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APPSO 和爱范儿编辑如何机智出行?这里有 N 条锦囊

AppSo

2022-04-30 16:18

用手机刷公交、用手表开车门;用户外音响点缀出游,用便携电源充满动力。不知不觉中,工作通勤、假期出游,都有了不少数字化、电气化的影子。

从「叮」一下打开地铁闸口,到汽车的高级辅助驾驶,再到假期出游,传统出行方式日渐成熟,新方式也在质疑与进步中慢慢成为主流。今天,我们邀请到几位 APPSO 的好朋友,来分享他们关于出行的故事。

胶布人分享:你的数字化出行是什么样的?

不同的出行需求,有着不同的出行方式,公共交通、自驾通勤、假日出游,这些出行场景,今天又有哪些更有趣的解决方案呢?

  • 5 公里以内,我建议你这样通勤

大家好,我是 APPSO 的编辑陆新宇。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为了每天睡足 8 小时,通勤非常重要。虽然我基本就靠公共交通,但也经历了两个阶段:「如何解决 1 公里左右的通勤」和「如何解决 5 公里左右的通勤」。

2018 年,我住在距离公司不到 2 公里的地方,本来上下班骑 ofo,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为了能多睡 5 分钟,作为米粉,在多方对比后,我选择了小米米家电动滑板车代步。

▲ 就是这款的前代

其实也有其他解决方案,比如那段时间很流行的平衡车,但我无论如何都学不会,而且平衡车也不允许上路,有安全隐患。我也考虑过电助力单车,觉着累了可以电助力,想锻炼了就用脚蹬,但它结构复杂,所以相对容易发生故障,轻便的同时续航也比较差。

▲ 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网友吐槽

不过,小米的电动滑板车也并不是完美的,首先就是轮子太小,这导致稍微有点台阶就得下车推。另外,如果你骑车的路不够平坦,没有避震装置的它能帮你喝掉半杯早餐豆浆。

如今,我住在距离公司 5 公里左右的地方,乘坐地铁变成了我的主要通勤方式,我的选择是 Apple Pay。

除了实体公交卡,现在比较主流的乘坐公共交通方式有三种:二维码支付、手机 NFC 支付以及智能手表/手环支付。

不论是 iPhone 还是华为、小米等国内手机厂商,大都支持了 NFC 功能,并与各个地区的交通部门达成合作,熄屏甚至关机都可以刷卡进站、出站。

▲ 各个厂商都有公交卡功能

为了更优雅地使用手机公交卡,一定要提前搞清楚手机的 NFC 区域在哪里,不然就可能对着闸机干瞪眼。举个例子,Redmi K50 Pro 的 NFC 在摄像头的旁边。

而 iPhone 的 NFC 区域则位于设备的顶部,在官方的宣传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故意将顶部触碰闸口的动作。另外,记着站在闸机外刷卡哦,如果站在感应门前才刷卡,有可能刷卡失败。

如果你的手机不支持 NFC,使用微信、支付宝小程序的二维码进出闸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来自官方的二维码也大都可以享受与实体公交卡同样的折扣。

使用智能手表/手环进入地铁站、乘坐公交的体验与使用手机 NFC 公交卡类似,但我个人习惯把手表戴在左手,而地铁闸机一般在右侧,使用上就不如手机那么方便了。

简单总结一下:手机 NFC 公交卡最方便,偶尔有充值活动,但需要手机有 NFC 功能;二维码进站略繁琐,但部分可以享受当地的乘坐优惠;智能手表/手环进站与手机 NFC 体验类似,但会因佩戴手不同,让体验略有差异。

另外,如果你是忠实的实体公交卡用户,又在使用带有 NFC 功能的手机,建议你在微信的「我> 设置> 通用」中开启 NFC 功能,这样,只要把公交卡放在手机背面 NFC 区域,就可以用微信直接为公交卡充值了。

  • 前方拥堵!用好地图 App,好好开车

朋友们好,我是董车会编辑李华。对我来说,日常的自驾通勤似乎并没有太多「数字化」的成分。唯一沾边的,就只有手机上的地图 app。

从小到大,我都很佩服那些跑出租车的老师傅,只要说一个地名,他就知道该往哪走。直到现在,我都还没练就这一本领,往后我可能也练不成了,都赖手机地图太好用。它能够为我解决两大问题:导航,以及找停车场。

当然了,这两个功能,主流地图 app 都可以满足需求,从个人的体验来看,高德、百度的地图用起来都差不多。

在这里分享两个我比较喜欢的、有意思的地图小功能吧,首先是 AR 导航。

与传统导航相比,结合了真实物理环境的 AR 导航所显示的信息要更为直观,易读性也更强,很适合那些经常在快速路上错过出口的朋友(比如我的同事金金)。

唯一有点小麻烦的是,你需要一个合适的手机支架,来确保手机摄像头朝向正前方。

除了 AR 导航,找停车场的时候,地图 app 还可以给我提供目的地附近停车场的停车价格。每天上班,下图中这个 4 元/15 分钟的停车场我是绝对不会进去的,除非哪天发达了。

虽然现在辅助驾驶系统很流行,但我并不建议你在日常通勤时使用,毕竟再智慧的辅助驾驶系统,也算不明白广州早高峰的路况。如果你非要使用,代价就是被各种加塞。

▲ 百度地图发布《2021 年度中国城市通勤高峰拥堵榜单》,广州位列第 6

当然了,如果你的公司可以弹性上班到 11 点、12 点的话,倒是可以尝试一下。

而且,今天的辅助驾驶的体验上,还没有哪一家表现地特别突出,目前我们用到的辅助驾驶,其实也就是自适应定速巡航和车道保持,个别厂商会有拨杆变道等高级别的功能。

如果你实在想尝试下辅助驾驶功能,那也只推荐你在长途出行时使用。

最后给我们董车会打个广告:这里是爱范儿旗下专注汽车智能化发展的新酷汽车媒体,新车资讯、行业报道、汽车评测都能够在这里找到噢。

  • 上个周末仿佛就在昨天

大家好,我是爱范儿的运营编辑 Jason。

被作者喊来分享「周末出游」的主要原因,是我经常在周一的凌晨时分,分享一条带有#上个周末仿佛就在昨天# 的周末出游朋友圈。

在疫情暴发前,我曾是一个随心飞用户。而在防疫常态化的今天,就更倾向周末在城市里漫步,或者是自驾到郊外玩耍了。对我来说,经历过一周五天勤勤恳恳的工作之后,双休日的大部分时间是应该留给自己用来放松身心,或者陪陪家人。

从广州出发短途自驾,可以去的地方其实还蛮多的。比较常去的地方是寻味美食的顺德、咖啡厅内卷之都中山、自然村落的从化等地,稍微远一些些的可以往惠州的海边走走。

要想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其实不难,多用手机刷刷微博、小红书、大众点评乃至微信朋友圈就可以获得,这些社交 app 里都提供了相对应的「地址收藏」功能,做好分门别类,突然情绪来了想去个地方游玩也能很快找到浏览过的地址。

当然要记得多看看真实留言评价,避免踩雷。

最近比较流行的生活方式,还是去户外找个草坪,三五知己好友相聚,分别带着好吃的东西一起分享,浅浅地野个餐。

考虑到不过夜,所以相继入手了收纳箱、克米特椅、天幕、野餐垫、蛋卷桌,放到了车后备箱当中。

再冲个咖啡、玩下飞盘、听听音乐、聊一聊天,就可以准备享受晚餐啦。

在户外吃烤肉,还是挺香的。(此时想要感谢一下厨艺了得的朋友)

扯远了,与周末出行相关的「数字化」部分,最主要是想要分享高德地图的「组队」功能,我觉得这个功能非常适合与几个小伙伴分别自行驱车时使用。加入群组之后,成员们就可以分别看到基于高德定位的位置,看看大家都到哪儿了,或者是谁还没有出发。

设定目的地后,要么自行点击导航到目的地集合,要么组成车队一起前往目的地。用起来非常方便,可以看到成员们的进度,还能直接使用《高德地图》来「实时对讲」。

如果在《高德地图》中设置了目的地导航,在抵达目的地后,还会生成一张「成绩单」来记录你的耗时和距离,然后在组队成员里进行排名。嗯,有秋名山那味儿了(公开道路请勿飙车哦)。

Anyway,周末两天,且过且珍惜。

七嘴八舌:出行的变与不变

看完上面的分享,你是不是已经拿出了公交卡,尝试用微信给它充值。或者像我一样,迫不及待的想要趁着假期和朋友一起出游了?

不过,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对应的出行方式也有所不同,生搬硬套很容易得不偿失。所以除了上面的分享,我们还准备了一些与通勤、出游、露营相关的问题,来和大家一同讨论。相信这些露营玩家、出行达人,会解答你关于出行的疑惑。

  • 关于通勤

乘坐公共交通,哪种数字化方式更方便?

陆新宇:我推荐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使用手机自带的 NFC 公交卡,确实方便又快捷。如果使用实体卡的话,可以在微信的通用设置里开启 NFC 功能,在手机上充值。

吴志奇:我是忠实的地铁「伸手臂党」,用 Apple watch 乘地铁后就离不开了。虽说手机也可以方便进站,但从进地铁大门用手机检查健康码后,你的眼睛还能离得开手机屏幕吗?

Jason:我觉得 Apple Pay 的刷卡体验可以用「旦用难回」来形容,尤其是刷卡的速度。加上现在有了「交通联合」,即便是出差(主要是北上深)也能够直接刷岭南通·羊城通来乘坐地铁和公交,非常方便。

有没有因为数字化通勤闹出笑话?

陆新宇:有次在上海地铁站,过那种需要你主动推一下才能进入的闸口。而我之前没有见过,刷卡后愣了半天没动,导致错过了时间。工作人员也不太了解手机 NFC 公交卡该如何操作,折腾了十来分钟,才开启了公交卡的「服务模式」,让我得以进站。

吴志奇:有次去其他城市玩,用地铁乘车码进站,结果出站手机没电了……站在闸口前的我无助地望向地铁工作人员,问她有没有办法给我放行。小姐姐把手机拿到工作间,帮手机充电到能开机,才得以扫描二维码出站。(地铁工作人员永远有办法)。

自驾上下班,最头疼的事情是什么?

李华:自驾上下班最头疼的事,当然是堵车了,特别是周一和周五。

Jason:除了堵车,我更担心的是没有停车位。广州停车,又贵又难。

你最满意的车上用品是什么?

李华: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多时候开的都不是自己的车,所以也不怎么用车品。非要让我说一个的话…… 车上的小蓝算吗?

Jason:应该是支持 MFi 认证的 MagSafe 磁吸无线车载充电器。此前一直在用 iOttie 家的车载支架,因为之前的款式都挺好用,所以到了 MagSafe 时代,义无反顾地斥巨资购入了这个充电器,除了线材是集成的无法分开以外,基本上没有其它缺点。

另外一个当然是我那原生支持无线 CarPlay 的中控车机,注意,是「无线」CarPlay 哦。

如果可以,你想要选择哪种通勤方式?

陆新宇:虽然推荐了一些数字/电气化的通行方式,但如果可以选,我更希望上下班能步行。毕竟工作了一天,我还是希望能稍微走一走的。如果住的近一些,如果起得早一些,我一定步行上下班。

▲ 虽然现在租房距离公司 5 公里,我还是偶尔下班步行回家的

李华:家离地铁站比较远,我本身又是一个热爱驾驶的人,所以能开车还是会选择开车的。但是啊,广州的早高峰实在是太堵了,如果广州不禁摩,我大概率会成为一名骑手。

吴志奇:地铁吧。原因有三个:1. 走路累——我住的比较远,因为离公司太近大概率会让我分不开工作和生活,有时需要一点距离的仪式感。2. 汽车晕——无论自驾还是打车,坐半小时车到公司都会反胃到吃不下早餐。3. 公交不准时——而且作为一个好少年,早晚高峰的我永远都在让座(小声)。

Jason:地铁或者打车。前者是因为广州地铁的确挺方便的,我觉得「地铁能到的地方都不算特别远」。后者是因为某出行 app 一直都很便宜,然后打车的时候可以享受到最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体验:司机师傅帮你开车。

  • 关于出游/露营

如何在自己的城市找到适合露营的地方?

胡子猫:像小红书、社群等方式其实都行的,朋友推荐也是比较靠谱的选择。至于「野地」就需要谨慎对待了,除了个人安全,也要考虑对环境造成负担,比如上海周边湿地、一些野岛是候鸟栖息地,人类打扰过多会破坏鸟的生存环境。

Jason:一个不通用但是确实是用得上的方法:看《广州日报》公众号,最近一直在分享广州可以「浅露营」(扎帐篷)的地点,以及《百大露营手册》。

露营一定要带的东西有哪些?

胡子猫:如果过夜的话就得有帐篷、天幕、寝具(包括睡垫、睡袋),桌椅、炉子、餐具自然也不能少。对户外来说,耐摔、易收纳、轻便很重要,所以推荐专业露营品牌的产品。当然了,像飞盘、泡泡机、扁带、球等玩具也是必须的,当然还有书。注意!到了户外,游戏机、手机就暂时放下吧。

Jason:想要补充一个户外向的蓝牙音箱。音乐的氛围感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

出游/露营,推荐电车还是油车,过夜还是当天回?

胡子猫:首推过夜,都说「不过夜不叫露营,叫野餐」,夜晚看着篝火小酌、在清晨雾气中磨咖啡都是露营不可或缺的体验,也是最能沉下心感受自然的时刻。

当然了,偶尔当天往返、适度抽离日常生活也是不错的,搭一个天幕,做些简单餐食,甚至只喝个咖啡,重点是到自然环境中去,放下手机,静下心来。

李华:既然说到了过夜,那车辆的续航就很重要了。以常见的特斯拉 Model3 后驱动版为例,高速开 120km/h,续航大概 300km。所以提前规划好路线就很重要了,要提前找好电桩、预留充电时间。

像特斯拉、小鹏、蔚来等拥有自家充电网络的品牌,补能体验会好一些,平常通勤不去偏远地区,各品牌体验区别不大。

Jason:个人反而是倾向于不过夜,车在身边的情况下,我往往会选择在夜晚直接驱车回家 or 前往附近的酒店。一个下午加一个晚饭的时间似乎已经能够满足我从都市和工作里抽离并放轻松。

最近入手了什么露营/出游好物?

胡子猫:最近入手了户外音响,选购的话轻便小巧是第一选择要素,如果能做到防泼水就更好,比如 JBL 和 BOSS 的携带型新款。

李华:对了,如果需要给户外用品供电的话,可以确认下你的车是否支持对外放电能力(Vehicle to Load,V2L),具备的话,露营出游就省的带电源或者发电机了。当然啦,别把动力电池耗光,至少留足开到充电站的电量。

Jason:除了已经到手的 Bose 的 Bose SoundLink Flex,最近还准备体验一下魅族 × 牧高笛的露营套装,以及倍思的储能新品,听说小巧之余 AC 输出支持 600W 功率。

露营结束后,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胡子猫: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尽量做到无痕露营。不在营位留垃圾,焚火使用焚火台而不直接伤害地表,不随意砍伐植物,危险品如气罐煤油妥善处置。

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被数字化侵袭的今天,还有人想要「非数字化」的解决方案么?至少在出行这方面是这样的。

今天的出行,有太多的变与不变:变的是通勤的方式,不变的是路上的风景;变的是驾车的体验,不变的是速度与激情;变的是记录的方式,不变的是享受自然的宁静。

我们在追求出行的便捷、智慧与快速,也在追求到达目的地后的放松、自然和慢。

 

注:当前国际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国内多个省市发生本土疫情,出游前请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形势、防控政策,并遵照执行。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