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从 iPad Air 到 iMac,苹果造了个 M1 宇宙

AppSo

2022-03-20 21:29

刚刚结束不久的苹果发布会,揭示了一个不太容易被发现的事——苹果的保密工作其实变好了。

前几年,苹果发布会都还没开,新品就被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彭博社 Mark Gurman 等各路预测达人爆料完了的情况十分常见。但今年存在于各路预测中的 M2 芯片没来,反倒是 M1 Ultra 刷新了苹果自研芯片性能上限。

新 iPad Air 也没有如预测一般用上 A15,而是直接上 M1,被不少人称作「等等党」的胜利。

这也带来了一个颇为奇怪的现象,翻看苹果官网很容易就能发现,现在搭载 M1 芯片的设备似乎太多了,新 iPad Air、iPad Pro、Mac mini、MacBook Pro、MacBook Air,iMac 24 英寸,足足六款。

▲ 六款形态不同的设备,都搭载 M1 芯片

从入门级到高端,从桌面级到移动级,不同形态、不同价格、不同定位的产品,都用同一款芯片,苹果不怕对消费者产生错误引导,影响销量吗?

这似乎是反常识的,但其实同样的事情苹果已经做了很多次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产品看起来更具性价比,让作为消费者的你我,更主动地打开钱包。

频频出现的 M1 芯片,带来了什么

芯片作为计算设备的底层基础,是一款产品的核心,同时也是吸引消费者的最佳手段之一。

M1 作为苹果切换到 ARM 架构的首款产品,其表现不用多说,自发布一年以来,其性能和功耗都获得了人们的认可,甚至加重了其他芯片厂商的竞争压力。

之所以要在多款定位和形态都不同的产品上使用 M1 芯片,软件体验一致性是原因之一,这体现在我们日常使用体验中极为容易感知到的地方——系统流畅度和通用功能。

纵观苹果官网在售的 iPhone、iPad、Apple Watch,无论是入门、终端、还是高端定位的产品,苹果基本都会选择让它们搭载同一款旗舰芯片或性能相近的芯片,以保证都能流畅运行最新的系统和功能。

同一条产品线上高端 iPad Pro 上的手写识别功能,入门级的第九代 iPad 也能用,甚至功能通用性是跨平台的,比如人像模式功能,iPad Pro 和 iPhone 都能用。

▲ 人像模式离不开 A 系列芯片逐渐提升的 AI 算力

入门级、中端和高端产品在基础软件体验方面是一致的,这让入门级或中端产品显得更有「性价比」。

在 Mac 产品线使用英特尔芯片时,几乎不可能出现桌面级设备和移动级设备使用同一芯片的情况,iMac 使用桌面级芯片,而 MacBook Air 使用移动级芯片,泾渭分明。

Mac 改换到 ARM 架构后,情况变了。

桌面级 iMac 和入门级的 MacBook Air 都用上了 M1 芯片,两者都能流畅运行最新的 macOS 系统,移动端 iPhone 上的实况文本、人像模式功能,也以不同形式来到了这几款设备上。

▲ macOS 上的视频人像模式,自动虚化背景,让人更加突出

这背后除了 M1 系列芯片优秀的性能与功耗控制,也离不开 AI 核心单元的推动。

此外,在不同型号和形态的设备中采用 M1 芯片,也有利于拉升出货量,提升苹果在芯片市场的占有率。

越多人用越能证明芯片的价值,有利于 M1 站稳脚跟,进一步提升苹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有可能抬升股票价值。

Mac 转换架构引发的变化还未完全释放,苹果对于性能以及更优功耗的追求,不仅影响了 Mac 的形态,甚至模糊了产品形态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24 英寸的 iMac 和 13 英寸 MacBook Pro 都用 M1 芯片,两者都是入门级产品,14 英寸的 MacBook Pro 和 16 英寸版本都可以用上顶配的 M1 Max。

先根据需求选电脑形态,再选芯片的惯例,到了 Mac 这里可能要反过来了,应该是先看芯片性能需求,再看使用场景,最终选定电脑形态。

iMac、MacBook Air、Mac mini,大家都用 M1 芯片,显得入门级产品性价比更高,同时 Mac 产品线中各款产品天然存在不同形态,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即便使用同一款芯片,也不会影响销量。

典型的苹果式「性价比」

相比以往苹果在 iPhone、Apple Watch 等产品上实行的平价策略,M1 芯片的重复利用更进一步,实现了跨产品,不仅 Mac 产品线用上,iPad 产品线也能用。

这其实是「锚定效应」的直接应用,之前 iMac 一直以来都是桌面级产品,使用的也是性能较高的桌面级芯片,如今 M1 芯片来到了 iPad Pro 和 iPad Air 上,容易在人们心中建立这两款产品性能较高,都能做桌面级工作的心理预期。

▲这三款设备,都有搭载 M1 芯片的型号

另一方面,iPad 产品线引入 M1 芯片,其实也是预留性能空间,为那些想在 iPad 应用生态中创建大型生产力应用的开发者提供基础设施。

第五代 iPad Air 搭载的是 M1 芯片而非 A15 芯片确实出乎意料,再加上相比前代降价 400 元,堪称减价又加量,自然会让人觉得很有性价比,甚至会让人觉得 iPad Pro 有些尴尬。

如果你仔细查看两者之间的差异,很快就能发现这又是一次精准的「配置缩水」,在芯片之外,苹果仍然设置了足够的差异性。

仅从正面来看第五代 iPad Air 和官网在售 iPad Pro 几乎外形一致,两者的差别体现在解锁方式、屏幕刷新率、摄像头、存储空间等不仔细对比不太容易察觉的地方。

用上 M1 芯片后,iPad Air 确实能完成许多原来 iPad Pro 才能做好的事情,比如 SketchUp 制作 3D 建模,更流畅地用 lumaFusion 剪辑视频。

如果真要用 iPad Air 作为长期创意工具使用,iPad Air 最大 256GB 的存储就有种不上不下的感觉,现在够用,那未来呢?

▲ SketchUp 应用. 图片来自:askNK

和之前一样,即便是用上 M1 芯片,iPad Air 的定位仍然是中高端,能完成一定的创意工作,但存储等特性限制了它进一步发挥。

此时再查看 iPad Pro 价格,你会发现 iPad Air 256GB(5499 元)存储配置的价格,离 iPad Pro 128GB(6199 元),差价仅为 700 元,似乎是个稍微努力就可以够得着的价格。

一旦你一咬牙打算加钱,又会发现 256GB 存储配置的 iPad Pro,差价又是 700 元,这次加不加呢。

▲ 新 iPad Air 与 iPad Pro 11 英寸价格对比

这其实可以看做是套娃式「锚定效应」,iPad Pro 作为系列中的高端产品,是标杆一样的存在,而你只需要花费相对较小的代价,就可以从中端产品一跃获得 Pro 级的体验。

最后,可能连自己都没发现,最初的需求只是娱乐加轻度创意工作而已。

如今苹果产品线已经非常丰富,iPad、iPhone、Mac、Apple Watch,每一条产品线都有入门级、中端、高端三种不同定位的产品,旗舰芯片下放到入门级产品中,让其看起来更具性价比。

▲ 苹果官网提供直观的机型对比功能,从高端到入门级

高端产品则在工艺结构、存储、摄像头模组等基础体验影响不大的元器件,维持更高的规格,建立高端体验的唯一性,最终苹果得以细分产品线,为每款产品匹配梯度式的价格。

M1 高性能低功耗的特性让它能适应更多设备,进入更多设备不仅能拉升基础体验,提升市场占有率,还能让入门级产品更具性价比。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