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4 月,如果按 2019 年已经被关的 Google 的产品来算,平均每 9 天就有一款产品/服务/功能被关停。
2019 年才迈入第四个月,Google 就已经关闭了超过 10 项服务。Google 对自家产品的「残酷」程度,让互联网上已经出现了不少专门的「Google 产品坟场」(Killed by Google、The Google Cemetery……)。
▲ 图片来自 The Google Cemetery
这样的行为模式已经开始伤害 Google 的品牌。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选用一个云照片服务、聊天应用甚至智能音箱时,他们会希望其背后提供服务的公司以及产品生态是稳定的。
对合作伙伴来说,Google 的「前科」也让大家在投入精力研发和 Google Assistant 兼容、搭载 Android 或 Chrome OS 的硬件产品时难免有所疑虑,尤其当 Android Things(原本应是 IoT 版 Android 的存在) 在发布数月后忽然宣布将不再支持智能音箱和显示屏外的物联网产品。
这也是为什么,当 Google 发布云游戏平台 Stadia 时,不少人开始提问:这个平台到底能活多久?Google,我还能相信你吗?
▲ 图片来自 Polygon
当被问及为何 Stadia 值得长期投入(不会忽然被关闭)时,Google 表示:「我们在这个项目投入了很多」,但刚被关的 Google+ 曾经也是近乎全员投入做的产品。
ArsTechnica 编辑 Ron Amadeo 认为,Google 至少应该考虑更好地和用户沟通他们对产品的计划。譬如最近的 Reply app,Google 就明说了是「一个实验」,用户也会自行对其期望进行管理。
Amadeo 表示:「我想 Google 告诉我,什么产品能长留,哪个的优先度更低。对公众承诺,无论如何,我们都会坚持运营 Stadia 至少五年就有那么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