群的一个小口子。

我们还会去找更多这样有闪光的连接点,比如音乐、足迹等。并且这些信息,我们都会引导用户用图片的方式来展现,以加强视觉冲击力。

画面可承载的信息量也是巨大的,一张表达自己「喜欢动物」的照片,带来的吸引力会远大于这个文字标签,因此我们平台上的用户,是拥有丰富、充沛细节的「人」,而不仅仅是一张形象照,更不仅仅只是一张好看或者不好看的脸。

9.《HOOD》的功能还相对简单,有考虑过将来加入一些类似摄影元素(流行滤镜、参考构图)来丰富玩法和功能吗?

《HOOD》已经有很多玩法上的规划,例如在发布内容方面,会引入 AI 作为辅助,推出各种趣味的遮脸方式并提供各种发布模板,打造一个有意思的发布器,帮助用户把现在很多需要手动完成的美图和创作功能自动化和低门槛化。

▲「特色标签」和「今日图鉴」是目前《HOOD》上的两种趣味玩法

另外更多重心会放在对于互动形式的探索上,比如我们马上就会发布一个新的玩法(也是第一次在媒体上向大家提前公布),叫「HOOD CLUB」。

「HOOD CLUB」通过线上氛围感的营造,真实地去模拟年轻用户线下的社交场景,相比于匹配流程,这里是一个门槛更低、更实时的声色社交场,用户通过选择喜欢的音乐或是符合心情的 CLUB 名字,来偶遇那些和他们有一样品味的人。

更多这样从各个角度帮助用户实现相互连接的趣味玩法,以及基于卡片的多模版多功能交互的形式都会逐渐丰富起来。

10. 现在的用户群构成和用户反馈中看到的诉求和你们当初构想的有出入吗?

现在的用户群构成和我们的设想重合度是比较高的,当然这也基于我们在前期的内测和增长推广上都不是采用暴力导流等方式,而是通过口碑传播、邀请制度等吸引那些很酷的年轻人们,并且产品跟他们的接触非常密切,保持了较高的用户质量。

从他们的反馈中,我们会惊喜地发现例如遮脸等一些看似有点「离谱」的创新点受到了空前的追捧和喜欢,但他们也一直反推着我们去思考深层次的社交需求和群体特点,在很多细节的设计上,用户也会帮我们拨乱反正、防止自嗨。

比如我们曾经想做一些其他平台上很火的二次元漫画风格的遮脸贴纸,我们的用户全部都表示不感冒;还比如我们一开始圈定的穿搭范围其实比较狭窄,在和他们的接触过程中会发现,尽管大家对穿搭很在意,会通过穿着去判断对方的一些特征,但他们的包容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遮掉脸之后,除了衣服,他们对彼此都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探索欲望。也是用户的热情开放坚定了我们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做更大的,属于新一代流行年轻人社交平台的决心,而不是自满于一个小众产品。

关于想法与故事

11. 在创作《HOOD》的过程中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应对的呢?

最大的挑战是确定产品定位和增长用户群的困难。和很多新产品不一样的是,我们的路径并不是走完整「上线 – 持续优化」的路子。

《HOOD》作为一个实验性的产品,上线的时候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社交产品框架,我们单纯地拿遮脸穿搭匹配作一个 demo 直接在线上进行了实验,整个内测期间只有一个底 Tab(底部导航栏),团队也不是一开始就想清楚《HOOD》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

所有的产品思考是伴随着实验进行的,而不是先把每件事想通后,直接做一个完整的东西出来让大家去看反馈。因此在推广和增长的节奏上会遇到很多挑战。

首先我们得到的资源比较少,在这个买量为王的时代就已经必须各种另辟蹊径了。另外增长的节奏需要和产品的迭代匹配,增长准备好了,产品接不住,也是无效的,产品要实验了,流量上不来,对产品迭代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再者我们不是在一个真空的环境里做事,每个阶段都需要拿出数据结果来,所以挑战非常大。在巨大压力下,我们所能做的还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去进化团队的认知,尽早将产品从实验阶段转向有规划有节奏的迭代阶段,能够正式向市场开放,接受市场的检验。

在增长用户群方面,我们认为还没有到要利用腾讯的名声进行推广的时候,有时候过于丰富的资源会让人放弃思考和创新,过早地灌输流量会让产品变形。公司是我们坚实的后盾,我们也想交出一份自己更满意的答卷。用足够优质的产品说话,证明价值和潜力后才能事半功倍。

《HOOD》在整个内测阶段的推广花费极少,因为真的没有钱。我们用了很多取巧的方法,包括笼络了非常多潮牌微商、买手店学生店员等帮助我们寻找试玩体验的用户。

尽管一开始量级不大,但是我们很重视和用户的联系,从品牌概念出发,我们把用户都称作「合伙人」,社群命名都是《HOOD》合伙人 X 号楼,大家就是《HOOD》这个小区里的住户,关系亲密。

▲ 《HOOD》的每版更新都有列出对该版本有贡献的用户

另外我们做了好几个非常有质感的活动,比如「和山本耀司一起写诗」等等,活动奖励尽管量少,但都是圈内高度认可的单品,比如 AMBUSH 项链、山本和 Supreme 的最新联名 T 恤等,从不糊弄用户。

很多用户都表示我们的社群是他们待过最有意思,活跃最久的官方群,由此带动起的用户自发传播,几乎占到我们整体新增的 50%。

另外团队也会在其他开放平台上去邀请一些用户,潮流文化和穿搭是一个圈子的事,很少有「单机玩家」。一个用户身后往往是一个小圈子的人,我们抓住一些用户,一些触点,通过非常精细的用户运营引导口碑安利,以用非常低的物质成本来撬动更大的圈内传播。

12. 内测过程中,你们有没有收到比较有趣的用户反馈?

很多。因为我们跟用户的关系比较近,很多都已经是很好的朋友了,他们会给我们非常多鼓励,自发的为我们去安利。

比如有时候我们经常自嘲做不下去了,一个用户就给我们晒他的房产证以表示坚定的支持。有个 02 年的弟弟,因为喜欢我们的产品,一个人给我们拉了 100 多个朋友过来下载试玩。

很多用户通过我们平台快速脱单,或者中午认识,晚上就一起出去劈酒了。我们和用户线下聚会后,他们发朋友圈,都非常 HOOD 地把照片统一遮脸,互相接力,成为一股清流。

▲ 分别为用户和运营同学的对话,用户发的 HOOD 聚会图

13. 从颜值到穿搭是一个审美观念的转变,《HOOD》团队是怎么看待培养用户和迁就用户喜好这两者的关系的?

首先我们的用户是一群包容性非常强的用户,大家本身对于审美多元这件事就比较认可,另外,教育用户,本质上是要让他们体会到这种转变所带来的好处和收获,能够大于进行转变所付出的成本。

用户会有一些比较有共鸣的反馈:不看脸,一开始可能不习惯,但是玩久一点就会发现,一方面,对于发布个人照片的门槛和顾虑减少了,隐私有了保护、不用费心 p 图等等。

另一方面,遮脸后大家的视野突然「开阔」了,不再是纯荷尔蒙的选择,开始看到对方的背景地点,看到对方的包包品牌,每张卡片背后那个人的想象空间增大了很多。

▲ 通过喜欢的单品和品牌,《HOOD》把用户联结起来

这种探索欲让人更加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冲动。在数据上的直接表现是,平台右滑率和人均右滑(表示喜欢)次数都显著高于同类产品。

14. 当《HOOD》做到更大规模后,极有可能产生真实希望交友的用户和带货的商家之间的矛盾,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去预防 / 化解呢?

产品目前的氛围就是社交的氛围,也暂时没有开放式的社区 / 广场模块,商家在这投入精力也无法获得大量流量,自然不会先来捣乱,他们不会做划不来的事。后续即使有了开放模块,也会通过一些推荐、内容理解上的策略来进行管理。

▲《HOOD》不提倡用户上传广告宣传照

15.《HOOD》未来的盈利模式会是怎样的?

目前还没有过多地考虑盈利这件事,但是这是必须提上日程的。我们需要影响到更多的年轻人才有机会提供更深的服务,年轻人也是各个品牌争夺的流量。暂时不考虑走带货电商方向,未来可能会在增值服务和品牌广告上进行探索。

关于对《HOOD》未来的想象

16. 如果十分满分,请给《HOOD》目前的成熟度打分。

3 分吧。

17.《HOOD》目前有和什么品牌合作或者举行一些联合活动吗?有什么后续合作计划可以透露吗?

目前还没有,正在筹划《HOOD》的第一次品牌亮相,圈内各大国潮品牌、嘻哈厂牌和各位 Rapper(说唱歌手)都在接触中。欢迎大家抱有十二分的期待。

18.《HOOD》未来的更新方向、发展规划是怎样的(短期,长期)?

短期:覆盖更多年轻用户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匹配需求,加快社交网络的建立,沉淀更多优质的 UGC。同步进行各类推广和市场营销活动获得量级的阶段性增长。

长期:《QQ》以上,《微信》以下。

《HOOD》的目标是 Young Adult(18 岁以上年轻人)的 Club(俱乐部),会是 Z 世代在融合了消费主义、视觉化表达、追求大胆开放的青年文化背景之下而诞生的新社交平台,也会慢慢培养自己的内容生态。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