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公司楼下找到了 134 种植物,91 种能入药,25 种能吃,还有 2 种是境外入侵物种

AppSo

2022-06-21 13:02

上个月,我在朋友圈刷到了一篇文章,来自公众号「新德里秘密」的 BBY,在文章中,他分享了隔离期间在小区里找到的 86 种野生植物,其中不仅有可食用的苦苣、木耳、藜,还有有毒的龙葵、黄独、猪殃殃。BBY 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细致认真的整理,让我在佩服和感叹之余产生了好奇:爱范儿所在的广州 T.I.T 创意园,有多少种植物呢?

▲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德里秘密」

我决定,做一个公司园区的植物图鉴

广州 T.I.T 创意园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上,园区占地 93400 m²,景色优美、环境良好,各类植物更是数不胜数,如果你来广州塔玩,一定要多走几分钟,到创意园转一转。

▲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广州 TIT 创意园

在有了「园区有多少种植物」的疑问后,制作一本园区植物图鉴的想法立刻就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不过,我只认识形态非常有辨识度的植物,比如竹子、柳树、仙人掌,其他植物基本都停留在「这是大树」、「这是小花」的阶段,当然,植物旁边有铭牌的情况另算。

▲ 看,这是小叶桉

这些每天都能看到,又被我每天忽视的植物,像一群不会说话的朋友,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又默默无闻。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互相认识吧!

▲ 公司楼顶的叶子花

为了制作植物图鉴,我准备了两台手机:iPhone 13 Pro,用来识别植物、拍摄微距细节;小米 11 Ultra,用它的长焦去拍摄不方便接近的植物,比如池子里或者大树树叶细节。

▲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植物叫什么」的工作,我交给了可以拍照识别植物的《形色》app,即使它不能识别,也能给我提供多种可能性,为我进一步确认植物名称铺路。

这些无法通过 app 准确识别的植物,我会打开中国植物图像库网站。这里收录了 2731 个地域、46450 个类群的不同植物的照片(并在不断增加中),用它确认再合适不过了。

举个例子,我识别了一株路边杂草,它长这样:

《形色》app 告诉我它应该是小二仙草、薜荔或者雅乐之舞,而三种植物名,我从来都没听说过。接下来,我只需登录中国植物图像库网站搜索对照即可,仔细判别后,我想这株杂草应该是小二仙草。

有了工具,我便模仿 BBY,在工作之余走遍了整个 T.I.T. 创意园,用《形色》app 扫描了每一株我看到的植物。

在搜集开始前,我认为这个被仔细规划,时常有园丁打扫修整的园区里,植物类别应该不会太丰富,树木、花朵以及观赏盆栽,总数应该在 50~80 种左右,而一星期的搜集整理后,我一共发现了 134 种植物,如果将变种分开计算(比如千年木、三色千年木、五彩千年木),数量将更多。

上图是一个巨大的思维导图,不仅整理了植物名称,还添加了植物的简单分类,这么一个简单的分类导图,就让我制作了 3 版——如果你有兴趣制作公司园区、家住小区的植物图鉴,接下来的内容会对你很有帮助。

第一版时,我希望可以尽可能详细的对植物进行分类,比如仙丹花(龙船花),它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茜草目、茜草科、茜草亚科、咖啡族、龙船花属」。我这样总结了 9 种植物就放弃了,它知道好,但一百多种植物,整理起来不仅好,也好辛苦。

所以在第二个版本,我大幅度减少了分类层次,只保留了植物的「科」和「属」,同样是龙船花,它就属于「茜草科、龙船花属」。这次顺畅了很多,但当我整理好五六十种植物后,便逐渐停下了进度:这个分类,怎么奇奇怪怪?

在我的记录中,龙舌兰属属于石蒜科,又属于天门冬科,但不属于龙舌兰科。而天门冬不属于天门冬科,反而属于百合科,难道植物分类有交叉?

在我和群友认真对照讨论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百度百科不准确。

经过了解,我发现传统分类法的百合科,曾经拥有多达 230 属 3500 种,所以有「百合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的说法,在被子植物种系发生学组大幅修订后,如今百合科只有 17 个属,但百度百科暂时还没有对内容进行修订。如果在维基百科搜索,你就会发现分类正常了许多。

最后,我终于凭借着维基百科和思维导图 app MindNode,将园区的所有植物汇总到了一张图中。根据汇总,园区有真双子叶植物 79 种,包括我们熟悉的栀子花、榕树、月季等;单子叶植物 43 种,芦荟、吊兰、竹子等属于其中;木兰类植物 5 种,其中有平安树、玉兰等;真维管植物 5 种,主要是一些蕨类植物;还有雪松和水杉,似乎不属于上述类型,单独属于松柏门,不知是不是分类方式不同。

知道了这些植物姓甚名谁,接下来,我便选择了大家非常熟悉的 GoodNotes 5,用它制作植物图鉴。在图鉴中,我不仅记录了植物的名称和科属,还有它的实用价值,为了防止识别错误,我也为每种植物加入了一张来自中国植物图像库的照片。

当然了,一个凭借《形色》app 和肉眼分辨的植物图鉴,和「严谨」毫无关系,这是一次将想法落到现实的探索,而不是一个关于科学的考究,如果你对这个植物图鉴感兴趣,可以在 APPSO 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TJ」获取,我们整理了 GoodNotes 5 的笔记文件和 PDF 版本,以及 MindNode 植物汇总图的 PDF 文档。

134 种植物里,我发现了这些有趣的

如果说 134 种植物的总数让我有些惊讶,那在这些植物背后的故事,就是满满的惊喜了。从园林观赏到经济用途再到文化传承,植物的故事,真是永远都说不完。

  • 一大半植物,都能入药

在整理思维导图和植物图鉴的同时,我还用 Numbers 整理了一个植物实用价值表,将植物的价值分为药用(中西医)、食用(直接或调味)、经济(行道树、建筑、工业)、观赏(园林、盆栽)以及饲用五个类别。

在我搜集到的 T.I.T 创意园的 134 种植物里,92 种植物有观赏价值(比如龙舌兰、凤尾竹),38 种植物有经济意义(比如竹子、雪松),25 种植物可以吃(比如芦荟、姜),12 种植物可以当作饲料(比如马唐、棕叶狗尾草),而可以药用的植物有 91 种。

园区内植物有观赏价值是正常的,但超过 66% 的植物可以药用着实让我有些惊讶,大量的植物被应用到中西医里,让我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比敬佩。

另外,我还发现了两种境外入侵植物,分别是藿香蓟和钻形紫菀。

▲ 疑似藿香蓟

  • 有些名字,很特别

在整理植物时,我选择百度百科的原因,是许多植物叫法只有国内有,维基百科中是搜索不到的。

比如上面这个「金脉爵床」,正式中文名应该是「黄脉爵床」;比如听起来美满和睦的「幸福树」,正式中文名是「菜豆树」;比如霸气外漏的「雷神」,正式中文名是「棱叶龙舌兰」;比如简约清新的「春羽」,正式中文名是「羽裂蔓绿绒」。

▲ 看,这是雷神

除了这些中外差异,许多植物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文艺气息,当然,这只是个人感受。比如在整理植物时,那个分类让我迷惑的「天门冬」,越看越觉着这个名字起得有韵味。还有「花烛」、「龙葵」、「君子兰」、「无患子」、「琴叶珊瑚」、「小叶冷水花」……可能你并不觉着这些名字好听,但我相信,总有一种植物名,会让你觉着文艺。

▲ 琴叶珊瑚

而且,看到竹子,我们会想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王维;看到桂花,我们会想到「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的杨万里;看到菊花,我们会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从植物的名字,到植物背后的情怀和寄托,这是专属中文的优雅。

  • 原来是你

另外,我还找到了许多经常看见,但一直不知道名字的植物,比如公司楼上很好看的花朵,原来叫叶子花;叶子正反颜色不一样的植物,原来叫红背桂花;而小学课本上出现的爬山虎,正式中文名原来是地锦。

如果你用 app 去识别住所附近的植物,这种「原来是你」的错愕和恍然大悟,会是你的一大收获。

总结一下,这些技巧你也能用到

在这一周时间里,我用到了不少软硬件工具,有了它们的协调配合,这本数字植物图鉴才得以完成。在文章的最后,我来总结一下。

首先是软件,我用《形色》app 和中国植物图像库网站来识别、确认植物(其他方案:微信扫一扫、小程序等);MindNode 来记录植物的分类(其他方案:XMind、百度脑图等);Numbers 记录植物的实用价值(其他方案:ExcelWPS 等);GoodNotes 5 制作图鉴(其他方案:NotabilityNoteshelf 等)。

其次是硬件,除了上文中提到的 iPhone 13 Pro 和小米 11 Ultra(当然,其他手机也可以),上周的我恰好尝试用 iPad 办公,所以在植物图鉴制作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有使用电脑。凭借 iPadOS 16 的台前调度功能,在家或者在公司,我得闲就能连上显示屏修改内容。

▲ 在家也能进行调整

对文字工作者来说,台前调度真的大幅提升了效率,当然,还处在第一个测试版本的 iPadOS 16,bug 和惊喜一样多。

直到各项工作基本收尾,我才返回电脑进行最终微调——通过 iCloud 多平台同步的 NumbersGoodNotes 5 以及 MindNode,并没有让我在平台切换时有太多磕绊。

上周末,我同往常一样前往住所附近的公园跑步,但公园却和往常不太一样:入口鹅掌柴的叶片上,落着夜雨的水滴;湖畔的榕树旁,游船缓缓驶过。一只飞鸟掠过了桉树的枝桠,一只猫咪懒散的躺在龙舌兰下。公园里的一草一木,在我知道它们的名字后,突然变得生动了起来。

我并不是想要成为植物方面的专家,但我很喜欢这种,看到熟悉植物时的惊喜和欣慰。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