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体品牌
    爱范儿
    关注明日产品的数字潮牌
    APPSO
    先进工具,先知先行,AIGC 的灵感指南
    董车会
    造车新时代,明日出行家
    玩物志
    探索城市新生活方式,做你的明日生活指南
  • 知晓云
  • 制糖工厂
    扫描小程序码,了解更多

从本质上看,市场的“选择性记忆”总是倾向于寻求安慰,而非牢记教训。

—— 程实

大声

2013-08-12 09:55

周末在《商业周刊/中文版》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很赞的文章,讲的是为什么金融危机一再发生,我们却很少真正汲取危机的教训。“从 1637 年的郁金香狂热,1720 年的南海泡沫,到 1929 年的大萧条,1987 年的黑色星期一,1997 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再到 2008-2013 年的次贷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每一次媒体上出现的义正言辞的讨伐声无非是“过度的贪婪、权力的滥用、广泛的欺诈、市场的歧视、投机的泡沫、体制的缺陷、市场的失灵和结构的失衡”。

雷同的危机,雷同的腔调,但很抱歉,人类一次又一次“愚蠢”地经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会这样?

作者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对待雷同的危机隐患,市场有“选择性记忆”。

一方面,市场的记忆是短暂的。市场更关注的是危机的动态变化和短期的经济走向,由于基数效应,危机过后的反弹往往看上去异常醒目,这就是著名的“扎诺维兹”幻觉,市场则很容易在这种危机后超预期复苏的幻觉中从过度悲观迅速转向过度乐观。

另一方面,市场的记忆总是倾向于留住美好的片段。市场在危机中和危机后总是会不经意间遗忘刻骨伤害,甚至会忘记引致危机的那些龌龊、贪婪、欺骗、虚妄,留下的唯有曾经经历的繁荣幻象。

从本质上看,市场的“选择性记忆”总是倾向于寻求安慰,而非牢记教训。

很有趣的观点,市场反应的是大多数人的情绪,当我回过头来反思时,发现自己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倾向于观看喜剧而不是悲剧——选择性观看寻求欢乐而非痛苦。

最新一期的《商业周刊/中文版》内容都很有趣,推荐一看。另外,作者还推荐了乐队 Eels 的 “Selective Memory”,这首歌很好听:

I wish I could remember ,But my selective memory won't let me

歌词很贴切,是不是?

 

题图来自  Eels 的专辑封面

登录,参与讨论前请先登录

评论在审核通过后将对所有人可见

正在加载中

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累计已发布 161 篇文章

关于影像的审美,我们一直认为审美是一个多元化的,无论是某一个阶段,可能某一些声音会占据一个阶段的潮流,话语权。但是它是其中的一种,它不能代表所有。

查看全文 —— vivo X 系列产品总经理韩伯啸

增程大三排黄金时代正在过去。

查看全文 —— 蔚来创始人 李斌

我们开设社交账号的初衷并非成为「网红」,而是希望建立与用户直接、平等沟通的桥梁。

查看全文 —— 岚图汽车 CEO 卢放

10000mAh 电池手机是我们接下来一定会推向市场,不会等太久,而且也挺好看的。

查看全文 —— 真我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徐起

今年是我们第 7 年参加 ChinaJoy,从手游到 AI PC,从 XR 到智能汽车,骁龙产品技术赋能的数字娱乐体验已经无处不在。

查看全文 —— 高通全球副总裁 侯明娟