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即使机器人真能创造艺术,我们也无法理解。

—— 《AEON》

大声

2019-06-30 08:00

人工智能是个热词,连守卫着人类引以为傲创作性的的艺术界也难免俗。

过去这一年来,我们看到一幅由算法创造的画拍卖出 43 万美元高价,也见证了第一个由机器人举办的「个人」作品展

▲ 拍卖出 43 万美元的 AI 艺术作品

但什么艺术作品才能算真正的「机器创作的艺术」?而我们又是否有可能去理解这些作品的含义?Rui Penha 和 Miguel Carvalhais 均为研究艺术方面的学者,他们联合撰文讨论了这些问题。

在两人看来,我们理解艺术的前提是同理心。

当我们看到一个作品,我们以自身经历和知识为基础,设身处地思考是什么驱动了艺术家创作这样一个作品,并尝试去解读。

要有这种同理心,单单是共同的社会文化认知还不足够,更根本在于,我们同作为人类,近乎都会无可避免地去和逃不掉的死亡斗争,感受思想上的孤独,时时察觉生理上的各种小需求。

假如机器有思想,它们「身体」所带来的感知会和我们所知的完全不同。因而我们无法用同理心去代入思考。即使当我们尝试去这样做,我们也只能用人类的视角去猜。

人类,假如变成了一个代数 X,那会怎样?

这不是一个我们能回答的问题。

那我们又是否能够找一个折中点,赋予机器和算法无限的人类文化信息,这样,机器也许就能创造出我们能理解的艺术了?

▲ 图片来自 Fastcompany

在两人看来,这算不上是真正的机器创造的艺术。这些以创造作品为目的,被输入大量人类社会信息的算法,它们所创造的作品只是背后程序员的作品。

作者将这种作品类比古典音乐演奏。当你在听当地乐团演奏贝多芬的乐曲时,你仍会说「我在听贝多芬」,虽然演奏最终效果会因乐队水平、场馆设计、周围观众而受到影响,但你仍会将音乐的作者定义为贝多芬。

其实艺术家很早就已经开始用电脑来创造艺术。

德国艺术家 Gerhard Richter 的作品《4900 Colors》就是机器协作的成果。他以一个特别设计的计算程序,生成了以下这些看起来随机而生的色块。但这仍然是 Richter 的作品。

▲ Gerhard Richter 和《4900 Colors》

在两位作者看来,真正机器创造的艺术品,诞生前提必须是机器拥有自己意志,并主动去创作,而不是在人类的设计或引导下进行。

即使有一天它们真的有了自由意志,而且也创造出真正的艺术品,我们也将因为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的巨大差距,终究无法理解这些作品。

我们终将无法理解机器创作的艺术,无论是在艺术还是生活中,我们总会被限制于人类体验中。

内文插图来自《AEON》《Fastcompany》《TIME》《Dezeen》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小屏手机爱好者正在体验用 Pro Max 生活。 合作请加微信 carmencia

原神上玩的好,其他游戏想玩但是没有,到时候市场上会举手,大家会被容易举手的吸引走。

查看全文 —— iQOO 副总裁罗峰

关于影像的审美,我们一直认为审美是一个多元化的,无论是某一个阶段,可能某一些声音会占据一个阶段的潮流,话语权。但是它是其中的一种,它不能代表所有。

查看全文 —— vivo X 系列产品总经理韩伯啸

增程大三排黄金时代正在过去。

查看全文 —— 蔚来创始人 李斌

我们开设社交账号的初衷并非成为「网红」,而是希望建立与用户直接、平等沟通的桥梁。

查看全文 —— 岚图汽车 CEO 卢放

10000mAh 电池手机是我们接下来一定会推向市场,不会等太久,而且也挺好看的。

查看全文 —— 真我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