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消除塑料污染,我们首先需要消除语言污染。

—— Dezeen 主编 Marcus Fairs 

大声

2019-10-18 07:00

关于拯救地球的「虚假主张」越来越多。

可持续、可堆肥、可生物降解.......这些关于环保产品的说法,随着人们对气候污染、环境破坏、物种灭绝的忧虑增加而盛嚣尘上。

Dezeen 主编 Marcus Fairs 表示它们越来越多出现在媒体邮箱里,但是当他们的记者跟进细问时,品牌方就会变得沉默。

比如说,在宏观层面上,形容词「可持续」是一个有意义的术语,但它没有被很好地理解,也从未被精确定义。因此,类似的词语都很容易被滥用和误用,无论品牌方是偶然还是故意的。

这些语言似乎正在成为一种物品之上的「环保潮流」,而它们正让越来越多消费者作出购买选择。

这个问题在塑料污染上最为严重

▲ 图片来自:Unsplash

首先,「可再生」的聚丙烯(塑料)目前是不可能的,因为聚丙烯就是由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制造出来。

「可生物降解」的塑料,从术语上来看,大家一般都会理解为把塑料扔在土地里,不久后它就会自动消失。但实际上,生物塑料不能以这种方式快速地生物降解,它仍需要足够的时间,这个时间可能是数百年。

这样意义其实就不大了,如果你将汽车丢到海洋中,它最终也将降为零。按这样的说法,在某个时间段内,一切都可生物降解。

▲ 可生物降解塑料. 图片来自:Dezeen

「可堆肥塑料」在大家讨论中,就是这种塑料能变成堆肥,让土壤更有「营养」。但只有在特殊的堆肥机中,它才有效,Marcus Fairs 表示,如果把它们埋在花园或扔进海里,甚至不会比普通塑料更快分解。

而「可回收塑料」和其它可回收产品一样,它们并没有真的被回收,大多数分类为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最终都被填埋。据估计,只有约 9% 的塑料废料得到了回收。

但这些未被理清的塑料说法,依然在被很多公司所使用以满足消费者的想象。

例如意大利品牌 Kartell  今年早些时候就宣布,经典 Componibili 储物柜将采用「完全可持续」生物塑料版本。

还有很多人认为北太平洋有一个巨大的塑料漂浮岛,可以建一个垃圾山,制造一个漂浮垃圾发电厂,所以 The Ocean Cleanup 正在筹集数百万美元,试图去打捞海洋塑料,不过收效甚微。

因为去往海洋的大部分塑料,并非以一次性水瓶或洗发香囊的形式出现,而是类似洗衣机中的微纤维,以及海洋塑料最大的来源其实是:汽车轮胎磨损时产生的微小合成橡胶颗粒。

▲ 图片来自:Dezeen

也有将塑料和环保结合得比较有效的。

例如罗马市长启动了一项计划,让罗马市民可以用一次性塑料瓶装水换乘地铁票,这就切实地让塑料瓶得到收集和处理,证明了「循环经济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环保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环保问题,英国政府也在呼吁专家帮助其制定生物塑料和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标准,以分清生物、可降解、可堆肥等术语上的混淆问题,这些标准将可以让材料在不损害环境的情况下生产和处置。

▲ 图片来自:Unsplash

所以尽管人们对塑料污染的关注、想要消除塑料瓶、塑料吸管等想法是值得称赞的,但仍需注意不要被语言模糊本质,从而分散和忽视了更大、更复杂的局面。

Marcus Fairs 说道:

在缺乏国际公认的规范(更不用说法律)的情况下,环保的概念仍然可以自由轻易地被话语混淆。为了消除塑料污染,我们首先需要消除语言污染。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我们坚信,以技术为核心的开放平台可以将各行业和机构聚集在一起,创造无限可能。

查看全文 —— 华为运动军团CEO、华为终端BG智能穿戴与运动健康产品线总裁 张炜

在网络大模型时代会问问题,在未来会是一种核心能力,否则网络大模型跟你沟通的效率会降低。但恰恰是端侧大模型对你理解最深,帮你把背后的潜藏意识跟云侧大模型沟通,可能是效率最佳的。

查看全文 —— 荣耀 CEO 赵明

中国年轻一代的户外大玩家正在推动户外的小众之美的迅速发展。年轻消费者们在常规的户外运动之外,正在尝试更多元的破圈与探索。

查看全文 —— 亚马逊中国副总裁、亚马逊海外购中国区负责人李岩川

无论是选择时刻锋芒毕露,还是适当的时候低调发光,其实以上两种选择都是正确的,重要的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选择。随着职业生涯的进阶,最终达到在该锋芒毕露的时候拿得出手,该低调发光的时候游刃有余的状态。

查看全文 —— 吉利汽车销售公司 CMA 市场部总监关久旸

在商业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很多病人本身其实不乐意用药,尤其是儿童病患。

查看全文 —— 戴森设计大奖中国大陆赛区冠军 「水木呼吸」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