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认的「伦敦最糟糕景点」,实际耗资 600 万英镑
原以为大神级别的设计师和工作室,就能像原研斋老师设计小米 logo 一样,客户「照单全收」,将设计图上的创意原封不动地实现出来。
——但最近国际知名建筑事务所,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可公开访问的艺术仓库」博伊曼斯 • 范伯宁恩博物馆(Depot Boijmans Van Beuningen)的 MVRDV,也不可避免「翻车」了。
▲ MVRDV 设计的博伊曼斯•范伯宁恩博物馆. 图片来自:MVRDV 官网
MVRDV 这回「翻车」是因为设计了一座人造山景点,由于挨着著名的历史遗迹——大理石拱门,也被称为大理石拱门山。
▲ 1900 年代的大理石拱门. 图片来自:Twitter
斥资 600 万英镑(早期公开信息谎称 200 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 5 千万元,只是为了建一个为期半年的临时景点,按天计算也要每天收入 3.3 万英镑(将近 30 万人民币)才能收回成本。
这明明是奔着 5A 级景点的阵容去的,最后却被网友评为「伦敦最糟糕的景点」。
游客 Emma Wright 发出无比失望的自拍照,配文:「参观大理石拱门山,是我在伦敦做过的最糟糕的事。」平日里鲜少被点赞留言的她,却在这件事上收获了大量共鸣,不仅被频频转发,还上了各大媒体。
▲ 游客 Emma Wright 的差评发言. 图片来自:Twitter
开放两天后,经不住差评一轮轮的猛烈攻击,大理石拱门山关闭,同时向订票顾客退款。随后在 8 月初开始免费开放,却被评论为「0 元门票,还是太贵了。」
——原因是景观实物照的伤害级别,完全不低于卖家超想删掉的买家秀。
大理石拱门山的官网售票页面,用的是 MVRDV 用 3D 软件渲染出来的设计图。
▲ 大理石拱门山的官方宣传用图. 图片来自:MVRDV 官网
然而,花 8 英镑才能看的临时景点大理石拱门山长下面这样——用廉价草皮粘起来的假山,而且也不够绿。
▲ 真实的大理石拱门山. 图片来自:TCS Network
▲ 大理石拱门山的近景照. 图片来自:Dezeen
不过事情经过并没有这么简单。在了解了 MVRDV 的最初设计方案后,不得不承认,还好没有按照设计师的想法来,不然这就不仅仅是「伦敦最糟糕的景点」了。
因为 MVRDV 的想法相当「疯狂」,他们想用这座人工山,把大理石拱门覆盖起来。可是大理石拱门作为需要保护的历史文物,怎么就变成犯了错的孙悟空,要被镇压在这「五指山」之下?
▲ 原本设计图的橙色区域是旁边的大理石拱门. 图片来自:MVRDV 官网
不过在外国网友眼中,大理石拱门山连游戏《马里奥赛车 64》里的场景都比不上,更像是一个大型「矿渣堆」。
▲ Twitter 上的网友配图
只要想到,原本这个「矿渣堆」要把一处历史遗迹埋进去,接下来的事情便难以想象了。不禁感叹,到底这群设计师的脑洞是怎么形成的呢?
孕育了 17 年的设计概念
在大理石拱门山之前,MVRDV 就对「罩」住建筑物的绿色景观山心存执念。
大理石拱门山面世后,圈子里立马有人看出端倪,这不是 MVRDV 当年夭折的蛇形画廊展馆方案吗?
▲ MVRDV 当年设计的蛇形画廊展馆(图左)和大理石拱门山(图右). 图片来自:Dezeen
在 2004 年,MVRDV 还很年轻,受到伦敦肯辛顿公园内的蛇形画廊邀请,设计一座新展馆。从 2000 年开始,蛇形画廊每年都会邀请建筑师,在肯辛顿花园的草坪上设计一座新建筑——唯独 MVRDV 接手的这一年,没有实际建成的展馆。
当年年纪尚轻的 MVRDV,志气可不小。他们看到其他建筑师设计的展馆都建在了画廊建筑前面的草坪上,与画廊本身好像没什么关系。
▲ 历年优秀的蛇形画廊展馆节选. 图片来自:ArchDaily
MVRDV 觉得既然要做,那就必须是跟蛇型画廊融为一体,才配得上蛇形画廊展馆这个名字。
于是他们提交了在蛇形画廊外部建造人工景观山的方案。在这座山上,既可以眺望美景,还可以连通内部咖啡馆,让游客坐在草坪上喝咖啡。
▲ MVRDV 设计的蛇形画廊展馆. 图片来自:Dezeen
MVRDV 在自己的官网上,依然保留了对设计方案的描述:「这个概念是为了在展馆和画廊之间建立更牢固的关系,使其不是一个单独的建筑物,而是画廊的延伸。通过将馆内现有的建筑纳入其中,将其转化为一个神秘的隐藏空间。」
换句话来说,MVRDV 要用自己设计的新建筑,将原有的蛇形画廊建筑物隐藏起来。
▲ MVRDV 的蛇形画廊展馆设计图. 图片来自:Dezeen
▲ MVRDV 设计的蛇形画廊展览的剖面模型. 图片来自:MVRDV 官网
当年担任蛇形画廊馆长的 Julia Peyton-Jones,清醒意识到这个方案对蛇形画廊的安全风险,用成本太过昂贵为理由中止了建造计划。她后来在采访中,称其为「英雄式的失败」。
MVRDV 是我们当时委托的最年轻的设计公司,他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勇敢的、宏伟的方案。这是建筑师第一次真正想抹去画廊的痕迹。
——蛇形画廊前馆长 Julia Peyton-Jones
▲ 接受采访的蛇形画廊前馆长 Julia Peyton-Jones. 图片来自:Dezeen
时隔 17 年,MVRDV 再一次想用巨型人工山覆盖建筑物。这一次如果建成了,依然会是「英雄式的失败」。
奇怪的景点设计逻辑
由于疫情的影响,原先繁华的牛津街商区变得萧条,于是当地政府计划在牛津街一端的大理石拱门处,建造新景点来吸引更多人流,复兴周边商业区。
▲ 大理石拱门山的地理位置. 图片来自:TLDR News
这处景点的预设是「观景台」一类建筑,可以眺望伦敦美景。
可是当项目交由 MVRDV,他们又一次被覆盖建筑物的执念迷住了,直至被专家警告才修改方案,给大理石拱门留出空间,在一旁建起了比原计划小很多的人工山。
不管多么疯狂的想法,你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逻辑,即一个厉害的新景点可以暂时吸引游客,并促进整个夏季和秋季的消费,让人们回来到实体店,并扭转人们在网上购物的趋势。
——TLDR News
当规模缩小后,用土壤培育绿植的想法被迫改成用景天植物草皮,偏偏伦敦的天气不给力,景天植物长得稀稀拉拉,露出大片棕色草皮,让这座人工山看起来更加「人工」了,而且是粗制滥造那种。
▲ 半完成状态的大理石拱门山. 图片来自:The Critic
MVRDV 在收获差评之后,将设计失误归因为项目尚未完工,还需要给植物更多的生长时间。
土丘是一个活生生的装置,与植物一起工作是不可预测的,尤其是在具有挑战性的天气条件下。
——MVRDV
由于大理石拱门山计划开放到明年的 1 月份,MVRDV 解释说绿植会随着季节变化,景点会变得不一样了。这样牵强地把理由找到天气上,自然受到大众的舆论反击。
网友 Judith Patten 质疑道:「太干了?伦敦在过去几周里倾盆大雨(和发生洪水),只有一天是干旱的。」
不仅如此,宣传文案中的观景效果,也未能实现。评论人 Dan Barker 在开放的第一天就进入景点参观了,当他爬上 25 米高的观景台时,并没有看到宣传中所说的「让游客可以欣赏到伦敦的壮丽景色」,反倒是一片布满瓦砾的「工地」,往远方眺望还会被茂密的树木遮挡大部分视线。
▲ Dan Barker 在开放第一天拍摄的观景照. 图片来自:Twitter @dan barker
而且这搭建简陋的观景台,还得安排工作人员守着,以防游客发生危险,或者掉落手机等贵重物品。
▲ Dan Barker在开放第一天拍摄的观景照. 图片来自:Twitter@dan barker
没有多少游客的大理石拱门山,好像被过分高估了,还建了一个「快速通道」,原始售价 8 英镑,所以 Dan 还曾开玩笑说:「每上一级台阶要花上 6 便士」。
在免费开放参观之后,背后的组织者仍寄希望大理石拱门山在明年 1 月前,能够吸引 20 万游客,并声称:「预计将有数百万人穿过该地区,来一睹其魅力。」
可惜,实际体验支撑不起这过于乐观的想象。
▲ 用以提高售价的快速通道. 图片来自:The Critic
▲ 大理石拱门内部环境. 图片来自:Twitter @dan barker
绿色景观建筑仍不乏好设计
大理石拱门山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人工山完全不被大众所接受。在鲜有的好评中,网友 Ban 用天线宝宝的房子照片来告诉大家:「我其实还挺喜欢大理石拱门山的。」
在 1997-2001 年推出的天线宝宝剧集中,这座长得像绿色帽子的青草房子是真实存在的,位于英国沃里克郡的一个农场里。
即使节目停播后,狂热的天线宝宝粉丝依然慕名而来,不胜其扰的农场主只能将天线宝宝的房子夷为平地。现在这处房子的位置,已经变成一处池塘。
▲ 曾经的天线宝宝房子,如今已变成池塘. 图片来自:The Sun
从当时留下来的珍贵鸟瞰图来看,这个圆顶房子是在一片草地之上,旁边有一些看起来像是缩小版的草墩。这座房子本身也是绿植与建筑结构相结合的设计,景观与建筑才真的融合成为一体。
▲ 天线宝宝房子的鸟瞰图. 图片来自:Daily Mail
而 MVRDV 用人工景观山覆盖建筑物的想法,无论是蛇形画廊,还是历史遗迹大理石拱门,更多的是一种取代,将原有设计埋没,更替为新设计。不符合逻辑的设计,最终也很让大众所接受。
来自国际级别景观设计公司 Wardell Armstrong 的景观设计师 James Shore,对大理石拱门山做了一番很中肯的评价,也希望大众不会因为这次的项目对绿色建筑从此灰心。
这个方案最糟糕的地方是,我担心它将与绿地的投资联系起来。
作为一个空间设计的概念,我认为它有优点,带来了三维空间,以充分利用在一个城市中分配出来的空间,在这里,空间是如此的宝贵,当然,如果你雇用一个建筑师,他们在这方面有优势。
然而,该设计的其余部分充满了问题,例如它的无常性——景观与建筑不同,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好,与建筑的情况相反,它们有季节性,需要时间与周围的生态环境建立起来。
在绿色景观与建筑相结合的构思中,依然不乏很好的设计。
墨西哥建筑师 Javier Senosiain Aguilar 在 1984 年设计的 Casa Orgánica 建筑,与天线宝宝房子一样半埋在它所处的土地下面,成为那片丘陵花园的景观。
▲ 墨西哥建筑 Casa Orgánica 的鸟瞰图. 图片来自:Amazing Architecture
时至今日,Casa Orgánica 仍是墨西哥当地闻名的景点。
外国游客参观需要花费 480 美元。在疫情期间,团队参观只限 6 人,而且每次只能逗留 1 个小时,依然挡不住对这个景点心生向往的游客。
从外面去看 Casa Orgánica,它被绿植完全覆盖,在花园中散步不知不觉中可能就走到了房子的屋顶上。
▲ Casa Orgánica 的官方照片. 图片来自:Arquitectura Diseno
原以为这类建筑的内部会阴暗潮湿,但这座半埋在地下的房子比平常的建筑还要更加明亮——阳光照射进来,在洞穴风格的内部空间中,唤起无限诗意的幻想。
▲ 知名摄影师 Pia Riverola 拍摄的 Casa Orgánica. 图片来自:Pia Riverola 官网
设计出这座巅峰建筑作品的建筑师 Senosiain,对绿色建筑有这样透彻的一番思考:「人类决不能脱离他们的原始冲动,脱离他们的生物性。他们必须记住,他们自己来自一个自然原则,寻找他们的住所不能脱离他们的根;换句话说,他们必须避免使居住场所变得不自然。」
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景观设计,一旦脱离了自然的法则,想法过于天马行空,不能回归到生活,真正服务到它的受众,想法再好也无法成为为公众推崇、为历史记住的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